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语文

2014-12-26 19:40钦丽春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目标素养研究

摘 要:2009年,学校积极参加了焦作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申报了“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研究”的课题,并研究决定以“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为突破口,认真开课,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成立了此课题组,把“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素养;目标;研究

一、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新课标课程理念的第四条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设计非综合实践活动莫属。但农村中学由于教师观念落后,教学内容较为封闭,造成语文活动课很少开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现状:教学设施落后,教师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2.农村家庭学习建设现状

3.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开展语文活动

4.开展语文活动的意义及成效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主要思路:(1)营造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活动。(2)通过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立平等,民主,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3)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农村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主要方法:(1)比较法。(2)调查法。(3)个案法。

四、研究成员及分工

五、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

1.研究进度

(1)2009.06—2010.01准备阶段。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拟定可行方案。(2)2010.02—2012.12实施阶段。实施活动方案,在活动中不断改进调整活动方案。(3)2013.01—2013.12结题阶段。检测活动成效。汇总活动评价表,并撰写论文结题。

(成果形式:论文)

2.预期成果

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会愈来愈多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会多样化。

六、研究实施阶段(2009.06—2013.12)

现将课程活动实施阶段研2009.06—2012.06研究及成果汇报如下:

1.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

各课题组成员从上学期开始,认真研究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课题组做了关于农村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拟定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的活动以课内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为载体,辅以课外的实践活动课。每个单元专人负责;每位课题组成员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并付之于课堂教学。

2.精心设计,上好每节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一起疏通教材,集体备课,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说写训练,切实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我们研究组成员上的活动示范课,在校获得了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的一直好评。即王梅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钦丽春老师的《青春随想》、常雪萍老师的《探索月球奥秘》和王素娥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每次上完探讨课后,课题组成员集体交流心得进行反思。

3.群策群力,精心设计活动课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在上活动课的积极性,课题组的成员想方设法设计了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举行了全校性的“讲故事、朗诵、演讲、作文”比赛,给学生提供口语实践平台。

2010年5月,举办了现场作竞赛活动,在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0年10月我们举办了校园课本剧的比赛活动,为同学们展示个人风采提供舞台,同时提高了课文的演读能力。

2011年9月,举行了全校性的“迎国庆、庆中秋”的猜谜语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参与口语交际的快乐。

2012年5月,举办了双语故事表演大赛,培养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展示风采的舞台。

七、探索与思考

1.依据教材,用活教材,提高学生上活动课的兴趣

活动课成功的前提是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训练要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验初期老师们发现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师找到症结后,打破教材内容上的框框,让教材“立”起来。根据每次训练要求,老师们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因课择法,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画一画、找一找、议一议、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中进行交际说话,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处于新奇、兴奋的积极状态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提高了交际兴趣。常雪萍老师在上七年级第二单元口语交际《采访科任老师》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她不仅布置学生按活动要求提出问题对相关教师进行了采访,而且还让学生自由设计其他的问题来采访教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拓宽口语训练渠道,增强训练效果

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力度,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我们根据课题选题后设计的课题研究思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构建了一条“立足课文,向书外延伸,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的训练体系。例如,从课题实施之初,我们就在全校开展了“进校请讲普通话”的活动。为了营造浓郁的气氛,掀起讲普通话的高潮,学校粘贴了若干“请讲普通话”的标示牌。此活动开展一期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校园内掀起了一股讲普通话热风。

3.创设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探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在大量的动态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验,才能逐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机敏性,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所以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如“童话故事接龙”“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今年五月我们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演讲比赛——“青春的激情”。这次比赛采用先在每个班都举行一次预赛,然后再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的方法。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从锻炼少数学生变为锻炼全体学生。

八、结题总结

《基础教育改革刚要》和新课标都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要开展综合活动,可见活动课的开展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教学现代化设施落后,学生文化底蕴较浅,教师教学理念不够超前,在此情况下,我们开展了“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研究”这一课题,设计了课本剧展演、亲子共读、好书共享快乐阅读、作文培训及竞赛和语文课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反思、改进、再实验,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定成效。

