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RP系统与预算管理的融合

2015-01-02 03:52陶艳春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ERP系统预算管理融合

陶艳春

(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安徽 铜陵 244000)

企业ERP系统与预算管理的融合

陶艳春

(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优质化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应运而生,ERP系统作为一种以系统化管理思想为核心、旨在为企业运行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平台,在其实践应用中获得不断推广。同时,在ERP系统的深入开发应用中,其与预算管理的职能领域、作用形式以及互相融合的主体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预算管理需要ERP系统在关键环节的支持,ERP系统也需要运用预算管理的一定成果,因此,如何实现两者的优化融合,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ERP系统;预算管理;融合

一、引言

20世纪初,随着预算管理在西方大型企业得到显著成效的应用后,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掀起了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和推广运用。随着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预算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了标准化的运行流程,其职能发挥也不断完善,由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规划,提升成为了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进行一系列的激励、控制和评价具有综合管理功效的一套健全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诚然,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的需要,预算管理亟需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强健支撑。而ERP系统自身的优势和完备性,通过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能够解决传统预算所存在的缺陷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在实践中根据理论架构的指引,结合自身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问题,并以ERP系统本身的数据架构特质为基础,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最终探讨出在ERP环境下进行预算管理运行的建议策略,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一般信息系统架构下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问题

(一)一般信息系统工具难以支撑预算管理的任务要求

预算管理强调以高管层制定的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结合企业组织架构和各部门运转特点,将宏观的发展目标予以分解化,进而转换成为利于实践操作的部门微观目标,这意味着预算管理的着力点在每个责任单元的成本效益状况。而一般信息系统工具需要依赖经济活动实际的运行结果,从而提供有关销售以及采购等业务循环的基础核算信息,其特点在于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去对所需财务信息进行拆解、分析,并不能实现对预算目标的事前分解。因而,一般信息系统工具在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难以给予预算管理硬件性的支撑,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战略规划的脱节,并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预算管理的职能功效。所以,需要适宜的信息系统工具在为预算管理提供硬件支撑的同时,并与其实现良好融合,促动预算管理的健全发展。

(二)一般信息系统工具的落后,导致预算管理的编制形式化

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职能在于形成预算执行过程中予以遵循的标准体系,同时为完成预算编制工作需要涉及到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西方企业大多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结合等具体的编制方法,能够较为灵活地应对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而我国企业由于一般的信息系统所具备的数据集成度无法满足灵活的编制方法对信息处理效率的要求,其多采用增量或者减量这种较为单一和形式化的预算编制方法,但是,由于预算管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包含东西丰富,各种数据指标与相应部门的勾稽关系也较为复杂,简单的编制方法根本难以从时间上和成本效益角度上予以满足,导致预算编制的进程缓慢且成效低劣;此外较低的自动化程度,造成部门间信息共享的困难,同时也不能实现预算在业务流程中的追踪,导致安全性较低。经过上述分析,可以探知,企业在预算管理中由于一般信息系统工具本身的落后性,导致其难以满足灵活预算编制方法的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在实践应用中只能依赖形式化的编制方法,以至于不能发挥预算编制职能而失效。

(三)一般信息系统下的预算管理指标体系不健全

预算管理进行相应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一定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环境的,因而在一般信息系统下的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多是会计核算的一些主要项目。针对性分析而言,这样的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一方面,会计核算形式的指标体系不利于对特定性质的工作进行考核,造成评价工作的一般性,难以通过针对性的控制从而为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建议;另一方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的主旨就在于反映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能够将管理的触角蔓延到生产经营、战略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得资金管理、目标修正等重要的管理领域能通过指标体系的内容反映,进行相应地改善,但是由于一般信息系统构建的基础环境薄弱,削弱了企业利用预算管理对整体经管状况进行客观考核的力度。概括而言,预算管理指标体系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项目的范围,应该结合企业主营业务进行相应拓展,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健全丰富。

三、ERP系统与预算管理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预算管理构成了ERP系统的关键要素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十分完善且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平台,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精准定位,使得其实质上构成了ERP系统十分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ERP系统运作的一种手段。从宏观角度而言,企业将制定好的认为可实施的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的层级分解,从而形成各部门的具体目标,而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需要各部门对此进行详细的预算编制,以利于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修正,而同时ERP系统中的事前计划和预测也就扮演了这样的职能角色;预算编制完毕,就进入到执行环节,而ERP系统则通过实时监控将执行情况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寻找原因,进而提升;在预算执行后的评估阶段,ERP系统也具有同样的业绩分析板块,对预测的编制、执行进行综合的考量,以通过分析评价不断提升预算的管理效能。通过上述对应流程的分析,可以发现,预算管理实质上是ERP系统极为重要的环节要素,这表明两者具有天然的适宜性,具备互相融合的重要契机。

