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港口物流对腹地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

2015-01-01 14:43◎文/王
天津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上海港腹地天津港

◎文/王 娟

关于天津港口物流对腹地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

◎文/王 娟

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其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港口物流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腹地扩散效应、投资乘数效应影响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腹地区域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又也会反过来影响港口物流。本文主要研究港口物流对腹地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以上海港为例,研究上海港物流发展对腹地区域经济这一成功案例,并以此得出天津港带动其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港口物流、腹地区域经济、天津港、协同发展

当今世界,运输服务已经进入综合物流的时代,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港口是运输网络中的重要环节,其传统的装卸货物转运地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今的港口已经承担起综合物流中心的角色。港口既为腹地区域经济提供出入口,又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表现为港口为其腹地经济引进国际资源、产品、信息和技术带来了便利,且腹地区域经济以港口为通道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和国际贸易的平台中。天津港定位于为京津、华北及其西向延伸的部分地区提供服务,且无论是“十一五”规划中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还是2014年的“两会”中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提出,天津港势必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港口物流促进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

港口物流促进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集聚效应。港口物流的发展依赖于港口,港口基础建设的发展会提高物流企业的流通效率,且通过港口有效的社会分工降低企业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吸引厂商纷纷在此投资,从而形成了产业的聚集。除此之外,海运、仓储、装卸等港口物流产业也会由于港口的增长极作用产生聚集效应,进而吸引与该港口物流产业前向联系、后向联系的产业聚集于此。产业的聚集必然会引起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其它生产要素的聚集,腹地区域经济水平随之增长起来。

其次是腹地的扩散效应。在陆向腹地扩散中,港口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会产生其辐射的腹地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影响。当靠近港口的核心区域的资源趋于甚至达到饱和时,其产业聚集就会因受港口物流相关企业的影响而大打折扣,此时,便利的港口物流就会产生引导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整个区域分散的积极作用,即港口物流的腹地扩散效应将逐步提高,这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整个地区的繁荣发展,提高港口所在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海向腹地的发展也离不开港口物流的作用。通过港口这个窗口引入国外优质资源后,将其与国内资源相结合构建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络,大大增强港口物流所覆盖地区与其他港口、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强与其他港口及城市的合作,从而使港口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得到发展。

再次是投资乘数效应。建设港口的基础设施时,对该区域经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引起投资乘数效应。这是因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产生生产要素和产品空间转移效率提高、生产部门的运输成本降低等效应,使生产部门的产品到达市场更为便捷,从而在生产部门与市场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吸引劳动力、资本等其它要素聚集于此,最终拉动腹地区域经济的增长。

二、港口物流的发展对腹地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以上海港为例

上海港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港口历史悠久,在当代又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迅速发展。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202个,集装箱专用泊位42个,码头线延长91600米,内河港口拥有各类码头泊位2100多个,最大设计靠泊能力为2000吨级。另外,上海港是我国最早推广EDI的港口,发展至今,颇为成熟,但信息系统与新加坡、香港比较仍有较大差距。从信息交流方面来说,上海港的运行效率以及对内陆腹地的吸引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产出能力方面,上海港2013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4302.4万吨,虽然比2012年增长了4000万吨,但其增长率已经多次下降。

上海港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主要位于黄浦江两岸、长江入海口南岸、杭州湾口上,以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上海市为依托、以经济最为活跃的长江流域为后盾,其经济腹地十分广阔,承担着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货物装卸或换装的任务。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上海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无论是待出口货物的堆积还是进口货物的装卸均十分便捷,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和由于船舶随时到港、货流不均衡而引起的压船压货现象。上海港的水路交通十分便利,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上海港对于其腹地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上海港是腹地区域的加工工厂。上海港的矿藏资源少,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材料,大部分或全部要从腹地区域甚至区外或国外进口,但是上海港加工能力大,其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钢铁、石化、电力和纺织工业等都较发达,且其工业品的品种、质量以及规模,均领先与全国其他省市及地区。正因为上海港此项优势,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纷纷聚集于此,弥补了上海港资源不足的同时,带动了腹地区域经济的增长。第二,上海港充分利用水运资源,沿江设厂。这不仅便于货物的运输,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便于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辐射内陆地区,促进了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上钢、宝钢等一大批大型骨干工厂基本上位于沿海沿江。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上海港为国际市场提供出入口,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引入优质资源,最终带动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四,上海港与腹地区域的交通便利,例如上海已经开动到江苏昆山的地铁,这是我国第一个跨省的地铁。此外,随着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建立,上海港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它对于其直接腹地,甚至间接腹地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强。