1.教师方面

(1)教师观念有了转变,思想意识有了提高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一涉及活动课教师就说怕学生找不到资料、上课表达不好、上课冷场等,于是语文活动课很少开展,自从申报此课题之后,我们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意识到了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活动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思想意识提高了,逐渐重视了语文活动课,并大胆地尝试去做活动课。

(2)教师逐渐向学习型转变,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

语文活动课跨学科领域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的开展与实施需要教师博学多识,不仅上知天文,而且还要下知地理,这就促使教师不得不看书学习,上网查阅,关注时事,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了一个学习型教师。

语文综合活动课在实施过程中,从它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展示,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调动了学生、教师所有的感官,这种课在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频频接触,从检查到指导,师生间成了朋友,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

2.学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活动课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并非语文课,而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因此语文活动课重在参与,重在实践,学生好奇心极强,因而他们一定会积极参与,参与次数多了自然慢慢就喜欢语文课了。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思维习惯,更是一种思维理念,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慢慢培养的。那就是在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想象。合理的想象蕴涵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是以合理想象为前提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恰好能给学生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比如:我们开展的课本剧展演、手抄报评比等活动。在课本剧展演活动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孙权劝学》,郭楠、张浩等同学表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身临其境。在手抄报评比活动中,学生做的图文并茂,布局优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早在1964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听、说、读、写并重的论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教学能力的主体,这四种语文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此我们通过开展“课前演讲、亲子共读、读书小达人、好书共享、名著我来读、作文一角”等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这四种能力。经过一阶段的辅导、实践,我们举办了演讲比赛,读书小达人评比,作文竞赛等活动,学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4)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课程资源,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组建“到民间采风去”活动之始,让学生自己构建调查小组,经过学生间平等、自主、和谐的研讨,原来对语文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被推荐为各个小组组长,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每位学生认清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与目标,以显示其自主与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立足于本村,立足于本族家史,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全面查询、调查来诠释本村、本族家史,演绎历史文化名镇的过去、今天、未来。一篇篇有关河南文化的小论文如泉涌般呈现,有些还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如《话重阳》《祭灶》等。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有些活动课设计得不够严密,有些活动课学生的参与率不高,这都需要在今后的科研实验中继续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李宗木.农村中学如何开展语文教研活动[J].中学语文教学资源,2009.

作者简介:钦丽春,女,本科,就职于河南省焦作市第二十八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在大量的动态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验,才能逐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机敏性,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所以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如“童话故事接龙”“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今年五月我们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演讲比赛——“青春的激情”。这次比赛采用先在每个班都举行一次预赛,然后再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的方法。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从锻炼少数学生变为锻炼全体学生。

八、结题总结

《基础教育改革刚要》和新课标都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要开展综合活动,可见活动课的开展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教学现代化设施落后,学生文化底蕴较浅,教师教学理念不够超前,在此情况下,我们开展了“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研究”这一课题,设计了课本剧展演、亲子共读、好书共享快乐阅读、作文培训及竞赛和语文课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反思、改进、再实验,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定成效。

1.教师方面

(1)教师观念有了转变,思想意识有了提高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一涉及活动课教师就说怕学生找不到资料、上课表达不好、上课冷场等,于是语文活动课很少开展,自从申报此课题之后,我们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意识到了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活动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思想意识提高了,逐渐重视了语文活动课,并大胆地尝试去做活动课。

(2)教师逐渐向学习型转变,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

语文活动课跨学科领域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的开展与实施需要教师博学多识,不仅上知天文,而且还要下知地理,这就促使教师不得不看书学习,上网查阅,关注时事,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了一个学习型教师。

语文综合活动课在实施过程中,从它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展示,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调动了学生、教师所有的感官,这种课在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频频接触,从检查到指导,师生间成了朋友,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

