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辜会谈”轶事

2015-01-03 03:34文周军
侨园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海基会新加坡

文周军

“汪辜会谈”轶事

文周军

新加坡海皇大厦“汪辜会谈”(1993年4月27日,周军摄)

新加坡海皇大厦(2015年11月,周军摄)

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习马会”(2015年11月7日,周军摄)

2015年11月7日下午2:59分,全球各地620多名媒体人聚集在新加坡橘园路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厅。

右侧的鸟屿大厅见证了世人瞩目的中国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地长达1分20秒的握手。这是穿越66年风雨的历史性瞬间。开启了以和平方式处理彼此关系的新篇章。世界上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在头条报道了此次“习马会”,它们几乎都用到了一个词——“historic”,全世界都在见证历史。

而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同样是在新加坡,1993年4月首次在此地举行的“汪辜会谈”同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面。

彼时,作为第一次打破两岸交流坚冰、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先河的“汪辜会谈”亲历者之一,笔者曾赴狮城采访这一事件。就在“习马会”即将正式登场的前夕,笔者特意重走位于新加坡亚历山大路456号的“汪辜会谈”旧址——海皇大厦,追溯当年的——

1993年4月27日。新加坡,海皇大厦。

这个日子和异国的这座地标性建筑,注定成为两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曾经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甚至是无法弥补遗憾的台海44年的坚冰,在辜振甫和汪道涵两位老人诚挚炽热的胸怀中慢慢消融,在镁光灯和无数媒体见证下,历史性“握手”一幕最终定格。

第一次踏出国门的我作为特派记者,赴新加坡采访了这次以两位老人姓氏命名的“汪辜会谈”。当时,在中国大陆,仅有北京和上海两地共16家媒体采访这次会谈。

第一次“汪辜会谈”,还要从1987年谈起。

1987年7月14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此后,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接受台湾“行政院”指导,“陆委会”为其主管机关,实际上具有半官方性质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团体——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翌年3月9日开始挂牌运作。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此后,1992年3月到1993年4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了多次事务性商谈,期间(指1992年11月16日)还确立了著名的“九二共识”,最终,在进行17次函电往来以及预备会议磋商后,第一次“汪辜会谈”于1993年正式在新加坡举行。

20余年前的这次会面,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海协会、海基会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40余年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从过去的“单打双停”、“反共义士”的时代,进步到双方面对面坐下来谈判,尽管这次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的范围,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当时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1993年4月24日上午8时28分,我们乘坐的航班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这是东方航空公司首航新加坡。约5个小时以后,飞机平安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机场。

翌日中午12时,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丽晶酒店的夏宫,邀请来自中国大陆记者和部分香港记者共进午餐。唐先生笑口常开,平易近人。他用一口纯正的上海话同我们交谈。他说,他在旧金山时,与汪道涵结识,他们的友谊就从那时开始的。当我们的话题转向即将举行的“汪辜会谈”时,唐先生笑道:“见一次面总比不见面好,见两次面比见一次面好。见面一次情,见面总有缘。双方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就是很大的成果。”他又说:“我们是敲锣打鼓的,最后要由汪老和辜先生来确认。”

4月25日下午4时,我们驱车赶往机场,采访汪道涵会长。此时,机场贵宾厅已聚集了200多名中外记者。

5时25分,身着中灰色西服的汪道涵会长偕同夫人孙维聪及随行人员,踏着红地毯,步入贵宾厅。78岁的汪道涵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在安保警察的护卫下,先入休息室。5分钟后,他和唐树备一起来到记者们等候的小会议室。

汪道涵念了简短的书面讲话稿。他说:“我认为,为了中华民族包括2000万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两岸同胞应面对未来,把握住国际发展的趋势所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以宽阔的胸怀向前看,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共同振兴中华。我深信,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就一定能使这次会谈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成果。”

继而,汪道涵接受记者的采访——

有记者问:汪会长这次来新加坡之前,是否同江泽民见过面?

汪道涵笑笑说:我来之前,曾同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兆国见过面,并交换了意见。

有记者问:不知汪会长对这次会谈有什么看法?

