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油井采出液含水测量误差分析

2015-01-04 09:29李力民张瑞香孟祥波吴冠玓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年5期
关键词:静置管柱含水

王 杰,李力民,张瑞香,孟祥波,吴冠玓

1.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东营分站 (山东 东营 257000)2.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油井采出液含水测量误差分析

王 杰1,李力民1,张瑞香2,孟祥波1,吴冠玓1

1.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东营分站 (山东 东营 257000)
2.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通过现场取样及室内蒸馏法多种方法实验,对油井采出液含水测量存在的误差问题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样品静置时间的长短对油井采出液总含水无影响;延长样品的搅拌时间、增大蒸馏样重量及提高蒸馏温度,能更准确的测定出油井采出液的含水率。

油井采出液;含水率;蒸馏法;误差分析

油井采出液的含水状况对掌握油井生产动态、估算油井产量、评估油井寿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胜利油田开发逐渐步入中后期,如何准确测定出原油中的含水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胜利油田采油队测量原油含水采用蒸馏法,该方法主要包括静置、分水、搅拌、稀释、取10g蒸馏样、添加溶剂油、加热蒸馏及总含水计算等。该方法环节多,操作步骤繁琐,中间过程中还需用天平称取样品重量并记录,化验人员劳动强度大。为更准确地测量油井采出液含水率,研究分析蒸馏化验环节中存在的误差,对油井采出液含水测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4]。

1 油井采出液含水率误差分析

1.1采出液静置时间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

选取胜利油田某采油厂6口油井进行取样,对每口油井同一时间段内连续取3个油样,3个油样为一组,然后在20℃分别将其静置6、12、24h,在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依据GB/T 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测定 蒸馏法》测量样品含水率及油水分离后油中含水率。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随着样品静置时间的增加,6组样品油中含水率都逐渐降低,且含水率变化的幅度也逐渐变小,油井采出液中含水主要来自游离水和油包水乳状液中的水两部分。随着静置时间的增加,油中的游离水分离更彻底。当静置时间达到12h后,与静置6h相比油中含水率下降明显;但随着静置时间的继续增加,油包水乳状液中的水由于性质稳定很难分离,油中含水率下降不明显;此外,从表1还可得看出,静置时间的长短只影响油中含水率,不影响采出液总含水率。

1.2蒸馏样品的混合程度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

由于采油队现场测油井含水时,没有严格按GB/T 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执行,现场搅拌时间较短,故研究了蒸馏样品的混合程度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对油井Y11-X155取样,先将样品进行油水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样品分成6组,在保证其他步骤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将样品搅拌时间从10s逐渐延长到60s,然后依据GB/T 8929-2006测量样品含水率,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搅拌时间影响样品的均匀化,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油中含水逐渐升高。采用蒸馏化验测量油井采出液含水时,若搅拌时间太短,会导致所测油井采出液含水偏小,不能反映油井的真实含水,所以应适当增加样品搅拌时间,如有必要还需采用混合器或搅拌器。

表1 静置时间对含水率测量影响数据表

表2 搅拌时间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

1.3 蒸馏样品的试样量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

目前采油队化验取蒸馏样约为10g,为准确判定取样量对含水率的影响,从同一样品分别取10g、 20g、30g并测量其油中含水,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当试样重量为10g时,油中含水率的变化幅度较大,为4.3%;随着取样量的增加,油中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减小,慢慢趋于稳定;但不同重量的平均含水却差异较小。因此,单次取10g样品的化验值作为油井当天的含水率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其准确性不高,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能更好地反映油井含水率。但在现场操作中多次测量意味着更多的工作量,所以为提高油井含水率测量准确性可适当增加样品试样量。

