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煤炭股份改制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2015-01-02 06:44张仲涛
北方经贸 2015年7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决策

张仲涛

(甘肃省审计厅,兰州 730030)

煤炭企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摆脱困境,初步形成适应市场环境的经营机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煤炭股份改制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对搞好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炭股份改制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股份改制企业也不例外。

(一)煤炭企业股份改制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规范改制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煤炭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历来管理粗放,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曾经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和历史包袱,经济效益低下。通过审计监督,及时评价企业的决策及经营行为,强化组织管理,规范股份改制过程,消除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缺陷和弊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内部激励机制的形成,实现企业管理素质和经济效益整体提高,为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保证。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的决策及经营管理活动和经营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能够帮助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偏堵漏,提高管理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及管理创新,对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的企业,其追求经济效益的核心目标更加明确,经济效益审计必然会成为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以及制衡机制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产权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为规范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公司法人治理的最终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三)煤炭股份改制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志,经济效益审计不能脱离财务指标,而且出于必要,还必须依据财务审计的结果,评价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通过人们常说的3E审计揭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能不以财务指标及其他评价指标为衡量标准。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根据行业特点来设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传统的财务核算及管理的许多做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运用新的审计法规及财务指标体系,开展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有利于规范股份改制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四)企业的持续经营需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企业持续经营同样也需要根据政策法规来调整内部核算和管理体系;根据政策调整要求,通过实施必要的经济效益审计,检查、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挖潜降耗等措施,督促企业依法开展核算和管理,规范决策及经营行为,为促进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和咨询服务。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对经济效益审计的需求,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管理创新。

二、为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营造良好的环境

适应企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需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一)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并不排除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可能认为审计就是找问题,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要消除这种误解和偏见,不仅需要广泛开展相关审计法规以及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整体认识,而且还要求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和运用好相关的审计法规以及法律知识,获取企业管理层或相关责任主体的理解和支持,为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二)要不断完善经济效益审计办法

国家审计署和财政部分别颁发了一系列审计及财政法规,为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要体现行业审计的特殊性,使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煤炭企业应根据股份制管理要求,制定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并通过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实现企业审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经济效益审计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研究经济效益审计新路子

审计要跟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就要加大自身改革力度,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树立全新的审计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经济效益审计要不断创新。所谓审计创新,在思想认识上,就是审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要有明确的认识,将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来加以落实;在工作方法上,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要考虑经济效益审计的灵活性,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及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审计策略,使其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在审计方法上,不仅要采用事前预测分析型和事中控制评估型以及事后认定型等方法,而且要注重风险导向型审计,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在审计手段上,要做到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并逐步深化计算机审计,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工作方法、审计措施、审计成果的应用以及审计观念、思维方式的不断创新,从整体上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审计环境。

(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审计团队

确保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这是保证审计结果真实客观的基本前提,是独立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条件。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有财务、经济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法律、生产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相应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有重点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灵活多样,范围很广。根据影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同治理层次,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大经济决策审计

决策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决策审计对经济效益将是至关重要的。在重大经济决策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产品、劳务定价决策的合理性,产品销售决策的效益性,煤炭产品出口对企业的效益性,投资决策的有效性,资产处置政策的合规性,企业在破产、联营、兼并中的规范性,劳动用工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工资、奖金分配制度科学性等内容。

(二)内部控制审计

审计的职责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效益产生于内部管理控制,对管理控制的审计构成了决策审计的延伸,审计人员应着重对企业决策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评价。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健全和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经营目标或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及执行情况,企业是否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备的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通过对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及时加以综合评价,指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防范经营风险的办法和措施,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业务效益审计

企业产品生产或劳务的付出,必然涉及具体的作业或业务,审计人员应对影响煤炭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开展作业或业务效益检查监督和评价。重点关注物资采购业务、生产环节、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产品销售情况和企业净利润指标,查明材料物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生产和销售计划安排是否经过充分测算,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主要产品的销售行为是否规范;销售收入是否真实,评价企业利润的真实性。

从长远角度来说,要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关注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行使检查、监督等基本职能,及时评价企业决策及经营管理活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措施,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规范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决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