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中动机簇的立体构成思维探析

2015-01-02 08:44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度音调音程

李 丹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音乐的艺术创作是通过作曲家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他们的生命感知体验和神来之思的大发作,都是一次内容和形式的首创性尝试。这所谓的神来之思对于作者内心的触动会很大,他们会受这种诱惑的牵引并无条件地服从,因为其所在之源是最纯粹的、最纯净的。把神来之思一词换成音乐创作中的术语,可称为动机。随着音乐的逐渐发展,原来只停留于一个萌芽状态的、只具备单一表现形态的细胞组织,对于音乐发展更为立体、更多维度的需求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它需要内部数量形态扩大化,外部形态多元化,由此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更能概括其容量的、更能发挥其功能的“丛簇”状的表现形态,它就是下面要谈到的动机簇。

1 动机簇的定义

所谓动机簇是指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将音乐表现手段中的主导要素即音高组织、和音、节奏等分别创造出的一种多容量、多能量、多功能性、短小、片段式的形式。动机簇不是单一的,而是对音乐作品整体有着重要表现意义的有机体,具有群体性。这种动机簇可以是显性的,直接表现外在的、形象鲜明的音乐;也可以是隐性的,为音乐提供辅助式的填充;甚至可以是功能互换式的。它们可以在各自的范畴内,分裂、滋生、重组,进而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各要素的动机簇之间可以形成类似于太阳或公转或自转的组织形式,即可以自行独立表现音乐,也可以合作式的,以主次的形式或宏观、微观的形式来体现。

2 动机簇常用的手法

动机簇的常用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音乐写作的三大要素。

2.1 关于音高组织动机簇的形成

首先,原始的音高组织要有个性与特点,要符合所描写的音乐形象。这种音高组织其实就是各个音高之间的抽象关系。它可以是特定的结构,就如同我们熟知的三音、四音、五音、六音音列等。这种音高组织一旦被确定,那整首作品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有特点的主导音高音响。其次,可以通过所掌握的一些手法如移位、倒影、逆行、逆行倒影等,将原始音列转换成作品所需要的多种形式,为音乐形象的刻画服务,主要是以作品的需要而定。例如,瓦雷兹的作品《密度21.5》。

这是一首长笛独奏小品音乐的开始部分,开头的三个音为F、E、升F,并在作品中出现了五次,运用移位重复的手法。可以说是整首作品的主导音调,一直弥漫于整首作品中。再如:

其中,第三小节处如果把F音等音置换为升E音,最后一小节G音等音置换为重升F音,那么这和主导音调就更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一系列的音调看作是一个相对于作品而言完整的音调动机簇家族的体现,在音乐中起着中心引力的作用。

2.2 关于和音动机簇的形成

在现代音乐中,和声概念得到延伸,和弦改称为和音更适合,其拓展面更大。传统音乐中和弦主要以三度叠置为主,现在则出现了二度叠置、四度叠置、五度叠置、混合叠置、全音和弦、多重和音等多种形式。和音的组合更为自由,目的是为了达到追求最完美的音响效果。例如,A.奥涅格的作品《太平洋231号》。

此例中的和音结构,第一、第三、第四小节出现了大三度与大二度相结合的和音,第二小节是增三度与纯四度结合的和音,第三小节最后一拍是一个四度叠置和弦,最后一小节是五度与三度相结合的和音,

这几种特殊的和音音响的综合运用,主要是为了表现火车头启动的音响效果,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和声动机簇也是这部音乐作品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在艾夫斯的作品《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中,以二度叠置为主的多和音音簇,为分别建立在C、D、E、F、G、B各音基础之上的五音音簇与A音上的四音音簇。在创作时作者最初的动机式的和音音响要新鲜,那么随之而设计的一系列和音音簇,则会更具层次、张力与色彩。和音音簇要根据作曲家需要的音响效果而依次制定。

2.3 关于节奏动机簇的形成

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创作时要仔细斟酌,将节奏更好地与音调、和音相配合。作品中依次所出现的节奏应根据所需要的情绪变化来设计,即它的快慢、动静、节奏型的组合等。

例如,鲁托斯拉夫斯基的作品《第二交响乐》弦乐主题。

在作品中,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节奏设计构成了整首作品的节奏动机簇家族,即三音十六分音符律动节奏与四音十六分音符律动节奏。它形成的运动规律是:34、334、3334、33334。这种节奏的一次运用不仅在横向的律动线条上,同时在纵向的十二个弦乐声部上也有使用,从而形成纵横向上的节奏错位与混合,整体的音乐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节奏动机簇的运用更加鲜明,它具有自己的构造与形态特征,并作为一种动力的增加而为音乐服务。

