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2014-12-29 05:27王金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向海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王金超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面积105467hm2,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鹳等珍禽及其栖息生态环境。向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但是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完善。目前,关于向海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研究较多,但是对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评价研究很少。通过对向海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为今后向海的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更有利于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1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因为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具有多样性,所以不同的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资源给出了多种界定。卢云亭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具有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可供人们在自然场合中享受、感知、体验;钟林生指出,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旅游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吸引生态旅游者的客体[1]。通过分析总结不同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资源的阐述,我们可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界定:生态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更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2 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通过参考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和相关调查,向海保护区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和人文社会生态景观,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2]。

2.1 自然生态旅游景观

2.1.1 水体生态旅游景观

白沙滩浴场规划面积9km2,分为游泳区、垂钓区、划船区和服务区四大区域。

2.1.2 生物景观

表1 向海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分类

(1)黄沙岗蒙古黄榆。蒙古黄榆区面积约30km2。黄榆是非常稀少的树种,而向海天然蒙古黄榆因为年代久远和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同时黄榆富含负离子,具有较强的抗污和杀菌作用,不同季节黄榆体现着不同的魅力。(2)仙鹤岛。仙鹤岛区域规划面积3km2,开辟旅游景点有白鹤区、丹顶鹤区、金雕区、白鸨区和天鹅区等。世界上仅存的1500余只丹顶鹤,就有60只左右在向海栖息和繁殖。向海的丹顶鹤具有观赏价值和极高的科考价值。

2.2 人造文化景观类

2.2.1 历史文化遗产亚类

(1)乌兰塔拉遗址。乌兰塔拉遗址主要开展徒步旅行和遗迹寻访等活动,规划面积9km2。此遗址曾经是辽金时代的古战场,曾经的金戈铁马在这里仍可探寻到足迹,这里还依稀可见满、蒙游牧民生活所留下的遗迹和遗物。(2)敖包山遗址。敖包山遗址规划面积30km2。此处是保护区的制高点,有三座海拔约25m的土山,在这里可以看到向海的全貌。

2.2.2 特种纪念地亚类

(1)观鸟台。观鸟站位于敖包山西北约2km处。它不仅为科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场所,同时也能满足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2)向海博物馆。此景区规划面积约6km2,分别为湿地馆、文史档案馆、民俗馆、遗迹馆、多媒体室和几个标本馆,每个馆室平均400m2,可供人们进行科学参观。(3)香海庙。香海寺原名“青海庙”,始建于清顺治三年,是当时东北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古刹之一。香海庙位于向海蒙古族乡乡政府南0.5km 处。

2.2.3 民族风情亚类

(1)向海蒙古族乡民俗风情。向海蒙古族人民的民族风俗主要表现在饮食、文化娱乐以及传统服饰上,饮食上还是喜欢吃牛羊肉,但文化娱乐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重要节日时表现出能歌善舞的一面。蒙古的长调已经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目录”;蒙古的传统服饰也非常有特点。(2)向海鸭蛋。向海牌鸭蛋产自吉林向海国家级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及丰富水资源。该地区放养的蛋鸭长年喙食鱼、虾、虫、水草等天然食物,是保健效果极佳的有机食品。(3)向海鱼宴。向海水库培养的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

3 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定

生态旅游保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不仅可以为生态旅游景区提供科学的指导,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反映景区的发展现状,为景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3]。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将向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划分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分别为:评价因子层Di={dm1,dm2,…,dmj}是一个由jm项评价因子组成的集合(表2)。评价因素层 Ci={Ci1,Ci2,…,Cim}是对应 Bi(i=1,2,3,…,n),是一个由 mi项评价因子组成的集合;评价综合层Bi={B1,B2,B3,…,Bn}是一个由n项评价指标构成的集合;最后是总目标层A。

3.2 评价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发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国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等标准,确定了指标测度方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20世纪80年代,层次分析法被提出,它通过分析研究整体目标的多个因素,划分出各个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学者判断每一层次的各因素后,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指标,之后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每次层次各因素的权重。

3.2.1 建立评价矩阵

对评价因子层和评价因素层列出评价矩阵,其中,Dij表示Di对D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Cij表示Ci对C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评价时取值参照表3进行。

表2 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3 评价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3.2.2 计算权重值

(1)通过计算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并计算它的n次方根就能得出新的向量=(i=1,2,3,…,n)。

(4)归一化向量 W=(W1,W2,W3,…,Wm),即 Wi=(i,j=1,2,3,…,m),此得到 W=(W1,W2,W3,…,Wm)即为所求的权值向量(表 3,4,5)。

我们不难看出,旅游资源原价值权重最大为0.44,这一点充分说明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起着非常的作用。生态环境价值和旅游开发条件权重要低,但在生态旅游开发时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轻视的,任何一项出了问题,生态旅游开发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开发进行[4]。

?

3.3 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3.1 建立评语集

对每一项评价因子采用无分支评语建立评语集,即 V={V1,V2,V3,V4}={优,良,中,差}(表 3,4,5,6)。

表5 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模糊评价标准

D11非常丰富 很丰富 较丰富 一般D12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13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14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15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16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17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18<500km 500~1000km 1000~1500km >1500km D19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20 省会城市 中、小城市 县城 乡村D21<50km 50~100km 100~150km 150~300km D22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D23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

3.3.2 进行综合评价计算

根据相关要素、资料对每一个评价因子给出具体分数,最后在此基础上,参考隶属度函数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采用加权求和计算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公式如下:

E是综合评价指数得分;Ai为第i个评价综合层单项指标的分值;Bi为第i个评价综合层指标所赋予的权重;Cj为第j个评价因素层指标所赋予的权重:Dq为第q个评价因子层指标所赋予的权重;n为评价综合层指标的个数;m为评价因素层指标的个数;p为评价因子层指标的个数。

通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定及各评价因子权重的赋予,根据专家意见,社区居民、保护区工作人员、游客的调查问卷,保护区当地交通部门、环保部门等结合评分标准与依据对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表 6)[5]。

表6 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指标评价体系、赋分及得分表

D20 向海乡6 1.56 D21<50km 8 2.12 D22 极高8 4.13 4.32 D23 极高8

将各评价因子得分代入公式中得出:C1=3.03,C2=4.91,C3=1.22,C4=l.34,C5=l.34,C6=1.23,C7=1.01,C8=2.21,C9=2.12,C10=2.01,B1=2.12,B2=3.32,B3=2.11,A=8.12。

3.3.3 划分级别

根据综合价值得分情况将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划分为优(10~8)、良(8~6)、中(6~4)差(4~2)4个等级(表7)。

表7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等级表

通过评价分析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我们确定向海资源综合评价值为7.78,处于[8,6]区间,级别为良。

4 结论

通过对向海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向海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资源非常丰富。保护区内不仅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还有丰富的水域和生物景观等。其次,向海大部分生态旅游资源未进行开发,所以,向海生态旅游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再次,向海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要加大旅游交通的建设,提高向海生态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提高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企业的接待能力,以全方位满足生态旅游者需求。最后,通过对向海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我们得出其生态旅游资源综合情况为良,这充分说明开发向海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且意义重大。所以,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应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建设,将向海打造成为吉林省高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品牌,使其为吉林省的整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6]。

[1]杨开忠,许峰,权晓红.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原则与演进[J].人文地理,2010,10(2):87-89.

[2]王力峰.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5(3):30..

[3]李达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4]史建军.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5]周文丽.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5):158

[6]李少云.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向海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长?
向海而生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