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及实施路径研究

2015-01-02 03:52陈兆波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实施方式产融结合企业集团

陈兆波

(浙江省属国有企业监事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产融结合及实施路径研究

陈兆波

(浙江省属国有企业监事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产融结合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促进企业集团快速做大做强的必要途径。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关实践经验并从中得到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可选择的实施路径和具体实施方式,以期对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有所裨益。

关键词:产融结合;实施路径;企业集团;实施方式

一、前言

产融结合在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产融结合在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内又掀起新一轮热潮,大部分大型多元化集团均已进入金融领域。关于产融结合业界和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普遍的理解是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融合、渗透,或金融企业与工商企业间通过业务合作或股权融合的形式互动结合。产融结合旨在降低企业集团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据有关数据统计,逾八成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功地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行了融合,可见产融结合是最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客观要求,对此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可予以佐证,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经验也表明产融结合是实现企业跨跃式发展控制的必要途径。

从微观层面上说,产融结合提升了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了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从宏观层面来看,产融结合有利于显现政府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产融结合已成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大势所趋。国资委研究中心也提出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途径,国有企业需要积极研究产融结合的最优实施路径,可见产融结合的政策环境已日趋成熟。结合我国产融结合实践操作经验来看,国内产融结合的发展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阶段较多的分布在财务公司对参股公司的资金服务和管理上,其产融结合的理念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实践操作手段需要持续细化,风险控制能力亟待加强。总之,国内产融结合管理水平尚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中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比较分析

我国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企业集团雏形,而美、日等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已形成。美国有以GE集团为代表、日本有以三菱集团为代表的企业产融结合成功实例,我国则有以山东鲁能集团、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产融结合的成功实例,相较而言,中、日、美三国在产融结合实施模式方面存在以下区别:美国有以洛克菲勒为代表的企业以工业资本起家而后通过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权方式形成财团,有以摩根集团为代表的企业以银行资本起家而后通过持有工商企业股权方式形成财团,经历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后后者模式被法律所禁止。可见,美国式的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集团单向持有金融机构股权的方式,或者商业银行通过银行持股公司等方式间接实现控制工商企业的股权。日本则是通过交叉持有企业和银行间股权来实现产融结合。我国与美国情况类似,除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外,产融结合一般情况下还是单向的由产而融,法律规定银行不得参与工商经营,以产业资本起家的企业集团可通过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股权的方式实现产融结合。

三、中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实践经验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日三国产融结合的成功实例可以看出,尽管各国不同的法律环境、经济基础导致其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的路径有所不同,但各国企业集团发展产融结合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具体来说:一是产融结合是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金融资本有利于企业集团规模放大效应的形成,其独有的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特征给企业集团带来了竞争优势,可以有效促进企业集团产业资本利润率的提升;二是以产业资本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有利于健全企业自身金融体系,吸收充足的外部金融资源,延伸企业集团价值链,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对于提升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升国家竞争力而言意义十分重大,是实现企业集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途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是未来世界产融结合的主流发展趋势;三是制度是影响产融结合发展的关键,要为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构建宽松的制度环境,给予优势企业集团必要的政策支持,持续推进金融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工商企业实现产融结合,促进国家 “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现。

四、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实施路径的选择

从中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成功实践经验中不难看出我国企业集团走产融结合道路的必要性,而企业集团成功实现产融结合的关键在于实施路径的选择,在推进产融结合实践操作中应当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多元化和专业化、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关系的处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一般来说,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一)成立集团内部财务公司

我国扶持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配套政策产物之一就是构建财务公司,尽管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但却受到了众多企业集团的青睐,这是由于财务公司能够大大减少金融市场交易成本,增加集团市场竞争优势。具体来说财务公司具有以下优势:①扩张性强,可吸引外部战略投资者投资;②具备集团融资租赁业务和产品消费信贷业务,有效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③较强的直接融资能力,能够切实满足企业集团的融资及资金管理需求;④立足存、贷款等基本业务,密切联系商业银行和企业集团二者,创新结算方式,成功打造了企业集团内部结算网络;⑤有权从事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并能够开展集团单位、金融机构等股权投资工作。财务公司的职能日益扩大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

