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2 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4-12-31 09:15宋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丁字红桥区细菌性痢疾

宋瑶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1]。传染源是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后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患者多为5 岁以下的儿童,终年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秋季节发病率高。为了解天津市红桥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并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天津市红桥区2012 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红桥区2012 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红桥区统计局统计的相关资料。依照《2005 WHO 细菌性痢疾的控制指南》和《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研究。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红桥区2012年细菌性痢疾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红桥区2012 年共报道细菌性痢疾891 例,年均发病率为167.63/10 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57%,无死亡病例。

2.1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最多为8 月,最少为1 月,发病趋势与去年同期相似,有明显的季节性,见图1。

图1 2011 和2012 年红桥区细菌性痢疾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Figure 1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bacillary dysentery in Hongqiao District in 2011 and 2012

2.2 地区分布 2012 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居前3 位的街道分别为丁字沽街、双环村街和咸阳北路街,发病率最低的是三条石街,见图2。

图2 2012 年红桥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地区分布示意图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regions of bacterial dysentery in Hongqiao District in 2012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性别分布 2012 年细菌性痢疾共报道891 例病例,其中男470 例,女421 例;男∶女为1.12∶1。在所有患者中,0 ~1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0 ~45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见图3。

图3 2012 年红桥区细菌性痢疾各年龄组发病示意图Figure 3 Schematic onset of bacterial dysentery in each age group in Hongqiao District in 2012

2.3.2 职业分布 细菌性痢疾发病居前5 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离退人员、工人、学生和干部职员,其分别占患者总数的26.04%、19.87%、19.53%、9.88%和7.86%,见图4。

图4 2012 年红桥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职业构成示意图Figure 4 The occupational composition of bacterial dysentery in Hongqiao District in 2012

3 讨论

散居儿童为本病的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多于女性,高发病年龄组为0 ~1 岁,其原因可能是学龄前儿童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且体内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以及与喂养者及小儿吮手的不良习惯有关[2]。另外可能与部分其他细菌、病毒所致的婴儿腹泻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有一定关系[3]。因此,在今后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工作中,应对社区(居委会)、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和个人饮食卫生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广大儿童家长、学校师生的卫生防病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

红桥区细菌性痢疾地区分布很广,各个街道均有发生,以丁字沽街和双环村街发病率最高,可能因为红桥区重点学校、幼儿园、各种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中、小型餐馆均集中在丁字沽街,而双环村街靠近城乡结合部,导致丁字沽街和双环村街流动人口密集,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发病率高于非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原因可能与流动人口聚集地人群生活条件较差、防病意识弱有关[5]。

红桥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 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可能与该季节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活动较为频繁,人们普遍有吃生食、瓜果、凉菜等习惯有关,饮食最容易受污染,感染发病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因此,在夏秋季节应加强供水、饮食行业的卫生监管工作,对不符合要求、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单位采取相应行政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环节,以达到预防细菌性痢疾传播的目的。

1 董建平,李玉贤,田国保,等. 临床拟诊急性细菌性痢疾335 例的病原学及药敏研究[J]. 北京医学,2008,30 (11):701.

2 耿贯一. 流行病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7-137.

3 孟巧玲,于杰,韩俊锋. 1990—2005 年河南省安阳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06,21 (9):472-473.

4 彭文伟. 传染病学[M].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6-153.

5 黄彩虹. 2005—2010 年泉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J]. 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 (11):371-372.

猜你喜欢
丁字红桥区细菌性痢疾
丁字路口的统计
丁字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不适及对策的护理研究
某市暴雨洪涝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红桥区志(1979—2010)》复审会召开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诚儒守信 为民解忧——记红桥区人大代表张立强
安得广厦千万间——红桥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支持西于庄地区房屋征收改造侧记
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