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2015-01-05 12:36唐财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月相新课改能力

唐财海

目前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最显著之一就是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课时却大大减少,导致完成课堂内容都很难。再加上高一全部课程都开,学生的时间很紧,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就在于改革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应对目前地理教学现在同时又要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本文就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如何创设新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如何让地理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做一些简单浅析的探讨。

一.新课改中地理教师应该创设自然的课堂,让课堂回归自然

在“课本就是世界”的年代,地理学习的主权紧握在教师的手里。在大纲、参考书、教材的重重框定下,地理学习成了教材剖析、知识灌输的“机械运动”。在“成绩是生命线”的理论面前,课堂教学仅仅成了死记硬背。“教”是施加,“学”是听从。云彩、月相、海浪拍岸、千沟万壑……书本外一切鲜活的东西、一切美好的大自然仿佛都与课堂绝缘。阻塞了生活之源,失却了体验辅佐,课堂成了纯粹的讲堂。如是,地理哪有自然可言?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因此,地理教学不再是纯粹的课堂教学,应该走出课堂,回归自然,使之成为开放的课堂,人本的课堂。

例如在讲月相时,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讲月相的定义,月相的成因,月相变化的规律。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不够,是很难理解月相的成因和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的。我们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画出看到的月相变化图。找出与月相有关联的例子或事物。如月亮与明间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玉兔捣药;月亮与历法:中国人奉行的千年农历;月亮与季节:大约每隔三个月为一季;月亮与古诗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这样,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自然,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中地理教师应该创设生活的课堂,让课堂源于生活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孙庆明、石鸥两位副主任指出,当前校园中出现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校园人格”,其主要表现是:自私、冷酷、残忍、内向、孤僻、自我过分膨胀、自尊过于强烈、挫折承受能力极低等等。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长期的封闭试教育,使学校脱离现实生活。陶行知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我们的地理教学也何尝不是这样,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承以及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节。新课标的思想则转向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联系现实生活,使地理“有用”。

例如:我指导的“吴江河道水质现状的调查”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查询,采访等手段,分析出吴江河道水质的现状,被污染的程度以及污染物的来源,写出了结题报告,并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了他们自己合理的建议与措施,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肯定。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联系现实生活,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再学习的能力。

三.新课改中地理教师应该创设主人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体

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成了纯粹的讲堂,教学沦为单向的教授。

欣慰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新课改要求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变成了“导”,“导”激发着“学”,“学”催生出“问”,“问”又呼唤出新的“导”。探究性、生成式的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

例如:在学习“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的文字、图表材料(图文学习);组织学生观看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像资料(直观动态材料的感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语言交流);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商业网点情况(实践活动);请校外专家开办讲座(开放学习);使用互联网查询商业网点资料(信息加工)等。

四.新课改中地理教师应该创设探究的课堂,让课堂展现学生能力

以前的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如今的课程标准则强调学生的学;以前的课程标准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以地理课程来说,地理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以及对新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课程标准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于是,首先把教材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教学。全班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学生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采访之后,自由选择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然后教师提出辩题:“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由两大组分别准备。每方有三种角色供学生选择:辩手,主要发言;策划、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辩手的材料;南(或北)方人,表演反映本方区域特点的生活小品或歌舞以支持本方辩手的观点。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分配角色。辩论结束后,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撰写小论文。这样一步一步进行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月相新课改能力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月相历
阅读理解专练(三)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和月亮交朋友
解读你所不了解的月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