三、天津港口物流对腹地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

(一)现状分析

在近几年内,天津港发展的成绩显著,在基础设备方面,天津港目前拥有6个10万吨级的专业化深水泊位,码头深水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在产出能力方面,天津港201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5亿吨港口,保持了每三年跨越一个亿吨台阶的持续稳定健康增长。作为环渤海港口群体的主枢纽港,天津港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以集装箱、外贸为主,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贸易大港,为京津冀地区和华北、西北腹地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分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天津港与部分内陆省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腹地物流网络。截至2014年上半年,天津港在内陆的石家庄、包头、银川、西安等地共建设了23个内陆无水港,覆盖10个省区市,基本完成内陆无水港网络布局,全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来自内陆。物流网络已初步覆盖华北、西北等主要腹地省份及东北部分地区,内陆腹地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其次,便捷的物流运输通道的形成。直通西部腹地的通道已经建成,铁路通过保定、石家庄连接中西部腹地,京沪、荣乌、长深、京津、塘承等高速公路使天津港与内陆腹地的连接更为顺畅。另外,天津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自贸区,东疆保税港区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通过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天津港的集散能力和航运能力,加快港口升级,加速形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同时,由于吸附效应的存在,自贸区内产业更大程度的开放将吸引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注册落地,促进原有产业的升级,从而带动腹地区域经济的增长。

但是,天津港也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比如,天津港与周围各港口建设规划不一致,导致争抢海岸线和腹地资源、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不利于环渤海港口群协调发展的现象,最终还会严重影响到津冀港口群在环渤海三大港口群乃至全国沿海港口中的整体实力,这对于天津港的发展以及其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是一大打击。同时,天津港口物流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推动其腹地区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京津冀一体化虽早已提出,但是一体化的标志性交通工具——城际列车只存在于京津地区,河北地区的一体化交通仍是一大软肋,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腹地区域的现代大交通网络。除此之外,目前的京津冀一体化过分强调北京的重要性,使得天津港的光彩被北京抢去,政府性政策偏倚较为严重,这不利于天津港的发展,也不利于其所处整个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天津港应该与周围港口群制定统一的规定,明确各个港口的海岸线以及腹地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港口的合作,共同促进整个环渤海三大港口群的发展,以此带动天津港腹地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与其他港口合作的过程中,天津港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各大港口的核心,从而使其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快、更稳。

天津港应该有着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辐射区域完善的交通设施是资源和要素能够到达其所辐射的各个地区的基础,是缩小空间距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保障。京津冀三地互通了高铁或城际,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大优势,但是京津冀三地与其他省市以及国外更为便捷,覆盖面更广的交通线路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港应加强港口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继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功能。在天津港周围,分布了黄骅港、曹妃甸港、唐山港、秦皇岛港等一系列重要港口,而且都在加快建设。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配套,加强合作,形成协调配合、高效运转的现代化北方港口群体。

作为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天津港应以自贸区为战略支点,加速产业升级,增进贸易便利。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进而带动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接二连三”战略目标,即接纳先进制造业,链接带动现代服务业。

自贸园区将使已有融资租赁、航运金融产业获得更多的对外开放权,最终打造该产业的国内聚集地。

[1]易志云,李瑞莎.发挥滨海新区功能作用,促进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6):1-6.

[2]张 燕,冯邦彦.港口与直接腹地的相关性研究:上海港、深圳港和广州港的比较[J].产经评论,2011,3(2):53-60.

[3]邓萍.港口物流与腹地区域经济相关性测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4]郭启松.青岛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丽恒

F552

A

1006-1255-(2015)01-0008-03

王 娟(1989—),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邮编:300384

猜你喜欢
上海港腹地天津港
拼搏开拓创业路 志在万里再登攀——蓬勃发展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党旗,引领“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港口公共服务支持中的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中国水上消防协会与天津港联合开展线上消防安全培训
基于数据分解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天津港或将化解同业竞争困局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上海发布上海港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