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基本方略及现实思考

2014-12-25 07:57史艺军郑益
党政干部学刊 2014年12期

史艺军+郑益

[摘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制度安排缺欠并滞后,公平正义矛盾凸显;改革在博弈中前行,较力在风险中持续;腐败在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执政地位;“三股势力”活动持续猖狂,对社会破坏力加剧;西方遏制中国态势趋紧,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而隐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用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党才能成功抵御执政风险,维护执政安全。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执政风险;应对方略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12-0034-06

执政风险与执政实践相伴而生,是执政党不容回避的问题。当下,世情、国情、党情正深刻变化,考验着党抵御执政风险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执政风险问题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并深入研究。学习、总结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基本方略,对于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执政风险复杂而严峻

改革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新突破、新进展;同时,发展中的问题也在积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决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1]因此,执政党在此阶段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需要我们作出判断。

(一)制度安排缺欠并滞后,公平正义矛盾凸显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得益于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制度的革新和调整。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新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产生,用来规范和制约的制度安排越来越显得缺欠和滞后。当前,经济领域中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个别行业的垄断、政治领域中个别地区出现的拉票贿选和干部腐败、文化领域中出现的科研作假和论文剽窃、社会领域中的贫富不均和发展失衡……无不与制度的缺欠和滞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的缺欠和滞后同样会引发无序和混乱的出现。近些年来,个体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的所有制企业之间,利益差距明显。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有成果还无法满足和平衡各个利益群体要求的条件下,有些个人或群体利用制度的缺欠和滞后占有了本不应该占有的利益。现实利益缺失的部分人就会因不公平的境遇而产生对改革的非理性理解,形成“被边缘化”、“相对被剥夺”的失衡社会心理和极端化情绪。这些非理性理解、失衡心理和极端化情绪集合在一起,一经与现实社会生活中某个不公平事件偶然碰撞,就会引发激烈利益冲突,造成民众群体性事件。据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显示,近三年来规模在百人以上的民众群体性事件每年有百余起。尽管引发事件的导火索各有不同,但都与制度的缺欠以及滞后、公平正义的缺失有着撇不清的关系。这值得关切和深思。

(二)改革在博弈中前行,较力在风险中持续

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众得到实惠,然而改革开放早期经济发展的粗放式、资源消耗式的发展模式也使既得利益集团得以产生。既得利益集团是改革开放的伴生产物,他们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又有公共权力作背景,获利巨大,已经激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变,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空间被不断挤占。他们为保全自身利益而不顾甚至危害国家利益;他们以自身巨大的能量抵消和化解着改革的力度和效度;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改革进行软顶硬抗……毋庸置疑,既得利益集团是当前改革最大的阻碍。然而,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既得利益集团不会将利益资源拱手相让,还会不遗余力地进行博弈和较量。改革的本质就是权力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回避利益调整的改革,不可能收到改革实效。因此,必须要涉这险滩,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也关乎党的生存。这需要勇气、智慧和韧性。

(三)腐败在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执政地位不会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是需要维护和捍卫的。只有当党把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利真正用来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时候,人民才会认同党、信任党、支持党,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永续,相反,如果党的执政权被个别人、个别团体滥用,被个别人、个别团体牟取私利的时候,人民就会质疑党,甚至对党失去信心。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尤其是由权力与资本勾结构成的利益集团的腐败,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的实效,而且直接抹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严重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尽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向腐败宣战,但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依旧存在,腐败所造成的危害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还在无声无息中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2009年,人民论坛杂志曾发起“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问卷调查,82.3%的受访者认为第一大挑战就是“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腐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将会使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四)“三股势力”活动持续猖狂,对社会破坏力加剧

近年来,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怂恿下沆瀣一气,利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暂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煽动、蛊惑人民群众;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他们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恶劣行径,严重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2012年到2014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三股势力”的暴恐分子悍然制造了多起暴恐事件,且作案手段越发残忍,作案范围越发扩散,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恶劣。当前,中国遭受的恐怖主义威胁前所未有,其破坏性及由此产生的震荡效应越发持久。对此,广大人民群众表达了强烈的愤慨、要求严厉惩治的呼声持续高涨。党中央多次严正声明要对“三股势力”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然而,对恐怖主义的防范和治理能否取得令人民满意的成效,着实考验着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五)西方遏制中国态势趋紧,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而隐蔽

中国近些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越加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感到不安和恐慌。奥巴马成功连任后进一步推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利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拉拢东亚盟国对中国进行疯狂围堵和联合遏制。在所谓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领海争端等问题上推波助澜;频频插手我国台海、香港等内部事务;就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路线、方针、政策常做出偏见性的评判和负面夸大,竭尽全力动摇我们的改革决心,干扰我们的改革进程。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手段和方式也更加多样而隐蔽。譬如它们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优势继续粉饰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普世价值;通过先进科技手段监听、窃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信息情报;通过文化输出、教育培训等方式在中国的青少年群体中培育对西方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基本方略

面对对内维护执政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外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以及拓展发展空间的双重压力,以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有着高度的敏锐、清醒和自觉。近年来,党中央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抵御和化解执政风险,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抵御执政风险的基本方略。

(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以公平正义为要旨的国家治理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全党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的一条红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2]而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党中央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而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由此得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体系的构建,尤其是以公平正义为要旨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加紧步伐致力于以公平正义为要旨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力争在2020年以前构建起一套基本完备的综合制度体系。两年来,《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等制度的纷纷出台已充分证明。2014年年初,党中央提出要构建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的国家治理体系,把制度体系的构建提升到更高层次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已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到“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4]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努力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继续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战略。2012年12月,十八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要在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相关的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时隔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部署民生工作,强调民生领域综合改革“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积小胜为大胜,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5]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一年多来,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纷纷出台:2013年2月,《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提出30多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路径;2013年5月,《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下发,提出要努力为大学毕业生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2014年5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部署,就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到目前,已近二十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十几个省(区、市)正在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国各地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已达一千多万户。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促公平,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正在被逐渐织就。

