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主要做法及政策建议

2015-01-02 03:52马明霞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态移民金融服务宁夏

马明霞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1)

金融服务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主要做法及政策建议

马明霞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宁夏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缓解农户贫困难题,宁夏政府持续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了积极的扶贫成效,其中,宁夏金融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金融服务生态移民地区的主要举措及成效,并以移民聚居区红寺堡的金融服务演进为案例,论证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移民;金融服务;宁夏

一、 金融服务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完善金融支持生态移政策体系,出台具体扶持举措。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围绕《“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研究制定了《金融服务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出台生态移民专项信贷政策,明确支持举措。国开行宁夏分行专门成立了生态移民工作小组,先后深入自治区发改委、移民局等部门及移民区调研,形成《生态移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研究报告》,明确了缓解生态移民搬迁安置融资难题的具体办法;农发行宁夏分行与固原市政府签署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固原市生态移民工程合作协议》,通过资金倾斜支持、利率优惠等措施加大对生态移民的金融扶持。农业银行宁夏分行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制定了《农行宁夏分行关于金融服务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生态移民工作力度的通知》,明确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入,全力支持生态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发展生产。

(二)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生态移民区。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不断增加对红寺堡、同心下马关、闽宁镇等主要生态移民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首次支持房地产公司以代建方式支持生态移民项目建设,将支持生态移民住房建设贷款纳入其总行中低收入住房贷款优惠政策范围。农发行宁夏分行与固原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通过资金倾斜支持、利率优惠等措施加大对生态移民地区的信贷投放。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生态移民区信用环境。2011年,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宁夏生态移民地区信用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生态移民、诚信不移”为主题的征信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发挥信用评定的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逐步提高移民的信用意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征信主题宣传,反假币、银行卡等金融知识宣传,在移民区深入宣传金融基础知识,提高移民金融知识储备。目前,固原等生态移民区已为部分移民建立移民电子信用档案,确保搬迁农户贷款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移民贷款违约风险。

(四)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扩大生态移民金融服务覆盖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搬迁移民农户联保贷款、小额贷款基础上,探索开展“公司+农户+基地”、特色农产品和存栏动物活体抵押等贷款模式,为缓解移民区抵押担保物稀缺难题做了有益尝试。国家开发银行在惠民微贷模式基础上,引入政府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开展嘉荣小额担保贷款和惠民扶贫微贷款模式,累计投放贷款7794万元,支持生态移民安置。农业银行向移民区发放“惠农卡”、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向生态移民区发放“富农卡”小额贷款,给予移民免手续费、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减半收取年费等优惠支持。

(五)加大布点展业力度,加强生态移民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宽农村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的主要方向,金融机构在移民区积极增设营业网点,安装ATM机、POS机、电话自助终端等服务设备,在未设网点的移民乡镇安装转账电话、增设村级金融服务点、增加村级联络员,方便移民获取基础金融服务。黄河银行系统在21个县区69个乡镇的132个生态移民安置区设立营业网点61个,网点覆盖面达93.9%;布放ATM机65台,POS机331台,安装电话自助终端368台,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319个,实现了生态移民安置区金融服务全覆盖。农业银行已在生态移民区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328个。移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显著提升。

(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放大金融支持生态移民资金规模。2011年底,宁夏扶贫办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启动了“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商业信贷资金两个金融产品与农户自有资金结合,一定程度上壮大了资金规模,实现了利益和风险共担。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互助社社员普遍采取较低的贷款上浮比率,降低了移民融资成本。

二、金融服务生态移民地区发展典型案例——宁夏红寺堡区

红寺堡开发区是宁夏典型回族人口聚居的生态移民开发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移民来自原州区、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泾源县、彭阳县、同心县等7个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中宁县的部分乡镇农户,红寺堡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见证了宁夏生态移民的历史成效,具有一定的示范代表性。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本着“群众自愿、分散搬迁”的原则,“十二五”时期,红寺堡计划安置生态移民3.15万人,是安置移民最多的县(区)。建成10多年来,红寺堡区GDP由2005年不足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3.97亿元,增长了132.8%,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0.24亿元,增加到1.75亿元,增长了629.9%。自1995年开始建设至2000年以前,红寺堡区金融服务一片空白。自2000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和宁夏银行4家金融机构先后在红寺堡区设立营业网点。目前,营业网点达到11个,覆盖了红寺堡区所有乡镇。

(一)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2012年起,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牵头启动红寺堡区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培育工作,红寺堡区所在的吴忠市政府将移民区信用环境建设纳入全市金融生态环境量化考核体系,大力推动“生态移民、诚信不移”的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了征信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在4个生态移民乡镇设立金融知识宣传站46个,覆盖了78%的行政村。在生态移民区建立农户信用档案9232户余户,评定信用村36个,占生态移民区行政村的61%,移民区信用环境明显改观。

(二)加大信贷倾斜支持力度。金融服务红寺堡区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截至2014年末,红寺堡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2.1亿元和13.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6.6倍和27.5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三)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一系列政策引导和移民地区金融需求不断增大的拉力作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生态移民区的网点布局和转账电话、POS机、ATM机等便民服务设施的布放力度不断增强,逐步延伸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末,红寺堡区已布放ATM机30台、POS机367台、转账电话105台,转账电话和助农取款服务点在移民乡镇已实现全覆盖,移民区支付环境明显改善。

(四)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增强。为解决移民抵押担保不足难题,红寺堡区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红寺堡信用联社探索发放基于评级授信基础的“农户小额贷款”产品,截至2015年3月末,该产品已覆盖红寺堡区61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惠及10000户农户,户均贷款5万元。信贷支持方式也逐步多样化,“政府+银行+企业+移民”的信贷支持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政府招商引进企业,协调联系贷款,并给予全额贴息,担保公司担保为入股移民户均落实5万元贷款,使一批移民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三、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建议

(一)用足用好用活既有的各项优惠贷款政策。对于财政收入有限的宁夏来说,运用好各项优惠贷款政策,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生态移民工程,有效发挥中央财政的引导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都将是重要的着力点。

(二)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为平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金融机构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纽带,推动生态移民安置区种养殖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变移民种养殖观念,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扩大外溢效应。

(三)建立金融支持生态移民的激励机制。发挥财政、保险、信贷的惠农合力作用,实行对移民财政贴息、给予金融机构税收优惠或贷款奖励等优惠政策,有效调动金融机构支持移民地区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整合各类支持生态移民地区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产品与服务。扩大农业保险试点,率先在生态移民地区引入政策性保险机制,有效分散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乌力更.试论生态移民工作中的民族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4).

[2] 一迪.生态移民的困惑[J].华夏人文地理,2003(5).

[3] 李皓.论生态移民与民族地区现代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1).

[4] 刘学敏、陈静.生态移民、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2).

[5] 范红忠、赵晓东.西部生态移民问题及中东部地区在其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2003(7).

[6] 王治国、陈敦明等.湖北竹山县实施生态移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宏观经济管理,2004(6).

[7] 崔献勇、海鹰等.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问题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8] 桑敏兰.论宁夏的“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J].生态经济,2004(1).

[9] 文冰、宋媛等.生态移民的搬迁形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5(1).

猜你喜欢
生态移民金融服务宁夏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宁夏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中一些辩证关系的处理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宁夏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城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