2.学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活动课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并非语文课,而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因此语文活动课重在参与,重在实践,学生好奇心极强,因而他们一定会积极参与,参与次数多了自然慢慢就喜欢语文课了。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思维习惯,更是一种思维理念,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慢慢培养的。那就是在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想象。合理的想象蕴涵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是以合理想象为前提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恰好能给学生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比如:我们开展的课本剧展演、手抄报评比等活动。在课本剧展演活动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孙权劝学》,郭楠、张浩等同学表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身临其境。在手抄报评比活动中,学生做的图文并茂,布局优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早在1964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听、说、读、写并重的论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教学能力的主体,这四种语文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此我们通过开展“课前演讲、亲子共读、读书小达人、好书共享、名著我来读、作文一角”等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这四种能力。经过一阶段的辅导、实践,我们举办了演讲比赛,读书小达人评比,作文竞赛等活动,学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4)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课程资源,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组建“到民间采风去”活动之始,让学生自己构建调查小组,经过学生间平等、自主、和谐的研讨,原来对语文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被推荐为各个小组组长,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每位学生认清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与目标,以显示其自主与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立足于本村,立足于本族家史,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全面查询、调查来诠释本村、本族家史,演绎历史文化名镇的过去、今天、未来。一篇篇有关河南文化的小论文如泉涌般呈现,有些还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如《话重阳》《祭灶》等。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有些活动课设计得不够严密,有些活动课学生的参与率不高,这都需要在今后的科研实验中继续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李宗木.农村中学如何开展语文教研活动[J].中学语文教学资源,2009.

作者简介:钦丽春,女,本科,就职于河南省焦作市第二十八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在大量的动态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验,才能逐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机敏性,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所以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如“童话故事接龙”“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今年五月我们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演讲比赛——“青春的激情”。这次比赛采用先在每个班都举行一次预赛,然后再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的方法。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从锻炼少数学生变为锻炼全体学生。

八、结题总结

《基础教育改革刚要》和新课标都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要开展综合活动,可见活动课的开展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教学现代化设施落后,学生文化底蕴较浅,教师教学理念不够超前,在此情况下,我们开展了“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研究”这一课题,设计了课本剧展演、亲子共读、好书共享快乐阅读、作文培训及竞赛和语文课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反思、改进、再实验,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定成效。

1.教师方面

(1)教师观念有了转变,思想意识有了提高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一涉及活动课教师就说怕学生找不到资料、上课表达不好、上课冷场等,于是语文活动课很少开展,自从申报此课题之后,我们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意识到了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活动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思想意识提高了,逐渐重视了语文活动课,并大胆地尝试去做活动课。

(2)教师逐渐向学习型转变,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

语文活动课跨学科领域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的开展与实施需要教师博学多识,不仅上知天文,而且还要下知地理,这就促使教师不得不看书学习,上网查阅,关注时事,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了一个学习型教师。

语文综合活动课在实施过程中,从它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展示,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调动了学生、教师所有的感官,这种课在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频频接触,从检查到指导,师生间成了朋友,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

2.学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活动课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并非语文课,而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因此语文活动课重在参与,重在实践,学生好奇心极强,因而他们一定会积极参与,参与次数多了自然慢慢就喜欢语文课了。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思维习惯,更是一种思维理念,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慢慢培养的。那就是在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想象。合理的想象蕴涵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是以合理想象为前提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恰好能给学生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比如:我们开展的课本剧展演、手抄报评比等活动。在课本剧展演活动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孙权劝学》,郭楠、张浩等同学表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身临其境。在手抄报评比活动中,学生做的图文并茂,布局优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早在1964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听、说、读、写并重的论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教学能力的主体,这四种语文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此我们通过开展“课前演讲、亲子共读、读书小达人、好书共享、名著我来读、作文一角”等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这四种能力。经过一阶段的辅导、实践,我们举办了演讲比赛,读书小达人评比,作文竞赛等活动,学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4)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课程资源,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组建“到民间采风去”活动之始,让学生自己构建调查小组,经过学生间平等、自主、和谐的研讨,原来对语文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被推荐为各个小组组长,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每位学生认清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与目标,以显示其自主与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立足于本村,立足于本族家史,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全面查询、调查来诠释本村、本族家史,演绎历史文化名镇的过去、今天、未来。一篇篇有关河南文化的小论文如泉涌般呈现,有些还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如《话重阳》《祭灶》等。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有些活动课设计得不够严密,有些活动课学生的参与率不高,这都需要在今后的科研实验中继续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李宗木.农村中学如何开展语文教研活动[J].中学语文教学资源,2009.

作者简介:钦丽春,女,本科,就职于河南省焦作市第二十八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目标素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