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略管理伟大著作——《孙子兵法》的管理智慧

2015-01-02 03:52孙雪梅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

孙雪梅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 常德 415006)

浅谈战略管理伟大著作——《孙子兵法》的管理智慧

孙雪梅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常德415006)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伟大军事家孙武的一部军事著作,更是我国历史上关于战略谋略、战略思想、战略管理的伟大著作,字里行间,无不折射着无穷无尽的管理智慧。本文从三个方面:《孙子兵法》是一部战略管理的伟大著作、《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影响深远、《孙子兵法》蕴涵的管理智慧等对这部不朽著作进行了管理层面的解读。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管理影响;管理智慧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组织整体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谋划的管理,而远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关于战略谋略、战略思想、战略管理的伟大著作,字里行间,无不折射着无穷无尽的管理智慧。

一、《孙子兵法》是一部战略管理的伟大著作

什么是战略,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今天人们已经把战略定义为“对一个组织具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行动方略,是对组织长期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的总体构想,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方略”。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戴维讲战略往往从讲一个故事开始,说两个商人一起到大森林里面考察森林资源,正走着,前面迎面来了一头熊,其中一个商人立即把身上背的包袱取下来,很快从包里掏出运动鞋,旁边那个商人好奇地问,你干什么?另一个答:我换鞋子;你换鞋子干什么?跑!旁边的商人说,你跑,你能跑得过熊吗?这个商人怎么回答?他说我不需要跑过熊,我只要跑过你就可以了。为什么学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熊来了,让熊把对手干掉,让自己跑掉,学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是管理的颠峰,战略管理就是对组织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谋划的管理,战略管理可以用三个凡是来概括:凡是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和成败的管理、凡是涉及到组织的目标、方向、未来、根本效益的管理,凡是在全局中带有共性,对全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都是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这部著作共有十三篇,7000余字,开篇《始计篇》就指出: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意是说:孙子讲: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既然是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当然可以下结论说,《孙子兵法》是一部伟大的战略管理著作。

二、《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影响深远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战略著作,虽然时至今日,作战样式变了,环节变了,技术条件变了,《孙子兵法》在战术层面上可以说有些过时了,没有办法套用,那么《孙子兵法》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其宝贵的战略思想、不朽的战略思维和谋划、运筹及解决问题的战略原则。所以,我们今天学战略,更要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很早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最早是公元717年日本一位外交赴华使在长安把《孙子兵法》带到日本去,就在日本开办讲习堂,专门讲授孙子兵法。18世纪,孙子兵法传到欧洲,有法文版、英文版,还有德文版,拿破仑是个孙子兵法迷,每次征战都把孙子兵法装到口袋里面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国王威廉二世看到孙子兵法,他说,如果早20年看到孙子兵法,就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他看到《孙子兵法》火攻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是“王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就是将帅打仗不要受情绪的左右和影响,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打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到北京来拜见毛泽东同志,他建议将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各国军事院校的教材,今天这点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的实行现在别说军事院校开设这门课,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等多所大学都把《孙子兵法》作为重要科目来选修。

《孙子兵法》的思想深远影响了美国的当代战略,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了两本书,第一次《1999不战而胜》,也译作成《真正的战争》,第二本叫《运筹帷幄》,也译作《领袖门》。这两本书,深刻剖析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上失利、60年代为什么深陷越南战场不能自拔?和苏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为什么国力大大衰退?他在这两本书里就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之上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的最高境界的核心思想,试想想,一个美国总统居然把《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作为他书的题目!《孙子兵法》深远影响了美国当代战略。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人们发现老布什他案头摆了两本书,一本书叫《孙子兵法》,一本书叫《凯撒传》,他下令把《孙子兵法》译成英文版,中高层指挥军官人手一册,海军陆战队人手一册,所以后来有人评论,海湾战争期间,唯独有一个中国人参加,这个人就是孙武。老布什上台以后,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老布什认为当时已经没有必要再跟苏联打武器装备竞赛了,就在乔治凯的战略前面加了两个字,超越,超越遏制战略,就是适时举起橄榄枝,鼓动苏联休克改革,迅速私有化,不到两年,91年苏联垮台了,东欧哗哗垮了。

在深圳举办的一次《孙子兵法》国际文化节上,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高级顾问白光瑞到会上来,到中国参加《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他在台上演讲的第一句话就说:感谢中国战略思想和谋略智慧对美国当代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炎黄子孙,更要研究《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战略思想和管理智慧。

三、《孙子兵法》的管理智慧

《孙子兵法》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智慧,以笔者粗浅的眼光看来,其中暗含着无穷的管理智慧,暂愚钝地归纳为四贵,即:管理贵有目标、管理贵在严正、管理贵能权变,管理贵用人才。

