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探讨

2015-01-02 03:52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商业银行

孙 磊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探讨

孙磊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05)

摘要: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顺应国际金融业的变革趋势,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实现结构转型和业务多样化的主要经营战略,中间业务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得到了确立。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转型步伐在不断加快。综合经营的准合法化与同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受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及国外商业银行创新思想的影响,为了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优势,从事的在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旨在增加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各项业务。这一概念揭示了中间业务的实质,它是由资产负债业务衍生出来、风险程度不等、对表内资产、表内负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各类业务,它与资产负债业务关系密切、风险交织。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中间业务收入规模和比重比较低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就总体水平而言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2009至2013年《中国金融年鉴》银行报表数据整理得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商业银行总收入一般在10%左右,比重较小。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达到40% 以上,且近十年仍呈稳步上升趋势。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情况也是如此。根据2013年上市商业银行年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不足10%,其中建设银行为7.40%,交通银行为8.03%,工商银行为9.11%,中国银行由于外汇业务的优势,最高也仅为12.29% 。这与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一般超过50%,个别银行,如花旗,JP摩根等,甚至达到70% 以上,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中间业务创新成果显著

从2009年至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在稳步发展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开始重点加大电子银行、理财等新兴中间业务的创新步伐,中间业务项目从200余项快速增加到500多项。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的农行为例,截至2013年末已开办中间业务产品项目600余种,包括结算、代理、理财、银行卡、资产托管等14大类。中间业务涵盖了除存贷款以外几乎所有银行业务,服务内容涉及公司、个人、国际、国内等多个领域。其中,在收入方面,投行及理财等新兴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 38.09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 297.14亿元,增加了 259.05亿元,在收入结构中占比由 12.81% 上升至20.44%,增长额居各类业务第一;信托及托管业务由9.69亿元增长到74.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6.56%,增速居各类业务第二;另外,担保及承诺业务也增长了92.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3.96%。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毕竟起步晚、问题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存在以下尚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1、社会公众对银行业务的观念存在误差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社会公众的观念息息相关。从中间业务基本特征看,作为一种中介服务,中间业务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社会公众与商业银行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但是,从历史角度看,我国明显缺乏委托代理的传统和文化,且长期以来,我国广大银行客户吃惯了银行服务的“免费午餐”,在他们印象中,银行提供的中间业务服务项目是理所当然的,是对客户的一种额外的、增值的服务。目前国内居民、企业普遍缺乏花钱购买、消费银行“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的习惯,中间业务收费较难落实,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2、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小、层次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仍然十分单一,产品以接受客户委托,不占用自己的资产和收取手续费为特色,基本集中在结算、结售汇、代理收费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上,依赖于银行网点数量,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等条件,很少利用银行信誉、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为客户提供咨询类、承诺类、理财类等新兴的高质量、高层次、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则基本上是空白的。由此,也就产生了中间业务效益低,对银行利润贡献不大。中间业务是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且有一定的收费标准。但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视不够,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进行发展,具体工作中以带来存款数量的多少作为发展中间业务的取舍标准。

3、中间业务服务水平差,缺乏技术与人才支持

中间业务属于银行高级服务的层面,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投放。它的发展与银行设备的现代化密不可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都是高科技的结晶。以美洲银行为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账账户,具有多种账户服务,其设置的超级账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银行规模效益较差;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设施故障多,存在处理速度慢、授权等待时间长、计算机应用软件程序开发不足等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地开展中间业务

制定中间业务的发展的不同举措,开展区域特色中间业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于落后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尚未形成中间业务发展的环境,所以要以现有的银行业务为基础,寻找拓展传统中间业务的突破口,开展初级中间业务,如代收代付、代理理财等,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宣传和渗透公众和企业的金融意识,逐渐形成适宜中间业务幵展的环境。其次,对于发展中地区,通过对地区中间业务环境的分析,完成特色中间业务在该地区发展的可行性分析,有效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有选择地开展特色中间业务;在做好初级中间业务发展的同时,将目光定位到中级业务的开拓上,房产、旅游、航天、汽车、自动转账以及路、桥、高速公路收费代理等都可以作为其开展的突破口,争取向操作便捷、设备适用化方向发展中间业务;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是最具备中间业务发展环境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间业务的需求更为强大,并且也为中间业务新品种的创新提供了孕育的摇篮。