汪道涵笑答:这次会谈能够举行,是海峡两岸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两岸交往中跨出的重要一步。

20分钟以后,汪道涵及随从离开机场贵宾厅,驱车前往下榻的丽晶酒店。

4月26日下午2时30分,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从台北飞抵新加坡。他同夫人辜严倬云沿着昨天汪道涵一行踏过的红地毯,走向贵宾厅。辜振甫也向记者宣读了简短的讲话稿。他的嗓音轻细得让人都竖起耳朵。他说:“海峡两岸,不仅有地理、历史、文化的溯源,更有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展望未来,如何消除彼此间多年来的隔阂与离异,这的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企盼海峡双方都能以开阔的胸襟、理性的了解、高度的智慧、务实的态度以及稳健的步伐来加以推动。今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应该扬弃‘零和’的逻辑,秉持‘双赢’的理念,相互扶持……海基会与海协会已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我祝愿也相信这一步可以为两岸的中国人在追求他们的理想上,带来更大的希望与更强的信心。”

辜振甫的这番话重重地敲在两岸记者的心里。

有记者问辜先生:来新加坡之前,是否同李登辉见过面?

辜振甫禁不住笑了,一旁的邱进益副董事长也笑了。辜振甫说:“你问我是否同李登辉见过面?我们经常见面,一个星期至少见面一次。所以,我不必为这次会谈的事情去求见。”

是年已经76岁的辜振甫来头不小。他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与已故的蒋经国先生和国民党主席李登辉私交都很好。他的经济实力在台湾排名前6位,是个巨富,时任10多个大公司的董事长。辜振甫喜好京剧,常登台扮演诸葛孔明。他还擅长油画及古典诗词,并能创作小说。

4月27日,我们等待一个历史性时刻。

这个时刻,终于来了——

上午8时35分,我们到达海皇大厦。海皇大厦是新加坡船务公司的一幢办公楼,周围绿荫遮地。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在这幢楼里办公。这幢楼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厅难以计数,是新加坡一流的会议场所。

我们凭胸前的采访证进入大厦,乘电梯上了4楼。在进入会议厅之前,又作安全检查。每一个记者都明白,如果想抢到一个好的拍摄位置,一定得提早很多。原以为自己能争到“宝位”,进去一看,记者席上的好位置已一抢而空。来自台湾的媒体同行梁宝华先生称,有的媒体清晨6时就开始排队了!

会议厅四壁竹枝装饰,淡雅整洁,四周置有鲜花,多为新加坡的国花胡姬花。中间一条长桌,长桌两边分别是10把黄皮转椅。这就是“汪辜会谈”的桌椅。

为了体现两岸的“平等”,10时5分,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位老人同时从26楼向下的两扇电梯门内走出,并肩迈入会议厅。瞬间,摄像机、照相机如电光般闪烁。200多名记者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缓步而来的两位主角。

当汪道涵和辜振甫在相对的5号位入座后,随即站了起来,各自稍倾前身,伸出右手相握。这时,全场动容,快门声顿时响成一片,闪光灯将会场照得如同白昼。桌子两端的记者们沸腾了,不停地喊道:“这边,这边。再来一次,再来一次!”汪、辜两位老人也被现场气氛感染了,笑容满面,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连续握了4次,还频频向记者们致意。这友好而又热烈的场景持续了5分钟,恰似坚冰消融,春意浓浓。随后,他们面对桌前的清茶和润喉糖入座。记者们退场,“汪辜会谈”正式开始。

一个半小时以后,唐树备和邱进益分别在4楼和26楼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们传递会谈情况。唐树备说:“汪辜会谈”的气氛是融洽的。

友好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下午。当唐树备与邱进益在继续上午的会谈时,汪道涵夫妇和辜振甫夫妇同去松林俱乐部品茗茶叙。两位老人聊家常,谈京剧,叙往事,情思翻飞。汪道涵向辜振甫赠送了10盒中国京剧大全的录像带;辜振甫回赠了陶瓷制品和水晶工艺品。

夜幕降临。汪道涵夫妇、辜振甫夫妇,以及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全体人员,又相聚在有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董宫酒店夏莲厅。汪道涵宴请辜振甫一行。

晚宴九道菜:乳猪鳝片、乳酪龙虾、琵琶雪蛤膏、董园鲍翅、官燕炖双皮奶、木瓜素菜,以及三种海鲜。饭是荷叶饭,还有一道水果拼盘。九道菜道道有寓意,我还曾在自己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挨序而来,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别出心裁的九道菜由董宫中餐部运作经理许德全设计。他说:“我经常设计这种菜单,这九道菜是我的灵感之作。”于是,大家在这份特殊的菜单上签名留念。汪道涵在菜单上题词:佳肴佳味,手足之情。辜振甫题写了:但知春意发,谁识岁寒心。

