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的中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15-01-02 08:44庄国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发展

庄国栋,张 辉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它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外已受到相关政府、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还不成熟,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因此,如何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更好融合,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本文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式,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方式进行多样化的选择,综合考察多种旅游产业融合路径,深入探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不同路径模式,并且总结不同类型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发展的运行规律,从而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旅游业出现产业融合现象是历史的趋势,是适应新时代的一种必然手段,并且由于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边界模糊、界限不分明的产业,它与很多产业之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它带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这也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基于此,我们认为旅游产业的融合能够带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因此本文将着力探讨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融合路径。

1 相关理论综述

1.1 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理论作为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全新理论,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仍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组织机构和专家学者在产业融合的定义上各有见地。美国学者约菲认为,融合是指通过数字技术把原本相互分离的产品融合到一块,而欧洲委员会在产业发展绿皮书中定义融合是产业之间联盟和合并,是基于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的融合。国内学者值曹益指出产业融合是通过技术革新来较低产业之间的进入壁垒,从而降低政策方面的限制。厉无畏指出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和技术不断地融会贯通,不断地合作,通过相互相溶和相互渗透,最终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马健在2002年也提出,产业之间原有的边界,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使得这些边界越来越模糊,最后不得已而重新界定。马健认为产业融合具备三个明显的特征,即产业与产业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技术平台或者技术基础;产业与产业之间是否通过技术上的融合达到了市场的融合;原有产业间存在的自然边界是否由于这种融合而被打破,从而使产业界限变得模糊[1]。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改变,许多学者都提出,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一个首要条件。事实上也有不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融合的案例存在,例如农业生态旅游这种新的旅游方式就不是通过技术变革完成的产业融合,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对旅游的市场需求有所变化,农业生态旅游是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2]。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产业融合是基于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行业融合,经过融合的新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开拓了疆域。这种产品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能够极大地推动产业的突破式创新,这是大型公司进行多元化发展战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实现手段。

旅游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4种形式:(1)旅游产业间的融合主要表现为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就像上述提到的农业生态游,就是成功的产业间融合案例。还有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特别是旅游业与房地产行业的融合近年来比较突出,如上海新天地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集古建筑风貌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娱乐项目;(2)旅游产业系统内的融合,即在旅游产业内的旅行社和旅游酒店、旅游景区等行业的渗透发展和多元化经营。如首都旅游集团由酒店经营向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行业渗透,从而分享共同的客户资源以节省客户搜寻成本;(3)地域性融合,将同一个地域空间内的不同行业整合到一起实现融合,如深圳华侨城,将度假村、主题公园、商业住宅相结合,使消费者得到一站式的享受;(4)跨行政区融合,这种融合是指跨越了国家或行政管辖区的旅游产业间的融合,类似跨国并购,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大都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偏重于前面三种方式的融合[3]。

1.2 产业创新理论

关于产业创新内涵,英国学者弗里曼认为是企业改变当前结构化的产业约束,通过运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或者组合创新等改变现有产业结构和创造新的产业的过程。国内学者罗积争、吴解生认为产业创新是包含多方面因素的系统集成的,是特定的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或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几个大型的企业通过联手开发研发新产品或单个技术领先的企业通过技术扩散来实现产业内的共同创新,它主要强调了产业系统内部企业所产生的影响[4]。张治河认为产业创新是以技术突破为基础,将产业自身及关联产业的相关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从而推动新产业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产业竞争力[5]。

从以上相关学者对于产业创新理论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分析的角度与研究问题的重点有所区别,但都强调了产业创新的主要目的及功能是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实现途径是通过产业组织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竞争优势与发展水平。产业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基本路径之一。

2 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产业获得迅猛的发展,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大障碍,一是能力障碍,二是需求障碍。这两大障碍使得传统的旅游产业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进入瓶颈状态。

能力障碍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实现方面的障碍、知识整合能力的障碍等。这些能力是产业创新的基本驱动力,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因此已经成为传统旅游产业的一大障碍[6]。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大国的跨越,现在正在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过渡。期间旅游产业获得迅速的发展,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已经从刚开始的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至今天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中国旅游市场持续繁荣的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境外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向国内延伸发展。如全球知名主题公园品牌迪士尼、著名旅行社运营商运通公司、著名品牌酒店喜来登等大型国际旅游企业将参与国内旅游竞争。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主题公园众多但没有一个能够像迪士尼一样的国际品牌参与国际的竞争,中国的旅游酒店星罗密布却没有一个能像喜来登品牌一样的企业,中国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仍然有待提升。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转化为自身能力方面尤其是在融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方面仍然较弱,就算是学到了国外的一些发达经验,但是在本国实施起来还是显得格格不入。