(二)加强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

1、产品创新

产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一个好的金融产品不仅仅能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还能够挖掘出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且能够引导客户的需求变动轨迹,使得客户的需求变动轨迹与产品开发的规划一致。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里的中间业务产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如果能把不同品种的中间业务产品进行组合,取长补短,那么这样的组合产品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发展。对市场进行细分,将传统的中间业务产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整合以更好的适合市场需求。对市场进行分析,发挥银行自身的优势,推出风险小、成本低、潜力大的新型中间业务产品。

具体的创新策略可以参考如下三种:一种是组合策略,也就是把已有的中间业务产品进行优化组合,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能取长补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二种是模仿跟随策略,当本行的研发团队开发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时,可以参考模仿同业的优秀产品,在同业的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推出本行的产品。第三种是分阶段推行策略,在新产品的推行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阶段推行,根据不同地区的接受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大力发展信托融资业务,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许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都想贷款的情况,发展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推动中小企业信托融资业务。银行也可以加大银证存管三方业务的发展力度,这种业务一方面能够增加银行收益,另一方面能够稳定银行高端客户,进而增加了银行的同业派生存款和储蓄存款。

2、技术创新

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够提升系统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让这些工作人员投入到中间业务的研发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创建中间业务委员会,以充分发挥银行家的才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复合性的工作,除了以产品本身的特色作为竞争力,也需要一个先进可靠的金融网络作为技术支持。这样的一个金融网络有利于整合银行内部的所有中间业务的信息,能够促进银行内部业务的资源共享。同时,这样的金融网络必须是稳定的与安全的,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有序开展。这样的金融网络也应该是一个兼容的系统,能够综合各种服务终端:网上银行、ATM、手机银行等来实现服务的同步;这个金融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避免每开发一个新的业务时都需要再建立一套新的系统;这个系统也应该是便捷的、易于使用的,便于银行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让客户体验到系统的方便,防止因系统繁琐而导致客户对系统放弃使用,进而损失了客户。

(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银行从业人员中,对中间业务知识掌握完备的人很少,缺少专门型人才,而中间业务内容繁杂,需要具备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知识,所以各大高校应对金融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知识普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教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教材,探讨适合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模式。银行内部应着力培养中间业务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并引进该领域优秀人员,带领银行实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转型。

(四)建全法律法规,构建良性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对中间业务的法律制定并没有完全统一规范起来,所以这就需要银行人员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窗口人员需要对中间业务的办理更加谨慎,熟悉业务办理程序和必要的手续,了解相关法律,培养责任意识。银行内部应加强风险的防范,严格财务制度,内部审批程序,外部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能更进一步改革银行体制,加快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步伐。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银保合作的趋势

当前,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合作,基本上以代销协议为主,即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签订有关保险产品销售的合作协议,银行作为保险兼业代理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银保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商业银行仅担当代理中介的合作方式,只能说是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离真正意义上的银保合作还有距离。然而,发达国家的银保合作则大多采取战略联盟和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一个新的企业经营银行保险,双方共同拥有客户和产品,并共享经营收益,共担风险。近些年,银保合作被商业银行当作了拓展业务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国的银保合作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简单的兼业代理向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发展,商业银行应当为保险公司搭建一个实现“投资、健康、保障、养老、教育”一揽子保险计划的平台,这将是以后我国银保合作努力的方向。

(二)银证合作的趋势

银证合作的过程是银行业和证券业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互为客户型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是银证双方在资金方面的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资金流动便利,是在分业经营的范围内开展的业务操作。这类业务主要包括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清算、同业拆借等。

(2)共同客户型合作。是银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在共同客户的基础上,通过现有业务的交叉或新业务的创新,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如银证通业务、银证转账业务、代客理财等。其跨越了分业经营的限制,出现混业经营的趋势。

(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协同发展

随着第三方支付应用的普及,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经有超过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具有支付担保、操作方便、比较安全以及支付成本较低的特点,现在几大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快钱,网银在线,拥有着数量众多使用者。在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进行恶性循环竞争中,银行为争取更多客户,导致成本支出的不断提高,导致银行的利润收入微薄,不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尽管中国银监会下发的第十号文件中,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限制,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短期保障,但要取得长期发展效益,将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达到发展共赢的效果。比如,运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银行的信贷业务对接,创造出新型的融资渠道。

五、结论

当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降低风险的主要手段。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成为商业银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但由于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创新不足等原因,中间业务的发展仍然不尽人意。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相信,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日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竞争力等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 藏新军,孙莉娜.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N].金融时报,2013-07-14.

[2] 巴曙松,郭云钊.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

猜你喜欢
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河北省各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