(三)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己”。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6]同时,他还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7]一年多来,党以规范党员干部日常从政行为规范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从实施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出台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六项禁令,再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从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制止豪华铺张办晚会、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公款印制购买贺年卡、严禁公款购买年货节礼、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要求领导干部在作风问题上要讲党性、要做到“三严”“三实”,再到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等制度性规范,党中央从细处着手,具体规范并用制度约束,强调“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8]与此同时,党持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一年多来,党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先后查办并惩处了多名党的高级干部,充分展现了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和“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魄力,显示了党对腐败的零容忍,显示了党维护自身肌体健康的力量。

(四)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9]两年来,党从思想上、行动上继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党的根基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2013年4月,党中央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强调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随后,党中央领导纷纷走入基层,深入各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在活动中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0]“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教育和实践必须一以贯之、紧密结合。”[11]重点强调活动贵在坚持、贵在“知”“行”合一。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2]要求全党要从执政风险的战略层面上充分认识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兰考县调研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调研中他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13]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学习,尤其要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改革的任务会越加繁重,党越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越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五)提升文化软实力,培育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新世纪以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党对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4]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把提升文化软实力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5]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围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展开。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16]“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7]“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8]号召全体人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面对当前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尤其是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党中央从战略上思考、谋划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时且战略意义深远。

三、对党抵御执政风险的深入思考

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抵御执政风险的战略布局愈来愈清晰,基本方略愈来愈明确,抓落实,抓成效愈来愈显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也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一)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长期任务

党抵御执政风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必须一以贯之的长期工作。28年革命,65年执政,9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锐意进取,从一个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并且长期执政的大党。然而,在长期执政的现实条件下,没有了革命时期与敌人斗争的危险和恐怖,没有了解放之初巩固新生政权的艰难困苦,没有了改革开放伊始的风雨兼程。一些党员干部躺在了过去的功劳簿上,精神懈怠,党性丧失,甚至腐败变质,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当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全党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9]我们要始终牢记邓小平“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20]的警示,清醒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21]的历史重托,继续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力度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广大人民群众永远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坚强力量

党抵御执政风险要始终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永远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坚强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也在人民。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本经验,也是党几代领导人的共识。毛泽东曾教育全党:“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居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22]邓小平则强调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衡量尺度。江泽民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23]胡锦涛也曾深刻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2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再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25]中国共产党60多年的执政历史,就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历史。我们依靠人民抵御住了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干扰和威胁,我们依靠人民走出了左倾错误的迷途,我们依靠人民抵御住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挑战,我们依靠人民挺过了非典疫情的肆虐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席卷……历史一次次证明,只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党才能无惧风险和挑战,战胜一切困难。我们的党,为人民而生、靠人民而兴、因人民而强。扎根人民,根基才无比坚实;依靠人民,力量才无比强大;服务人民,生命才无比绵长。

(三)持续用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基本保证

党抵御执政风险要持续改善民生,持续用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基本保证。民心向背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得民心者得天下,谋民利者得民心。民生问题说到底也是民心问题。民生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升级的,解决了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就会有较高层次以及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因为人民对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不断向上、向好发展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26]然而,制约民生发展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彻底解决,民生现实和人民的民生诉求还存在着差距。这对党来说,是责任、是挑战,但也是机遇。党不断加大对民生发展的投入,准确把握制约民生发展的瓶颈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党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肯定,就会坚定人民对党的信心。历史上,前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民生发展的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改善的迟步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我们党要引以为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党要时刻把握民生动脉,真切回应人民民生诉求,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民生情怀,不遗余力地持续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政治参与和政治诉求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改革越发展,愈呼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跟进。邓小平早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色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协商民主、程序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等运行机制也需要建立和完善。在这些机制运行中不断拓宽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夯实民主决策的合法性基础,提升民主选举的质量,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这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在实践中的显现,必然以事实戳穿西方国家说我们不讲民主不要人权的诬陷。

(五)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党抵御执政风险的精神需求

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不仅肩负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而且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我们已经看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深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了传统道德积极因子并被赋予时代内涵之后已经凝炼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正在逐渐得以彰显。党要充分认识并妥善运用这一资源和优势,不断汇集执政资源,扩大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共识和认同。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西方的文化渗透还有增无减,东西方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还在激烈碰撞。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美国著名政治家约瑟夫·奈曾言:“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个中深意值得我们斟酌和回味。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引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富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常抓不懈,以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促进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赢得文化博弈中的主动和优势,以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化解党的执政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经济工作意见建议[N].人民日报,2012-12-07(01版).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光明日报,2013-11-16(01版).

[3]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01版).

[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01版).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3-12-14(01版).

[6]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01版).

[7]习近平.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4-01-15(01版).

[8]习近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N].人民日报,2014-03-10(01版).

[9][14][24]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EB/OL][2012-11-19].http?押//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10]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光明日报,2013-07-14(01版).

[11]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认真扎实做好第二批活动准备工作[N].光明日报,2013-12-10(01版).

[1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12-27(02版).

[13]习近平.弘扬焦裕禄精神 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19(01版).

[15]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4-01-01(01版).

[16][18]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新华网[EB/OL][2014-02-25].http?押//cpc.people.com.cn/n/2014/0225/c64094-24463023.html.

[1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2版).

[1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01版).

[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2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12-27(02版).

[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

[23]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7-01(01版).

[25]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N].人民日报,2013-03-20(01版).

[26]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04版).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