(二)ERP系统能够提供给预算管理相应的信息系统环境支撑

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和丰富的模块结构,能够在硬件上和数据的获得、处理上提供给预算管理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从操作流程上来看,预算编制所需数据都可以从ERP系统中的专门的历年数据库获得,同时也可以根据ERP系统数据的更新变化进行适时地调整更新,从而进行预算编制的相应调整,而对于预算过程的控制,ERP系统可以通过对于责任系统进行相应地控制,实现对预算项目的过程控制,预算控制机器通过将计划数和实际数进行对比,并以此为依据提供相应的预算控制报告,从而为预算管理构建了信息化的控制环境。此外,ERP系统具备的预算分析评价系统能够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十分详细地评价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进而提升到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层面的预算执行评价,ERP系统强大的职能模块使得其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能够完善预算管理的效能,支撑和匹配预算管理对于硬件和软件的要求。

(三)ERP系统和预算管理在组织管理和技术应用上具有契合性

随着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的逐渐深入应用,许多企业都将预算管理的思想融入企业的决策制定和企业文化中去,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和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方法,而ERP系统虽然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硬件支撑,但是其蕴含的软件思想表达却与预算管理殊途同归,强调以目标为导向、方法的合理运用实施企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因此,ERP系统和预算管理的相互融合具备核心的基础性。企业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基础数据和其他信息录入系统中,实现业务流程的再创造,以尽快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利用当下的信息技术为两者的融合发挥效用,各类软件设备、通信技术都成为了可以运用的着力工具。

四、推动ERP系统和预算管理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利用ERP系统的优势,促进其与预算编制的有效融合

一般信息系统下的预算编制由于缺乏健全丰富技术方法支撑,导致预算的编制过于形式化,未能实现灵活编制的特点。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ERP系统的优势,实现其对预算编制的重大促动。具体而言,两者的融合可以从流程层面进行分析,预算编制需要涉及大量的数据查阅,而ERP系统能够提供预算编制所需的大部分信息,其与信息通过扩展也较为容易获得,在对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后,会计人员可以根据ERP系统本身的特点,相应的设置各种级别的预算单位和项目;同时,预算编制的具体项目,也可以根据费用要素和产品成本项目进行列示;此外,预算编制可以充分运用ERP系统作业中心编制预算的形式,扩展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

(二)推动ERP系统和预算执行和控制过程的深化融合

预算执行和控制是预算管理十分关键的环节,其实质性的履行状况,决定着预算管理在本期运用的成效。一般信息系统环境下,预算的执行力度和控制反馈都较为滞后,信息较差的时效性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制定和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而ERP系统环境下能够在强化预算执行的同时,适时监督预算的控制情况,这些职能的实现都依赖于企业ERP系统事先设定的自动化控制,其不仅能完成目标,还能实现成本效益的追求。因此,企业在进行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时,需要拓展思维,将ERP系统的相应功能予以充分利用,结合预算管理流程的实施,将ERP系统相应的功能予以结合使用,提升预算执行和控制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三)深化ERP系统和预算分析及评价的融合

一般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下,进行预算的分析和评价时,进行相应的数据搜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大量的计算和报表编制才能反映出实际和预算差异分析的结果。ERP系统提供的内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环境,使之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建成一个完整紧密的供应链条,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一个容纳企业丰富信息的集成系统,从而为预算管理的事后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企业可以根据预算管理分析的需要,建立多层次、多阶段的分析评价体系,选择适合的时间周期和适当的业务单元,进行相应的预算分析和评价。由此可以看出,ERP系统健全的信息体系可以为预算的分析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手段的支撑。因而,企业在进行预算分析和评价时,应该积极利用ERP系统的相关功能。

五、结语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管理体系,需要一系列的环境支撑和技术手段实现,而应着信息技术东风而生的ERP系统以其强大的功能模块,形成了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支撑。两者在指导思想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可互相融通地彼此促进,共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陈琳.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优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20).

[2] 陈军.ERP系统在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3(26).

[3] 肖好峰.基于ERP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时代金融.2014(05).

猜你喜欢
ERP系统预算管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BSC的中小企业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探讨ERP系统环境下企业会计的实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