表3 蒸馏样的重量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

1.4 蒸馏温度对含水率测定的影响

GB/T 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测定 蒸馏法》中规定蒸馏的温度应使接收器内冷却液体的滴落速度控制在2~5滴为宜[5]。通过实验得知,当蒸馏温度控制在180~240℃范围内时,均可满足滴定速度要求。为得到蒸馏温度对含水率测定的影响,对胜利油田某采油厂4口差异较大的油井进行取样,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样品先置于180℃的温度下蒸馏,直至接收器内连续5min内无液位变化,记录含水率变化情况;然后将温度提升至200℃、220℃和240℃重复上述操作,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油井采出液含水率也逐渐升高,含水率增加的幅度由大到小。蒸馏温度从180℃增加到240℃时,4口油井含水率增加的平均值约为5%,测量误差相对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蒸馏温度较低时,油包水乳状液中的水分子获得的能量相对不足,水分蒸发不完全。目前,使用的蒸馏温度为180℃,测量结果含水率比实际值要低,为减小测量误差,建议采用220℃或240℃。

表4 蒸馏温度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

2 结论

1)油样静置时间越长可以降低油中含水,但对油井采出液总含水率无影响;增加样品搅拌时间可提高采出液含水率测量的准确性。

2)增大蒸馏样重量及提高蒸馏温度,油井采出液的含水率测量值增大。建议现场采用蒸馏法测量油井采出液含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蒸馏样重量和提高蒸馏温度。

[1]张乃禄,薛朝妹,徐竟天,等.原油含水率测量技术及其进展[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21(11):25-28.

[2]徐宁.油井高含水计量技术探讨[J].石油规划设计,2001,12 (4):11-13.

[3]潘兆柏,俞萍,郑琪.国外油井计量技术评价[J].国外油田工程,2000(11):23-26.

[4]潘兆柏,杨晓方.油田矿场计量技术综述[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1,17(6):6-11.

[5]GB/T 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S].

简讯

中国石油集团颁布实施国内首个速度管柱作业标准

由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参与制定的国内首个速度管柱作业标准Q/SY 1770.6-2014获集团公司正式批准。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各大气田推广应用速度管柱作业标准累计实施350余口井,效果良好。

速度管柱作业标准属于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专标委计划项目,由长庆油田、中国石油钻井院、青海油田共同承担。为做好这项工作,3个单位成立联合编写小组,小组成员根据专标委多次集中会议审查意见对该标准进行反复修改,不断丰富完善标准,使其具备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这个标准适用于气井的速度管柱排水采气作业,规定了工艺、工具、作业、安全环保及技术要求,其中对作业前速度管柱的规格优选、强度校核、下深设计做了重点阐述。

长庆气田普遍具有低压、低产、小水量特征,挟液能力差,当生产至中后期,常规外径73.0mm油管已不能满足挟液要求造成井底积液,影响气井平稳生产。针对以上开发难点和技术瓶颈,长庆油气工艺研究院科研人员通过技术攻关,在国内率先研究形成低压低产气井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可以使气井挟液能力提高75%,并且采用不压井作业。

目前,新颁布实施的速度管柱作业标准已在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新疆油田及中国石化大牛地气田快速推广应用。截至2015年4月上旬,国内气田累计推广应用速度管柱350余口井。

(尉立岗 摘自http://news.cnpc.com.cn 2015-04-22)

天津石化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2015年4月15日,天津石化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启动会,由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专家进行宣贯培训后,分7个阶段全面部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而有效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尉立岗 摘自http://www.sinopecgroup.com 2015-04-22)

The water-cutmeasuring error of produced liquid obtained by distillation is analyzed,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hold time of the sample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water-cutmeasuring of the produced fluid,and extending themixing time of the sample,increasing the amountof the sample and increasing distillation temperature are favorable to improving the water-cutmeasuring accuracy of the produced liquid.

produced liquid from oilwell;water-cut;distillation;error analysis

学敏

2015-01-11

王杰(1985-),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的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静置管柱含水
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斜温层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水垂比对管柱摩阻和扭矩的影响实验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静置过程中茶汤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的研究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
桥梁群桩基础压力注浆静置时间预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