需求障碍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竞争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7]。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以往旅游城市或旅游景区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困难,选择旅游城市深度游、特种旅游、自驾游等的游客比重在逐年增加。而另外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还停留在传统的旅游消费观念上,观光旅游仍然是这部分人的首选。因此,现有旅游产业由于其自身的条件限制,大多数只能满足某一类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根据前述的产业融合理论,本文提出通过同产业不同细分领域和不同产业间的资源融合与技术融合两条路径,能够打破现存的能力障碍和需求障碍。具体来说,旅游产业与非旅游产业或者产业中不同细分领域的合作,能够带来资源融合,这种资源融合能够有效打破现有的需求障碍,从而导致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样,技术产业渗透到旅游产业中,可以产生新的生产力和新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打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障碍,从而导致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图1)。

图1 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模型

3 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实证分析

3.1 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基于旅游关联产业的概念,是指旅游产业以外的产业以资源注入形式融入旅游产业,将其相关的产品通过组合和精心策划与开发推广形成新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丰富旅游产业的产品类型[8]。相关产业通过资源融合的方式向旅游产业注入了新鲜的业务内容,因此扩展了旅游产业的边界。例如:工业旅游指的是以工业园区、工业厂房、工业风貌、工人工作生活状态等作为主要资源的旅游活动。农村旅游是指以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农民劳动生活状态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前述两种基于产业间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旅游活动是将旅游业与工业和农业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创新组合不仅满足了现代旅游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同时扩大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使工业和农业因为旅游业资源的融合而焕发了新的活力。另外,还有依托文化创业产业发展起来的节庆旅游、以森林资源作为基础的森林旅游等,这些旅游形式都是以资源融合的方式进行的旅游产业融合活动[9]。

一个完整的旅游是指离开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参与旅游活动、体验旅游乐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产业产品价值链贯穿其中,在旅游者消费体验的过程中,旅游运营商或者是策划者需要找到旅游业与其他相关联行业中能够将消费者体验连接在一起的融合点,设计出具有融合创新的旅游活动,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旅游产业是基于市场需求而发展的产业,因此,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旅游活动要突破传统的单一的观光旅游,而应更多地从不同年龄阶段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出发,努力打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旅游活动加快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更进一步的合作。因此策划新型的旅游活动是推进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资源融合实现旅游产业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和天然旅游资源的城市,其特点突出,市场吸引力大,但由于遵义市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并且相关行政管理缺乏的限制,该地区的旅游发展过程缺乏旅游资源统一整合,出现各个县区分散经营、低水平运作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遵义市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的策划,制约了其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10]。

2007年来,依据资源的布局及特点,遵义市进行了旅游资源的融合,重新构建旅游格局,依据资源特色,统筹划分旅游功能区域,形成主题形象鲜明、资源优势突出、城市功能互补的三大旅游区域即“红、绿、白”的整体旅游格局。通过这三种资源的融合,形成了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以世界遗产赤水丹霞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区、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酒文化旅游区。三大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了遵义市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3.2 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将原来不属于某一产业中的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将其移植到该产业中,相互交融之后形成新型的产业。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通过技术的革新完成的,旅游业也不例外,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技术手段,才能使得产业间的融合成为可能。

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旅游产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才能站得住脚跟。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旅游产业改造,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通过引进其他产业的高新技术以技术优势融入旅游产业,形成全新的旅游业态,从而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目前国内旅游产业技术融合最成功和最典型的例子是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创造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境界。《印象·刘三姐》利用桂林山水真实的舞台背景,通过融入独具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表演、刘三姐山歌等文化元素,打造出一台老少咸宜的情景舞台表演剧,让观众在领略山水美景的同时,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项目创意团队通过投资建设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令游客叹为观止。《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系列情景表演剧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灯光、音响与山水相融合打造了场面宏大、演艺精湛、格调高雅的旅游新亮点。印象系列推出市场以来,刷新了旅游目的地观光旅游人次的新记录,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慕名而至,传统的旅游产业因科技的运用和发展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利用高新技术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宣传推广、旅游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变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引发旅游行业在产业体制、经营管理和产品市场方面的创新发展。技术的渗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血液,最终能够提升旅游行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4 结语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旅游产业融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的行业企业竞争力,并能够带动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水平。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从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企业发展战略、转变产品营销策略、转变人才培养机制这4个方面进行指导[11]。

[1]张功让,陈敏姝.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1(1):6-8.

[2]陆蓓.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23-25.

[3]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4):77-79.

[4]姜红.基于技术关联性视角的产业创新模式与技术选择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22-27.

[5]陈琳.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3-35.

[6]黄顺春.产业创新概念界定述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6):568 -570,599.

[7]张治河,谢忠泉,周国华,等.产业创新的理论综述与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2008(1):35-43,48.

[8]付星星.江苏省产业创新区域比较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9:78-79.

[9]张鑫.学习型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系统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33-35.

[10]禹玉环,冯斌.目的地品牌战略导向下的旅游资源融合——以遵义地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1(7):128-130.

[11]何建民.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旅游学刊,2011(4):8-9.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