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

2015-01-02 03:52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影子银行防范策略影响

刘 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

刘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迅猛,小贷公司、典当行、银信合作、委托贷款、地下钱庄、理财公司等不同形式的影子银行层出不穷,影子银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社会融资需求的有效补充,但也形成了很大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控制影子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叙述了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以及我国影子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影子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影响;防范策略

一、影子银行概述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监管公司的执行董事McCulley先生最先提出影子银行的概念,他将影子银行定义为与正规接受管理的银行体系相对应的金融结构。2010年,Paul Tucker则把影子银行表述为是指向企业、住户和某些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差异化利率和期限配置等服务,从而进一步取代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机构、企业或者市场。 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认为,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二)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

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银信合作(信托理财产品)、委托贷款、地下钱庄、私募投资、民间借贷等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发行的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低利率、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房地产泡沫、内需不足、出口下滑等问题,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也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给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

1、影子银行种类繁多,虽不如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但总体规模不容小觑,近年来发展迅速。

2、影子银行通常以中小企业和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特别是急需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3、影子银行大多采取不透明的场外私下直接交易形式,手续简单,隐蔽性较强。

4、影子银行充分利用金融创新手段,规避银行业将官体系的监管。它具有与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效,却游离于货币政府货币政策的监管之外。

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一)影子银行的结构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主要由三部分业务组成:

1、由传统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2、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的信贷类产品;

3、以民间借贷为主体的民间金融活动。

(二) 影子银行的规模

目前,世界上并没有有力依据来计算的影子银行的相关规模。由于其定义不同,影子银行也有其不同的估算标准。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2011年扩张了42%,受到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大幅扩张的推动,2012年底全球影子银行规模约7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6万亿美元,占比37%;欧元区、英国和日本分别占22万亿美元,9万亿和4万亿美元),影子银行占全球整体金融资产的1/4,相当于全球商业银行业资产的1/2,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影子银行的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3%-5%。依据瑞银证券的估算结果,截止到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全部资产的比重约为19%。

三、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的正面影响

1、在金融管制、传统商业银行垄断的情况下,传统商业银行信贷门槛相对较高,大型国有企业能以低廉的利息成本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却很难企及。在此情况下,民间借贷方式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形式而存在,影子银行信贷政策较为宽松,手续简便,其资金大多投向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从某种意义上,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前实体经济的成长。

2、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反映了我国金融业正在从单一功能的传统银行向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理财、风险管理、价值提升、支付清算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业转型。

3、影子银行的利率反映了市场化的利率。由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持续增长,使得居民通过购买传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获得的实际利率水平远低于官方机构公布的利率,居民追逐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意愿日益强烈。影子银行给他们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有利于居民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与金融监管机构公布的基准利率相比,影子银行的利率水平与实际市场利率更为接近。

(二)影子银行的负面影响

1.影子银行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

从我国目前宏观调控来看,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根据监管机构所掌握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各类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控制货币的发行量作为补充手段。由于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具体数据无法准确把握,缺乏透明度,监管起来也较为困难,这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

2.影子银行资金链断裂会引致流动性风险

影子银行大量资金通过私下募集,存贷比相对较高,信用低、风险高,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资金大多投向国家宏观政策严格限制的领域,如房地产市场、传统产能过剩行业或其他盈利能力很弱的行业,通过影子银行贷出的资金在使用时也缺乏有效的后续监督,有时候会被挪作他用,甚至用于偿还大量基层地方政府到期债务,这些行业自身的信用度较低、流动性差,风险系数很高。相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影子银行体系资金链断裂的现象更容易产生。如有偶发的波动性市场因素发生,会引发影子银行体系的资金外逃,出现类似于商业银行的挤兑风潮,导致影子银行机构崩溃,甚至会引起局部地区金融市场动荡。

3.影子银行会引发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影子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金融体系之间的关联度大大提升。影子银行体系涉及证券、银行、保险、外汇等多个行业,横跨信贷、货币、保险、资本、理财等多个金融市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已经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金融机构之间和金融体系内部的内在关联性和风险传染性成几何级数增长。一旦影子银行出现较大的风险,可能通过货币市场、信用市场迅速传导到传统商业银行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并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我国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还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监管影子银行的法律法规,导致相关机构利用监管漏洞,从事非正常的金融活动。我国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应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状况,充分估计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出台有针对性的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规范影子银行的运营,有效防范风险,确保我国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监管

因影子银行缺乏有效监管,隐含潜在的风险很高。站在监管的角度看,目前影子银行监管很难,可以说处于监管缺失状态。除传统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归银监部门监管外,大部分影子银行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如商务部门、财政部门、工商部门等多头审批和管理,民间借贷更是乱象环生。从实际监管效果看,除了专业的金融监管部门外,大多数管理机构只进行名义上的管理,并不能充分了解掌握影子银行机构的运作流程,各管理机构对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向及潜在的业务风险很难有效把控,基本处于不可控状态。

我国各级政府及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影子银行机构的监管。各部门之间要打破信息壁垒,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起信息交流平台,强化各相关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应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各级政府及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金融交易活动,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运营秩序的稳定。各级政府及金融行业主管部门还应加大对影子银行机构的业务指导,探索相应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影子银行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加强对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也是确保影子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疏堵并举,让有条件的影子银行合法化,让民间资本投融资便利化

由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子银行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加强对影子银行机构监管的同时,国家应该在确保总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疏堵并举,适度放松金融管制,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设立门槛,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促进影子银行体系中具备条件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转为正规金融机构,让有条件的影子银行合法化、公开化,让他们在阳光下经营。这既有利于缓解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也有利于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经营。同时,国家应通过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为民间资本开辟便捷、可靠的投融资渠道,使民间资本参股商业银行、参股保险机构、投资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成为可能,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量的民间资本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四)加快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金融资源不仅是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经济资源的流动、配置和运行效率。因此,金融体系改革不仅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还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进程和成效等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国应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加快金融体系改革进程。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金融监管与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决定性作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传统金融商业银行进行现代化改造,大力培育各类金融市场,设立专营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政策性机构,推行传统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鼓励金融创新,积极探索新的金融运营模式,增加不同需求的金融产品的供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佳、许华伟,《影子银行业务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对策》[J].《 经济众横》,2013.

[2]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概论、特征和监管分析》[J].《 中国经贸导刊》,2014,(2).

[3] 王勇、韩雨晴,《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思考及建议》[J].《国际金融》,2013,(5).

[4] 班允浩,《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生成机理及宏观效应》[J].《武汉金融》,2014,(3).

[5] 陈建、张小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1,(8).

[6] 骆振心、冯科,《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J].《武汉金融》,2013,(4).

[7] 何德旭、郑连武,《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经济管理》,2012,(11).

[8] 杨小平,《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影响》[J].《中国金融》,2015,(8).

[9]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影子银行防范策略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