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决策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5-01-03 19:46邹武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研究型决策财务

邹武平

(广西大学 商学院,南宁 530004)

近年来,广西大学一直秉承“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紧紧围绕服务广西新发展的战略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本科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型大学自然需要研究型教学,本科课程也不例外。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至少具有以下一些内涵:①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每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个探索世界的宽松环境;②要为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空间,努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③要做到本科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要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接触课程前沿知识。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现广西大学“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如何实现本科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笔者结合自己讲授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决策课程的体会,认为可从如下几点做起:

1 教学内容要延伸

财务决策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经营决策等三大决策。追求财务决策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创新精神。从目前广西大学使用的财务决策学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着眼于解决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问题。这样的内容安排虽然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但笔者认为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延伸和扩展。

1.1 从上市公司到非上市公司的延伸

目前的“财务决策学”实际上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资本市场财务决策学,对非上市公司的适应性较差,而非上市公司占我国公司总数的90%以上,当前的财务决策学内容显然是关注了重点的少数。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然不完善,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非上市公司多,因此财务决策学教材内容不能简单沿袭西方“资本市场财务决策学”的内容,因为西方“资本市场财务决策学”不能够满足我国公司理财的实践需要。

再者,绝大部分本科学生毕业后,都是到非上市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以要使“财务决策学”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适时从资本市场视角扩展到一般企业视角,要扩展公司投融资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如果换做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该怎样做融资决策,该如何进行收益分配等。

1.2 从股东财务向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延伸

目前,财务决策学作为决策的标准,依然强调的是股东的价值,忽视了社会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在历史上出现,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却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比如资本对劳动的严重剥削引起劳资纠纷,企业过度追求股东经济效益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得人们日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这种在财务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中,仅仅考虑股东利益需求的、狭隘的传统财务决策学,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阐述企业理财目标时,要在其主要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之外强调企业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要忽视社会责任。我国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的全国会计专业中级会计资格辅导教材《财务管理》,从2010年起在教材中就明确指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理财目标才是企业最优的财务目标。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成一篇课程论文,形成课程学习的研究成果。

2 教学方法要创新

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是单向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精神,教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笔者曾尝试在财务决策课堂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 问题导入教学法

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一起思考,真正做到研究型教学。在财务决策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尝试使用问题导入法,即根据财务决策的课堂教学内容,先适当设计一个简单的引题,让学生在没学具体的知识点之前,根据过去已学的财务决策原理自行思考,然后教师再答疑解惑。有时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完整堂课,学生并不“买账”,他们可能爱听不听,出现“听觉疲劳”或“视觉疲劳”。而在问题导入法下,由学生自己先思考,然后老师再“画龙点睛”,是比较好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能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

2.2 真实案例教学法

通过现实案例来诠释财务理论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就更容易接受和消化这些知识。例如,笔者在讲授财务决策课程“资金时间价值”这一部分内容时,就自己动手设计了“现实化”的案例——个人住房贷款月还款额计算案例。在具体讲授现值、终值等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原理知识点之前,在课前笔者总是先收集一则最近一段时间出现在财经媒体上的,有关个人住房贷款的新闻,撰写成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案例。让学生讨论和思考,案例中的房贷月供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通过阅读这个案例,学生就会对即将要学习的资金时间价值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案例中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许某个学生的家里(或者亲朋好友)正在以按揭形式购买住房,所以他很想知道如何计算每月还款额,等额本息法与等额本金法选择哪种还款方式更好,这样就能立即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节知识点的兴趣。通过这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就能将《财务决策学》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完全联系在一起。

2.3 网络互动教学法

如今的大学生除了课堂之外,很少有面对面的机会跟任课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因此,开展网上沟通、网络提问与答疑,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每个班级在上财务决策第一堂课时,笔者除了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给学生外,一定还会留下其他网络联系方式,如QQ号码、电子邮箱、微信群等。所以,课后关于财务决策课程,学生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随时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微信群、QQ、电子邮箱等,与老师在网上取得联系,在网络上获取任课老师的答疑解惑。

2.4 “去公式化”教学法

财务决策课程涉及到的各类计算公式较多,整门课程学下来有近200个计算公式。笔者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各类财务计算公式让他们很头疼,从而对课程的学习望而生畏。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如何让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运用这些财务公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任课老师仅仅是要求学生强行记住每个财务公式,这样过一段时间后,财务公式肯定就被学生抛到九霄云外了,此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与其告诉学生公式是怎样的,不如告诉学生公式是怎么来的,其计算原理是什么。学生了解了每个财务公式的来源与计算原理,就可以完成计算,从而就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些财务公式了,这就是财务决策“去公式化”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法下,由于学生抛开了那些复杂的财务计算公式,所以对财务学原理与方法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3 教学手段要优化

3.1 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财务决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财务决策课程的实践性,克服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教师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声、画、文字、视频等技术手段,可以把财务决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EXCEL软件中各种财务决策函数 (如 PV、FV、PMT、NPV、IRR、RATE等)的操作等内容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研究和实践的兴趣,这是传统“黑板板书”教学手段所无法实现的。

3.2 尽量摒弃“板书式”电子教案

在财务决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板书式”电子教案,并要追求电子教案的时效性。在电子教案的设计和规划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表现手段的专长,使教案有启发、有悬念、有表现、有思考,彻底改变“通篇文字”的板书式电子教案,能借助图片、表格表现的内容,就尽量不要用文字来表现。同时,鉴于各项会计法律法规更新较快的特点,教师各学期均要依据最新的会计法规、适时动态更新自己的教案。

4 教学考核要变革

目前,广西大学财务决策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在我校的实践中,平时成绩一般占30%权重,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一般占70%权重。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任课教师一般是根据课堂考勤、课后作业、课堂作业、小组案例讨论的情况来评定;期末考试大多采取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平时上不上课无所谓,只要考试前针对老师划定的复习范围认真复习,生搬硬套 《财务决策学》教材上的各种公式,往往就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课程考核成绩。在这种课程考核方式下,任课教师通过试卷只能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至于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是无法了解到的,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

研究型教学也需要研究型的考核方法,研究型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灵活应用财务决策中基本决策理论的能力,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改革财务决策课程考核方式,就要改变目前“重期末卷面考试、轻平时学习过程”的倾向,教师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建议将平时成绩的权重提高到50%以上,平时成绩可由课堂考勤、课后作业、课堂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第三方评价小组评价、课程论文等若干部分构成,以引起学生重视财务决策课程平时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5 课外教学要重视

研究型教学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财务决策课程教学中,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财务决策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研究和探索书本以外的东西。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文献资料(或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培养学生搜集研究资料和阅读财务文献的能力,进而逐步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课外教学中,教师在基本问题训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研究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学习研究问题”。这些学习研究问题,可以是基本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也可以是与财务决策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笔者经常鼓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组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要自己研究很多财务决策问题,如新设公司如何筹集资金、如何进行项目投资可行性评价、如何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如何进行项目敏感性分析等,这样学生就将课堂知识运用到了具体实践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研究能力。

总之,在本科生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这为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开辟了一条新路,随着广西大学“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推进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将继续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加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吴春贤.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7):116-117.

[2]邹武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财务决策》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7):108-110.

[3]范钦珊,陈建平,唐静静,等.研究型大学需要研究型教学——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8-10.

[4]杨淑娥,张强.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2010(2):103-104.

猜你喜欢
研究型决策财务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水利财务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