(二)持有基金业股份

基金一般包含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和证券投资三种基金形式,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独立核算并设定了专门用途的资金,为企业集团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企业集团通过持有基金业股份可有效提升其资金使用效益,具体体现为:①企业集团可间接发起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集团闲置资金的安全运作工具,并利用其专业理财功能获取相对安全且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②可充分运用风险投资理念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选择扶持一些具有发展潜力且缺乏资金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待这些科技企业成熟后可选择长期持有其股权使高新技术成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也可以选择退出风险基金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③企业集团可直接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集中社会闲置资金满足项目开发资金需求,参股基金业股份可促进企业集团“资源外取”战略的顺利实现。

(三)持有证券行业股份

从目前证券业监管情况看来可以通过并购或发起设立方式参与持有证券行业股份,参股证券业是实施产融结合的一个相对易行的路径。通过参股证券公司既可获取丰厚回报也可利用证券业的主体功能来促进企业金融资本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在促进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方面具有以下优势:①引导社会闲置资本流向优势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协助企业集团实施兼并收购从而促进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顺利实现;②协助企业集团进行直接融资,是连接资金供求双方的纽带;③参与证券市场交易获取大量利润,为企业集团提供了新的资本积累途径,弥补了当前企业集团功能的不足。

(四)持有银行业股份

从国外产融结合的实践情况看来,产融结合就是银行与工商企业的相互结合,集团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各种途径持有银行股份,以进一步健全其金融体系。商业银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调节经济、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五大功能,企业集团参与持有银行业股份可充分利用其以下功能:一是将资金信贷关系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和提升企业运营效益。鉴于财务费用在企业集团中占比较大,通过参股银行股份将财务费用转变为商业银行的利润进而转化为集团自身的利润就可有效减少企业财务费用支出;二是利用商业银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功能有利于促进集团企业“资源外取”战略实现的同时,为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建设开发投资等全面提供信贷服务;三是为构建以商业银行为核心以证券、保险、租赁、基金等为主体的金融产业综合平台打下基础,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业务的协同效应;四是利用商业银行巨大的筹资能力来促进企业收入的增长和资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塑造企业集团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五是鉴于银行资本利润率远超产业资本利润率,参股银行业可明显加速企业集团的资本累积过程。

五、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可选择的实现方式

作为一个高度垄断并备受青睐的朝阳产业,金融业受到众多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在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效融合的道路上尚存在诸多难题,尤其对以产业为主的企业集团而言,其以何种方式进入金融领域实现产融结合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产融结合实践经验来看,企业集团实现产融结合可选择以下三种方式:

1、兼并收购方式。该种方式可使企业集团快速获取目标公司所拥有的某些专有权利,部分大型集团成长的过程中都可见大规模兼并收购的影子,如GE公司、海尔集团、东方集团、华能集团等都是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快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加快捷地进入到金融领域,省去了诸多审批程序。兼并收购还使得企业集团可直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优秀管理人员、业务人才及市场份额等优势条件,避免因管理经验和人才的缺乏导致产融结合战略的失败。该种方式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企业集团“资源外取”战略的顺利实现。

2、发起组建方式。这在我国是一种实现产融结合的最基本方式,在政府许可范围内可通过发起方式组建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在极度严格的审批条件下还可申请设立控股或全资银行,并通过控股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间接发起设立基金公司。该种方式门槛较高,监管较严,但可以将具有互补资源的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形成共赢局面,有利于顺利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

3、股权划拨方式。应适当赋予大型企业集团一些金融功能以全面促进其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效融合,统筹安排并协调推进股权划拨方式在促进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方面的应用。考虑将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直接以股权划拨的方式划至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名下,通过该方式使企业集团快速进入金融领域,健全企业集团的金融体系,在企业集团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利于促进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发展,形成产业与金融融合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林非园.问道产业金融——中国财务公司功能及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 王丽霞.产融结合的意义及未来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12,22(04):12-13.

[3] 赵昌文,朱鸿鸣.央企产融结合技术分析[J].上海国资,2013(01):35-37.

猜你喜欢
实施方式产融结合企业集团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实施管理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实施管理
浅析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基于财务公司探析产业链金融的分析及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