1、管理贵有目标。

《始计篇》中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

“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即上下同心者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师贞丈人吉”—曹操 《孙子序》 意即要师出有名,正义的合乎道义的就会使主帅吉利。也就是说珍上党派就要有纲领和政治主张,而是纲领和主张是正义的才能凝聚人心。一个组织一个团体管理要有目标,有目标才能有方向,只有当目标广为成员所了解和接纳后,才能得到有力的执行。国家有国家的目标,比如,毛主席提出的共产主义,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目标,比如当前提出的建设四型一流党校,争创文明标兵单位,并使之成为全体党校人的奋斗目标,奋斗成果共建共享,共享共建,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2、管理贵在严正。

《始计篇》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将领,就是指挥者所需要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可以理解为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

《始计篇》中又说“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就是说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判断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在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

2.2.2 数据导出。运用栅格叠置运算合并上述两图层,得到既有单线栅格也有多边形栅格的统一栅格图层。数据导出该图层,存储为256色的位图格式。

吴王阖闾在政权得到巩固、国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向外扩张称霸一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十分渴求得到良将的辅助。伍子胥在吴王面前极力称赞孙武,认为孙武是难得的 “折冲销敌”的大将和人才,而孙武为了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抓紧时间完成了十三篇兵法的写作。

于是吴王召见了孙武,孙武以他的十三篇兵法进献吴王。吴王读过之后,提出要孙武以宫女来演练一下怎样训练军队。孙武说:“宫女多不严肃,恐怕认真演练起来,君王会后悔。”而阖闾当时只想以兵法做做游戏,同时也戏耍一下宫中的妇人,没想到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因此同意并挑选一批宫女来进行操练。

训练场上,孙武把选来的180名宫女分作两队,以吴王宠爱的二名妃子担任两队的队长,孙武开始开始指挥操练。鼓声响起之后,宫女们觉得新鲜、有趣,都嘻嘻哈哈地大笑,不听从孙武的指挥。孙武当众严厉地自责了自己的规定不明确,又把军法军令和操练要领仔细向宫女们交代了一遍,还特意训示了两位队长,要求她们带头听从号令。而后孙武再发令操练。两队宫女仍然嘻哈笑闹,视操练如儿戏。

孙武按照军令要杀吴王两名宠爱的妃子,且不顾吴王阻拦,当即杀了这两个队长示众,另任用了队长,继续演练。宫女们再不敢嘻笑,随着鼓声的响起,宫女们认真操练,动作都合乎了规范要求。孙武马上向吴王报告:“队伍已训练整齐,君请王视察。这支军队无论怎么调遣都行,就是赴汤蹈火也不成问题。”吴王示意孙武回去休息。孙武知道吴王怒气未消,便淡然回到自己的馆舍。吴王失去了二姬,好几天心情不悦。可见孙武是极重视用兵的纪律和赏罚的。

由此我想到了毛主席在处理黄克功案时毛主席亲笔给当时边区法院院长写信并要求在公审大会宣读,雷经天同志:你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赦免他,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想到了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案,也是一样严于纪律。同样,管理贵在严格、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不搞特殊,赏罚分明,不厚此薄彼。

3、管理贵能权变。

(始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意即: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又如(始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作战篇)“故兵贵速,不贵久”。(谋攻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 这段话讲的是用兵的原则:如果有十倍的兵力就可以包围敌人,如果有五倍的兵力可以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去远地。

4、管理贵用人才。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兵势篇)

意思是说用兵要懂得分组和率领的道理。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

(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意思是讲用兵不能受情绪的控制和驱使,用兵者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

(谋攻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意指将帅用兵多根据即时形势,主上不要多加干预。

(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得周密细致国家就会强大;辅佐常有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作战篇)“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可以说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将者,危任也”《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武经七书》,作为将帅,承受着危重的任命,掌管着生杀大权,除了勇往直前,自己也往往是没有退路的。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元.马致远《汉宫秋》)。

以上这些都说明人才要求具备的不同常人的素质,也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更说明了伯乐同等重要,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理贵用人才,就是要做到五个方面:一要尊重人,二要了解人,三要培养人,四要任用人,五要提升人。

最后,我想用1939年毛泽东为“抗大”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而管理所要达成的最佳局面和生动形势也可以概括为这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参考文献:

[1] 孙子兵法[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三版.

[2]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宋]沈括.梦溪笔谈[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组歌
《周易》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兵势第五”
《孙子兵法》珍贵版本(清代部分之二)
《孙子兵法》珍贵版本(清代部分之一)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已有25种语言文本
格里菲思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