4月28日上午,汪、辜与他们的夫人各自活动。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别拜会了新加坡工商总会的华侨领袖,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连瀛洲博士、年轻有为的郭令裕会长。汪夫人和辜夫人则去新加坡本岛南部仅半公里的旅游胜地圣淘沙游览。当有记者问及两位夫人对“汪辜会谈”的看法时,汪夫人说:这是先生们的事情。辜夫人笑道:他忙他的,我忙我的,我相信我的先生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两位夫人的妙答,引得记者们笑声朗朗。

4月29日上午9时过后,200多名中外记者早早聚集在海皇大厦,等待“汪辜会谈”成果的相关协议签署。

4楼会议厅做了重新布置,呈台上台下之形态。台上置有一张铺着红绒布的桌子,桌子中央放有一盆胡姬花。桌后是并排的两把椅子,椅子后面安放了一排台阶。而台下是记者们的活动场地,比会谈那天宽裕多了。

10时40分,汪道涵夫妇和辜振甫夫妇,在两会代表的陪同下,步入会场。两位老人面带微笑,走上台,并排坐到椅子上,两位夫人站立于后;两会人员分两边站在台阶上。

10时45分,汪、辜提笔签署了4项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会务与会谈协议》、《两会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在签约过程中,汪、辜交换了一次座位,以示友谊和平等。4份协议分两个版本,一个繁体字版,一个简体字版。

签约完成后,两位老人又一次热烈握手,并互换了签名用的自来水笔,以作纪念。最后,工作人员递上香槟酒。汪、辜频频举杯。两位夫人和两会全体人员也举起香槟酒,两岸同胞不断碰杯,共祝会谈圆满结束。

随后,汪、辜分别在4楼和26楼向记者们作了最后讲话。汪道涵说:我和辜振甫先生一见如故,这次会谈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我们希望有更多时间增加彼此的了解,所有协议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实质,这就要看今后的行动了。辜振甫评价这次会谈是跨历史性的一步,为两岸将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他重申:会谈的过程是透明的,就其成果也证明会谈的本质是民间性、事务性、功能性、经济性的,当可消除少数人的疑虑。

至此“,汪辜会谈”的所有议程全部完成。

1998年10月14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赴上海、北京的“参访”活动终于成行。辜先生是近五十年来第一位踏足中国大陆的由台湾当局正式授权的代表,大陆方面对此次参访十分重视,并给予很高的礼遇。后来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陆委会咨询委员”的身份,也随团参加了会晤。

10月15日下午,辜振甫与上海人戏称“汪国使”的汪道涵在“远东第一楼”之称的上海和平饭店和平厅再度会晤,这是两岸两会自1995年6月中断商谈以来的首次高层对话,亦是1993年4月“汪辜会谈”之后的第二次握手。双方在会晤中达成了四项共识:

一、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对话,由两会负责人具体协商做出安排。

二、进一步加强两会间的交流,包括两会负责人等多层次的互访。

三、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两会将加强个案协助,相互委托。

四、辜振甫先生邀请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汪道涵对此表示感谢,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到台湾访问,加深了解。

以两位老人姓氏命名的这两次历史性会谈,证实了20多年前《联合早报》的预言——“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在实质上结束了明显的对抗状态,屡经艰辛考验后跨出的第一步;而只要跨出最艰难的第一步,再跨出第二步、第三步,就容易多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是迈向长远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汪辜会谈”为长远的统一事业先行铺平道路……

时光荏苒,当年“汪辜会谈”的两位主角已于2005年1月3日和12月24日先后驾鹤西去。现在,这幢通体白色的26层高楼依然矗立海滨,大楼附近热带植物组成的绿色景观,与会谈所留下影像中的情景无异。只是位于大厦顶部的醒目的海皇集团标志已经不在。当年曾举行历史性会谈的4楼会议厅已经被重新粉刷分隔,不见当年模样。笔者从海皇集团公关部获悉,海皇集团已经易主,现在大厦的主人是当地房地产发展商——飞龙集团。

海皇大厦与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距离仅约7公里,从“汪辜会谈”到“习马会”却隔了22年。我很幸运,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或许是对曾为两岸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白手套”最好的纪念和告慰吧。

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中国,而不是任何党派或政府的私产。借由“习马”之手,握出了太平盛事,也昭告全世界列强,别再利用矛盾仇恨,操纵海峡两岸。无论政治立场迥异,抛弃政党私利,愿两岸抹去历史伤痕,卸下心中仇恨,携手并进,必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侨园

猜你喜欢
海基会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海基会被批薪水太高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新加坡:将推出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