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

2015-01-03 19:46孙海玲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革新管理体制管理者

孙海玲

(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507)

1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处处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时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其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的管理也逐渐地渗透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使得管理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实现了新时代教育的变革,使得我国教育事业管理更为到位,培养人才的目标更为明确,培养手段更为合理。不难看出,高校信息化管理为高校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我国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一些管理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成为了阻碍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

1.1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理论意义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能够将高校信息化问题提高到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高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对其影响越来越深远,而高校教育的管理是否到位,又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成功与否,因此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能够使高校管理更为系统化。同时,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能够使高校管理工作更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更有利于掌握高校管理的规律,更方便地将高校中的学生、教职工联系在一起,完善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为高校的正常运转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完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能够使高校管理事业的信息化从理论向着实践转变,为高校教育事业发挥切实的作用。

1.2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现实意义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则是为高校教育的这一目的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将教育观念从古板陈旧变为新颖灵活,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得涉及高校教育中的每一个人、每个部门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息化管理体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的整体化,能够更为容易地填补高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管理工作中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浮现出来,而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则能够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完善高校教育的管理。

1.3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是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动力。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化的管理,使得高校教育能够更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涉及到高校教育每一个环节都信息化,这不但更符合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对于教育事业指引的一个明确的方向。高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使其不再受到地区、时间等限制,在管理方面更为便捷,同时高校教育中的信息传递更快、更准确,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地反馈与解决,更利于高层管理制定的教育政策传达给教职工,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针对高校教育中的实际情况,完善高校教育管理。

1.4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学生们要想获得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识,主要还是依靠在学校中的学习,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现如今绝大多数的高校为了增强教学实力,都会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增强了高校管理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带来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变革,而新时代高校信息化的管理,改变了以往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方式,让高校中的资源能够更为充分地被利用起来,人员配置得以优化,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效果更为显著。可见,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现状

2.1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整体状况

自信息技术引进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是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变革,高校信息化的管理,逐渐实现了师生身份认证、教学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教务管理等,使得高校教育服务更为全面,也更为人性化,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越来越坚实。而随着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各大高校逐渐建立起了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在线教育等各种信息化的教学系统,而管理工作也随之由原来的主要依靠人力转向依靠信息技术。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管理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信息化管理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并不是完美的,依旧存在一些影响其运行的障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革新来对其进行完善。

2.2 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还处在发展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已经在努力完善,却依旧难以完全避免各种各样的问题。信息技术在高校管理体制的建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现如今高校信息化管理依旧停留在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层面上,高校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信息设备、网络等相关的建设,系统设计以及对于其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等,却难以将学校的教育工作与社会中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对高校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方案,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难以培养出更多具有长远目光的创新型人才的原因之一;②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取决于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权利过于集中,高校中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设几乎完全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意向,而基层教职工和学生的意愿难以传达,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到当前教育工作中需要信息技术如何来支持,这也就导致了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中的决策可能会出现偏差。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难以顺利运行,因此信息化管理体制必须进行革新,才能够使其运作更为流畅,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发挥更为强劲的推动力量。

3 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很多具有独立功能的小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关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其中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内容:

3.1 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目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体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将高校的管理推向更好的方向,而且可以进一步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通过目前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可以看出,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在高校的一些宣传栏或者是其他地方,张贴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帖子,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受到感染,促进对以人为本管理体制的重视;②学校的管理层应该重视学校人文关怀的培养,通过制订一些措施和制度,提高管理层对以人为本管理原则的重视程度,避免生硬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式。

3.2 实现高校信息管理流程的优化

最初我们觉得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管理者避免繁重的劳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对日常的工作内容进行管理,使得一些数字的计算、管理、整理和制表都能够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所以我们需要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实现执行层面的优化,让自动化的计算机代替原来的人力劳动,将一些复杂的计算和重复性的工作能够让计算机进行操作,不仅使得管理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出错的概率;②实现结构层面的优化,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进程中,需要逐步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被管理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让数字化进一步落实在一些资源的管理中,同时建立一套综合性的管理系统,用来对众多资源实现统一的管理。

3.3 延伸高校信息管理的职能

目前,在我国的各大高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校对各项资源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而各大高校作为信息化管理体系革新的主要试点,应该起到广泛的带头作用。因此信息管理的职能不能仅仅局限在几个方面,而是应该延伸信息化管理的职能,例如大学的教育不仅可以在教室里进行授课,而且可以利用信息化来完成远程教育的实现,让学生的听课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大学的职责不仅限于教书育人,而且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就业信息和未来的职业需求等,从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利用这些信息化的技术延伸高校信息管理的职能,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4 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数据库

对于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讲,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数据库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需要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建立学生信息化的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以及管理者使用,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一些与学生信息相关的工作,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②建立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让学生和教师非常方便地进行图书的查阅,可以足不出户就订阅一些电子读物,同时还可以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评价;③建立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高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因此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让企业挑选适合的人才,同时学生也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4 建立我国高校信息化体制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我国高校信息化体制的建设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改变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落后的现状,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的服务能力,所以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4.1 提高对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重视

要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首先要认识到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从各个方面做得对管理体制的信息化改革,才能真正树立起对管理体制革新的信心,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才能勇于克服困难前进。为了提高对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程度,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认识到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势所在,并让相关的管理层和执行人员认识到这些优势,才能在管理体制革新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②加大对管理体制革新优势的宣传程度,使得全校的师生都能够认识到革新的重要意义,从而尽自己所能配合管理体制革新的工作,或者在管理体制的革新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③提高对高校管理体制革新每个环节的重视程度,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在体制革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一些细小的地方进行关注,避免犯一些小的错误,从而影响管理体制全局的建设。

4.2 明确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建立一个高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建立起一个更好地为师生进行服务的系统级别的管理服务,不仅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的提高,而且需要管理体制的革新,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以前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使得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化技术不再是被动地为管理者服务,而应该是高校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从而发挥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为此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两点:①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必须与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的办学特色不会改变,从而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需要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虽然目前许多国内高校在信息化管理体系革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们的经验不能直接拿来使用,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学校自身的革新方式和革新内容。

4.3 明确信息化管理的职责与权力

在我国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过程中,革新内容的界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对于一些非定量化的内容来讲,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界定,但是在高校的管理体制革新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信息化管理的职责与权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校的师生提供服务。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的职责与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对高校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作出对学校最有利的决策,更好地提高高校的管理工作;②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不断地分析,推测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提前制订高校未来发展的决策,有利于形成高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有利趋势;③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职责,促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方面的推动作用,将高校的管理形成统一的、整体性的广阔平台。

4.4 提高信息化管理者的素质

人才资源是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信息化管理者素质的要求也需要有所提高,因此需要我们重点选择一批具有杰出才能的信息化管理者。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杰出的管理才能,信息化的管理归根结底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信息化的管理与传统的管理又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需要管理者掌握更多的才能;②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目前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需要信息化管理者进行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从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③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目前的管理工作来讲,内容非常繁多,同时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又非常复杂,因此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需要与其他人进行紧密合作,因此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非常重要,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④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目前复合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在选择合适的管理者过程中,复合型人才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周敏.多校区办学格局下的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6).

[2]丁青,吉翔.做好高校的CIO——对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3]贾金英,贾浩杰.高校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09(26).

[4]周芬芬,岳好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革新管理体制管理者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