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的“凉鞋”事件

2015-01-03 02:48胡显中
中外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杨成武京剧团红卫兵

□ 胡显中

“文革”期间的“凉鞋”事件

□ 胡显中

凉鞋鞋底的“毛字”(示意图,作者绘)

1967年,长春市发生了一桩颇为轰动的“凉鞋”事件:当地的红卫兵造反派竟然在凉鞋鞋底的花纹上发现了一个“毛”字,把伟大领袖踩在脚底下,这还得了?

一时间,阶级斗争的弦突然绷紧。

1980年代,我平反后,在与同事的闲聊中得知:那时在全市所有大街小巷都有红卫兵小将把关,对行人进行检查。发现穿这种鞋子的人,先行批判、训斥,勒令认错;并把鞋脱下来,光着脚走回家去。

当同事们得知,我当年就在生产这种凉鞋的厂里劳动时,自然好奇地打听当时“里面”的情况。

红卫兵小将发现那家厂子不是普通厂家,而是一家劳改工厂后,更上纲上线了:“阶级敌人”竟然变着法儿污蔑伟大领袖,因而更加需要严抓狠打,需要“誓死保卫”。

首先被问罪的是设计这种凉鞋模型的技术员纪德新。每天晚上都要把他拉到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进行批斗,当时大家估计一定会枪毙他。接着,在设计室描图、制图犯人的李晓亭,也被关进小号反省、交代问题。其他犯人一律停产学习。

我当时就是在这个车间劳动,不过是操作中小型号模型,即童鞋、坤鞋生产的,出问题的都是大型号的凉鞋。

凉鞋事件让我们这些犯人可以好好地休息,大家无不暗自庆幸。因此,见面都笑眯眯的,但不敢明言,只是“心照不宣”罢了。我们这些本来应该不断地提供剩余价值的犯人,却饱食终日,不劳而获(虽然所获不过是可怜得很的三餐伙食)。最赔本的是劳改队。

所谓“学习”就是读报。一个人读大家听。听不听在你,可以天马行空、神游天外,也可以闭目养神,甚至打瞌睡。我记得曾经若干天,尽是读杨成武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大树特树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占了两个整版),后来突然不让学这个,改学别的文章,原因是杨成武也被打倒了。这时我倒想仔细研究一下,那篇文章有些什么地方是反对伟大领袖的,但报纸很快就被收缴上去,想看也看不到了。

停产好几个月,天天学习也不是好办法。上面就想出一个新招:组织大家排演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主持其事的张管教懂戏,还能拉二胡;还特别邀请京剧团的某师傅来辅导。排练几个月,到了春节,竟然在犯人中演出。

接下来本来还计划再排练《红灯记》,据说都已经联系好了京剧团的另一位旦角前来专门辅导李铁梅这个角色。

但突然被叫停。

据说是当时的“军管”下令叫停的。理由是:牛鬼蛇神不能演革命现代戏,没有资格。当时负责文艺的贾干事当着犯人们发牢骚说:牛鬼蛇神不能演革命现代戏,那让他们演什么?难道让他们去演《西厢记》?话虽然这么说,但也只能背地里发发牢骚而已。那个时候,他也得看军管代表的脸色行事。

好在凉鞋事件的热度早已下降,人们渐渐淡忘了。于是恢复生产,纪德新也没枪毙,仍然搞他的模型设计。李晓亭也放出来了。当犯人们问起那件事情时,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个事情,提起来就是千斤,撂地下就只四两。”好一个千斤与四两的比喻。仔细想来,许多事情难道不都是如此吗?什么反革命?什么右派反党?就看你从哪个角度观察了。从“保卫领袖”的角度来看,当然严重得很,该杀该关;可是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来,却不值一提,小事一件而已。

这场闹剧如何善后呢?就是把全部的成品从仓库里取出来,每人一把小刀,用小刀把鞋底的花纹削去一大块,怎么看都看不出“毛”字了。还有就是所有居民只要持有那种凉鞋,一律可以旧换新。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杨成武京剧团红卫兵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当红卫兵就能吃饱饭
长征先锋杨成武
从当今群众戏曲活动现状透视群众戏曲发展
红卫兵的性恋观念及行为
浙江境内红卫兵“破四旧”行动所造成的古旧书资源损毁
荒诞年代的传奇故事——红卫兵偷越国境援越抗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