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5-01-02 13:42万雷
当代经济 2015年3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政治思想

○万雷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万雷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展,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有助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真正需求,共建和谐校园。

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新高校的设立也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却不得不面对高校资质良莠不齐的现状,校园文化建设已逐步成为高校提升整体形象、打造品牌的必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也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使高校成为高素质、好风气的书香校园。

一、建设高校校园文化

1、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

早在1986年4月所举行的上海交通大学的第12届学代会上就提出了“校园文化”这一理念。所谓高校校园文化,其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其载体是大学校园,其中不仅包含校园内的各种建筑设计、园艺展示等物化形式的实体,同时也包含高校历史、校园风气、师生关系、舆论氛围以及校纪校规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其内容涵盖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所有文化活动,例如乐团、热舞社、健身俱乐部、书社、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社团活动,是一种包含全体在校教职工和所有在校大学生的群体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师生行为标准。高校组织机构的设立,规章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完善,都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准则。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标准,如教师专业职称的晋升标准、教学事故的认定标准、必修课与选修课成绩构成标准等都在教师行使管理学生的权利的同时规范着教师的行为方式。而学生违纪处分的标准、对教师评教打分的权利在制约着学生行为方式的同时也给了其民主发声的机会。所谓无规矩就不成方圆,无五音便难正六律,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2)物质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形象。增加校园绿化,保持校园卫生,设计人文景观,优化学生宿舍和教室设施,设立相关实训基地,建立具有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设施,如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等,可以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让校园富有浓浓的人文气息,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可提升校园的科技感。这些物质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树立美观并具有人文情怀的高科技高校形象,还能使师生身心愉悦、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授课和学习中去。

(3)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凝聚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基础。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精神文化建设旨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围绕着学术理想与学术追求,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及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于无形的目的,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创造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为教师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围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开展的教育工作,最终达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能够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担当、有内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由于大学生的年龄正处在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少数学生具有敏感、叛逆的性格特征,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所谓理想与信念,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以想像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就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碌碌无为。正是因为以共产主义为信念,以社会主义为理想,今天的中国才得以在世界的舞台上光芒万丈。而当代大学生却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没有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更没有能为之坚守的信念。归根结底,其主要原因少不了父母家长的溺爱。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丁克家族,所以孩子对于一个家庭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的满足,对孩子错误的行为无止境的原谅,让孩子在随心所欲的状态下成长,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啃老族。

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便应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而大部分高校的课堂状态,却是教师自说自话,学生自娱自乐,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使日后有可能从事相关行业,也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在工作中百无一用。至于人生理想,甚至细化到想应聘的岗位这样具体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使大学生意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职业理想,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解决的燃眉之急。

2、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社会乱象通过网络等渠道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富二代”、“拼爹”等网络词汇代表着一种奢靡的生活状态,大学生的思想面临着扭曲的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觉得自己奋斗几十年也不敌别人生来就是天之骄子,不费吹灰之力便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而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而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心理敏感的学生,通过别人和自己的比较,而产生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强烈不满,再加上考研、就业等现实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走向极端。近来越来越多的社会新闻报道大学生毒害室友、自残自杀等等负面消息,让高校这个本该充满活力和快乐的净土蒙上一片阴霾。高校有责任规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要让大学生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习惯性的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即便不能达到舍己为人的境界,也至少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私地做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养成。当今高校的考试作弊行为已经屡见不鲜,高科技作弊已是惯用伎俩,针对这一现象,校方在考场安装监控摄像,并安排多名监考老师,甚至购买大量电子设备屏蔽考场内信号接收。这是中国高校的悲哀,更是大学生未来的悲哀。作弊绝不是小事,这会让大学生产生依赖作弊而通过考试的惯性,从而养成投机取巧的行为习惯,在步入社会后对自己、对社会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高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发现类似行为后从严处理,绝不姑息,纠正不良风气。

再次,要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观念。自私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鲜明标签,作为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与其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在上了大学以后,即便开始了集体生活,也还是习惯性的自私自利,不愿意帮助别人,分帮结派的现象再普通不过。在学校举办一些集体活动的时候,总有些学生脱离群体组织,即便自己有能力,也不愿意为集体尽力。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谈话辅导等方式,感化学生,让其了解团结才能做大事,互相帮助才能走的更远。

最后,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父母的溺爱成就了大部分大学生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他们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能承受任何压力,心理素质差,接受不了与想像有出入的现实,从而产生逃避、抵触等负面情绪,严重者产生心理障碍。高校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其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避免造成心理扭曲等严重后果。

3、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没有威胁到生命的内忧外患,也没有让人为之胆寒的战火硝烟,和平生活渐渐淡薄了爱国主义思想。有国才有家已经成了大学生眼中的陈词滥调,他们忽略了在这个和平年代里,虽然不用像烈士先辈一样为国捐躯,但却应该将自己所学用于祖国未来的建设中,而不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移民。近年来,太多的高、精、尖人才选择了移民,似乎只有移民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被他们嗤之以鼻。高校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贯彻爱国主义思想,常怀感恩之心,让其深刻意识到即使在国外生活的物质条件更加优越,也应该将自己所学报效祖国,来回报祖国多年来对自己的培养,而不该过分看重自身利益。除此之外,还应让大学生明白在言行上处处维护祖国形象也是爱国的最佳体现。如国外新闻多次报道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甚至连香港、台湾都反对开放陆客赴港、赴台,当大多数的激进人士批判着香港市民和台湾市民不懂感恩之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省究竟是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我们出国以后,我们代表的便不再是自己,而是中国人,一个有着爱国心的人首先不能给“中国”这两个字抹黑,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物化形式,如建筑设计、园艺展示等,看似只是依托学校的资金而得以建成,但却离不开大学生的悉心呵护,如若大学生思想道德败坏,蓄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产,校方势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重建。反之,若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大学生就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如校风、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等状态,也都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浑浑噩噩度日,这种消极的学风先在周围好友、寝室同学中小范围辐射,慢慢扩散到全班甚至全校影响校风,教师也可能渐渐对于自说自话的状态丧失信心,师生关系愈发冷漠。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将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角度实施隐性教育

常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多为填鸭式、灌输式,生硬的政治理论知识若如背诵般让学生记住,是很难实施在现实生活中的。而校园文化建设可从人文关怀角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隐性教育。如建立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开放的同时将学生信息严格保密,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敢于真正敞开心扉,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还可由有特长的老师建立大学生俱乐部,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改善师生关系,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真正做到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任重而道远,需要校方、教师和学生的三方配合,才能让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进而培养出三观正确、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1]刘红霞: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2]张江云: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2005(8).

(责任编辑:熊亚)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