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4-12-24 05:42黄国祥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7期
关键词:机电办学校企

黄国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

黄国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其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本文具体介绍了职高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在需求,并具体结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实例来介绍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企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

1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在需求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在服务社会面的辐射增宽了,办学的活力加大了,并开始逐步向实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迈进。在与校企的合作中,职高院校努力在人才培养、专业团队建设以及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发展,如今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需求和特色所在。

1.1 校企深度合作的利益需求

实行校企的深度合作无论从高职院校还是企业的角度上都需要满足双方的利于需求,谋得共同发展,获得共同利益,这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一个组织要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秃鹫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利益相关者的使之就是对组织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从本质上看就两个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种共同利益,获得一个平衡点,不断增强双方利益的包容性与兼容性,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融合能够有有效地避免单方面利益行为,如何做到趋利避害,是要同时考虑到双方的利益需求。

1.2 校企深度合作人才需求与培养的需求

高职院校与企业所进行的深度合作的需求对象之一就是对人才的需求。企业的发展与成就的获得需要有人才来推波助澜,一个企业需要有高端的领军人才,也需要生产线上的技术人才,同时也要与高职院校达成合作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工作的应用型与发展人才。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需要承担起人才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培养职能,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高职院校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向企业要求因人才培养而承担起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培养需求。充分利用企业在技术上与资金上的优势,企业与高职学院共同协商最佳的人才培养规划。能够培养出迎合社会发展的与高职办学理念的人才,不仅对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还能够切实地落实高职院校生产人才的办学目的。

1.3 校企深度合作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资源上的需求

高职学校与企业在拥有共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企业应从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人才团队上为高职学院提供支持,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企业的投资不单单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一种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使院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工作,例如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等等。企业与院校的深度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方面的问题,还能够适时地关心企业的发展需要,从人力资源、实验研究以及科研方面来对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办学目的就是让高职院校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让企业参与整个过程,二者相互渗透,从而实现以资源为基础、共同利益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2 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探究

2.1 校企深度合作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借鉴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经验,通过对江苏省的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模式的实践机制的了解,南京机电产业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断地加强自身与高职院校的融合,旨在合作“办学”、“育人”与“就业”这三个方面入手,成为江苏省高职院校合作与发展的主线。同时还与南京工艺装备厂、南京第一机床等在机械类专业方面与江苏省的各大高职院校展开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从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入手,结合校外和校内双向平台形成完整的培养主线,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在双方的资源下协调下建立其实践和训练的基地,实现校方与企业的共同合作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设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的生产实践基地以数控为主,同时利用企业的生产流程与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逐步实现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从就业岗位的特性和特征出发,构建实践平台,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的应用需求,分别设置了讲授区、讨论区、信息采集区、加工区以及结果检验区。

江苏省的校外实践训练基地大多都依托于南京机电产业集团。同时与南京工艺装备厂与南京第一机床厂这两个核心单位进行合作。校外企业主要从师资力量建设、实现基地建设这两个方面入手,与校方共同研究数控模具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划,采用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按照企业的审核标准来要求学生的技能水平,逐步拉近学生与企业实践的距离。

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企业的招聘会优先考虑机械类毕业生,并且为此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调配到生产一线,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增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的特色,实现重点专业的建设。

除此之外,南京汽轮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还积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逐步形成密集型、半紧密型的实习基地,为更多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

3 结语

校企的深度合作不仅能够将人才培养方式深度融合,还能够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设机制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条值得不断探索的办学之路。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谭属春.试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7):28-31.

黄国祥(1966-),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机电类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机电办学校企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