3 动机簇的特性

动机簇具有以下特性:(1)鲜明性。作品必须是有个性的、新鲜而有特点的,不是庸俗的拼凑叠加,而是为生动、鲜明、深刻地刻画音乐形象而服务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具备这一特性,否则作品没有立足点。(2)直觉性。直觉式的表达一直是音乐作品的外在表现。音响表现是即入的,可以直射植入听众的耳朵里。(3)象征性。也可以说是造型性,是对感性世界的客观呈示。可以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体现出音乐所要表现的氛围,满足听众对于音乐向下发展有期盼性的心理需要。(4)复合性。动机簇之间不是孤立的,可根据音乐的需要相重叠、交织使用,也可以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为描述一段时间内的音乐可以暂时放弃独立性,以达到一种共同音乐表现而合作。(5)分裂性。根据作品需要,可以做更为细致的分裂,使作品更为复杂,具有代表性。从而形成音乐作品需要的对抗性,这样更有利于音乐的展开,有利于描写复杂的细腻情感。(6)意向性。可根据理性设计确定音乐的具体形态,达到预计的表现意图,主要体现出作者音乐创作的理性思维。(7)多元性。音乐中的一切表现要素都可能形成动机簇式的形态,遍及音乐各个角落,是一种综合式的运用。这类似于音乐整体的组成细胞,只是所属的功能、作用、意义不同。(8)张力性。这里所指的张力不仅是强度、紧张度的体现,而是动机簇所形成的对于人们内心感觉变化的层次,更有魅力、赋予的内在迂回性更强的一种张力意义。(9)预构性。动机簇可以被提前构筑,作者可以更理性地创作音乐,实现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

4 动机簇的立体模式构成

既然音乐的主导要素都可以形成各自的动机簇,那么它的立体性就自然显现了。从二维的角度来看,各大表现要素所形成的动机簇是平面化的或形状式的,或点、线、面,或形、色、质。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或相对矛盾时,所呈现的都是三维或多维的。

在音乐总体的组织创作中,这种动机簇之间的立体组合、拼接、相互破坏,是对传统音乐中最原始的动机式发展的思维模式的扩展。由原来只限于音高组织的动机式发展,拓展到音乐中各种表现要素都可以运用的设计创造出的多种动机簇形式。再将它们纵横向组合,就形成了一种外观化的谱面式的立体构成形态。运用这种动机簇的立体构成模式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很多。下面就以现代意大利作曲家达拉皮科拉的钢琴作品《阴影》为例,分析一下动机簇在该作品中的应用。这首作品规模不大,动机簇的呈现也有限,如下分析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该作品的音调动机簇是以音程为主的,强调的是一种音响效果的音高组织形态,分别是七度、二度和五度音程。这个组合即两个不协和音程与一个协和音程,单单看这三种音程关系,就知道这个有机体就已经显现出它的鲜明性和直觉性,使人们对这个有机体所碰撞出的火花有强烈的期待感。在现代音乐写作中,传统意义上的旋律线往往被音响的集合所代替,在该作品里有所体现,音调集合了七度音簇、二度音簇、五度音簇、音响,还有低音声部的九度大跳横向线条。

在和音动机簇的使用方面,前面提到的动机簇的特性之一就是复合性,该作品的和音动机簇与本身就是以音程关系建立的音调动机簇是同质异态,即音程关系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太相同。右手声部是二音组合为主导音响,音程则为二度、七度、五度。在中间展开的部分,二度音响被横向旋律化,主要在中声部流动,七度音响保持纵向化,或在上声部出现,或在低音声部出现。中间时不时地夹杂着纯五度音响。而左手声部在开始部分和再现部分则是以九度单音线条的横向流动为主,并保留了右手中的七度音程形成纵向音响关系,另外还夹带了一个三度效果,这个九度实质就是二度音程的复音程化体现。在现代音乐写作中,突出音响效果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将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刻画得更加形象。因此,在该作品中,由音调动机簇与和音动机簇的交叠、复合而形成的音块体现出了共通的作用力,具有复合性,或纵向叠加,或横向流动,纵向和音被横向线条化,体现出的就是动机簇的分裂性。两种动机簇特性时而统一,时而对立。

节奏动机簇的使用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前十六分八附节奏和三连音节奏(见上谱例),其中三连音节奏在作品中有以四分音符为单位的,还有以二分音符为单位的,如下谱。

十六分八附节奏是一种长短组合效果节奏型,具有特征性和造型性。从这个谱例中还可看出震音的演奏形式,整首作品基本上都是以中低音区演奏为主的,力度的细微变化也是该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动机簇的鲜明性、直觉性、复合性、分裂性、张力性,在动机簇形式中都有所体现。它的空间性、意向性、多元性则是作曲者由动机簇的本源为基点进行总体设计创作的体现,包括形象刻画、发展过程、音响效果等。

纵观作品全曲,各要素动机簇的复合、分裂,加之速度、力度、音区、演奏法的调配,可以使立体思维构架模式显现出来。这种动机簇立体思维模式的构建,可以应用在各种音乐形式中,如室内乐、交响乐等。在更大的表现空间里,加上创作者的艺术形象塑造,可以使作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5 结语

动机簇的立体思维模式构架,可以穿越时空为传统音乐创作所用,也可以为现代、后现代音乐创作所用。要将这种观念立体化,实现多元混搭,与创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息息相关。这种思维的实现源于创作者有着丰富内涵的心理审美意向,融汇诸多思想,它是同时表现理性与感性的综合集合体。

[1]童庆炳.现代现在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张巍.音乐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二度音调音程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图说·“梅”开二度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智慧改写,让佳作“二度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