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2015-01-03 22:22张金华副教授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都匀55802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流通

■ 张金华 副教授(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都匀 558022)

引言

“三农”问题包括农业问题、农村问题以及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各阶层共同讨论的亮点,其中,怎样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以及提高农民工资收入日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探索农民日常工作中哪些因素会对农民的正常工资增长或者减少产生干扰,据此为农民增加工资数额寻找更多工作机会,可以对化解“三农”问题以及我国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趋势越来越大的现象具有很大作用。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农产品的市场交易的好与差对解决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不高的情况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探索其是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一是农村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进程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二是看农村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情况的好与差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寻找可以为农民提高日常收入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出发点,以我国20多个省市级点位2001-2011年之间10年公布的数据为探索目标,通过SBMDEA寻找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农村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情况;而且使用智能化的数据模式GMM方式,真实研究了城镇化水平高低对农村居民日常收入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农村农产品市场交易情况产生的间接性影响。

理论分析

(一)城镇化水平高低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直接关系

城镇化水平高低对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直接影响,指的是农村容纳不了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镇的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政府通过向农村提供资金扶持等途径,引导农村对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刺激农村收入提高的方式方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靠拢,进而增加农民的货币持有量。一是农村容纳不了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途径。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以前那些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者现在也都变成了农产品的消费者,这就对于农产品形成了更大的需求,而从事农产品种植的农民数量的减少使得这一情况在不断加剧,同时价格也提高,价格的不断提升对于农民来讲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收入。二是城镇经济怎样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需要在基础项目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而会使城市的建设资源转移到周边的农村地区,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速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的机会,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中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无形中也增加了农业的收入。三是政府的财政支出怎样惠及到农村。城镇化发展期间政府一定会给农村更多的扶持,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农村教育环境得到改善,间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以及提高了农村的劳动人口素质,从而提高了农民增加收入的能力。城镇化之后,农民的收入一部分是依靠原来种地的收入,另外一部分在农村城镇化之后乡镇政府会积极为当地的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通过两部分的收入使得自身的收入水平获得增长。

(二)城镇化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间接影响——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途径

城镇化与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情况。城镇化对农村农产品的作用具体分为两点:城镇化开始阶段,新的乡村基础设施如公路等才刚建成,更多农业人口离开土地,变换身份。一些人在短期内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没有现代信息化的手段来了解到供求信息,也没有相应的专门的物流公司来对针对农产品进行运输,种种新情况使得农民虽然获得基础设施上的完善,但缺乏相应的知识和信息的应用能力使得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但是随着城镇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于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利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实现各种优势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来最终实现农村农产品销售上的改观,进而农民的收入得到相对改善。

农产品的销售情况与农民收入提高具有相对直接的关系。农产品的流通量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使农民花在流通上的支出更少,借助城镇化进程中所建设的基础设施使得交通便利了,进而使得农产品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减少。另外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于信息化手段利用的增强,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农产品的需求信息,根据需求信息价高者得交易,从而使得农产品交易的价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进而在很大水平上维护了农民的根本的利益,并且使得农民的收入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农产品流通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相对的完善,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中间的环节在不断减少,中间环节的减少会使得一大部分渠道利润得到节省,除去商品自身的消耗,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民的收入获得了提升。二是农村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的提高会提高农村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以及交易率,农民从农产品销售中获得的收入就相应增加,流通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的流通量,流通量的提升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农民收入增加的程度,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也会使得农民的收入获得一定程度的增加。三是提高农村农产品的额外价值。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可以提高农村农产品的包装,简单加工和精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创造额外价值,也就是农产品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各种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相关企业的发展,这些相应的企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得农民的收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本文提出两个假设:城镇化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即,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农村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农产品的流通情况的影响不显著。即,城镇化通过提高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来间接增加农村居民日常收入的间接性作用也就具有不确定性。

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实验数据来源

由前面的结果分析,全面分析得到的其他可能影响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各种因素,本文涉及了以下多项因素,其中包括省级单位、不同年份、未观测到的各省份特殊效益、不定时期抽查的干扰项。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时间上具有不同步性和时间惯性,过去的出现状况可能会影响现在的状况,所以本文添加了一个延时项共同组成动态面板的实证分析模型。由于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的现实因素太多且呈非线性关系,本文将不做具体介绍。农村居民的收入标准是依据家庭中每个成员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的,通常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城镇化率来判断的。城镇化率的计算方式是用现阶段该地区生活的城市户口总人口除以该地区总居民人数。农村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通过SBM-DEA模型来求得的。其他各项指标则通过地区现有的公布数据采用通用公式计算所得。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更加有效地说明城镇化水平对提高农村居民日常收入起到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文考虑了三个依据不同的模型。这三个模型都显示,GMM预计中的工具假设是可用的。由于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够显著,所以不能说明城镇化水平高那么居民收入就会提高这一假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可能是实验模型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的原因。农村居民收入的滞后以及农村农产品流通情况的好与差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大影响掩盖了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在其他各假设模型中,城镇化比较明显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从这一结论说明了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提高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城镇化建设吸收了农村容纳不了的那部分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村多余人口就业机会,促使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在更加宽阔的地域里相结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渠道。

农村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的影响在实验中比较显著,客观上验证了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率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它和另一个假设是不谋而合的,农村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率的增大可以大大削减农村居民在农村农产品物流方面支出,与此同时,它又可以改善农村农产品的有效交易效率以及生产附加收入,使得农村居民在销售农村农产品中获得更多的直接收入和其他附加收入。

城镇化对农村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存在滞后效应,因此使得城镇化通过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间接作用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上的影响力也就存在滞后性。换句话说,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间接性作用存在滞后效应。虽然城镇化的提高以及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的提高都分别影响着农村居民日常收入水平,且都具有正向作用。但是也有的数据表明,城镇化发展的早期是不利于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的,所以,城镇化对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的正向作用只有在延迟一个调查期的结果中才会表现出来。出现滞后的原因可能是,在城镇化发展的开始阶段,出现许多新的交通设施及其他一些城市生活基础设施,大量农业人口改变成非农业人口,短期里这些刚刚转移身份的人还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而且不具备新的工作技能,这种混乱现象就阻碍了城镇化对农村农产品流通的促进作用。随着新人群对新环境的渐渐熟悉以及掌握了必备的新的工作技能,城镇化发展给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带来的积极作用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就使农村居民获得更多的增加收入的机会。此外,一些实验数据还显示,城镇化发展给提高农村居民日常收入带来间接影响远远大于直接影响,城镇化发展的深入可以实现农村农产品市场流通配置的最优化,而且,流通配置的最优化可以改善农村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从而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总体收入。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基于此,本文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农产品流通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对于我国城镇化对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农产品的流通对于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利用相关模型和数据对城镇化、农产品流通效率以及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计算,通过计算发现三者存在一定的促进关系,但是这种促进关系具有时滞性。

1.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2.刘鸿渊,陈怡男.论中国城镇化困境与发展新思维[J].求实,2012(5)

3.钟甫宁,向晶.城镇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基于热量消费视角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1)

4.祝伟,汪晓文.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

5.吴琦磊,邓金堂.基于EViews的我国农产品产量与相关投入的模型分析与预测检验[J].情报探索,2010(5)

6.段玉.区域旅游业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Granger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9(14)

7.王德章,周丹.我国重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管理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3(2)

8.安玉发.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制度和法律约束[J].中国合作经济,2012(3)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决定医生收入水平首先是市场因素
商贸流通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