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2015-01-07 19:37孔丹莹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

孔丹莹

摘 要:西泠印社是以篆刻创作、研究为主的专业团体,拥有一大批篆刻艺术人才,建立了篆刻艺术人才档案,本文分析了西泠印社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完善篆刻艺术人才档案载体结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加强档案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以西泠印社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为例,为艺术人才档案的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篆刻艺术界也是人才济济,名人辈出。清光绪三十年(1904),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召集同人,创建了中国现存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以篆刻创作与研究为主的专业学术团体——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现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篆刻艺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篆刻”项目的传承代表组织。截至2015年5月,西泠印社有在册社员425人、名誉社员42人,社员分布于中国大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瑞典等国家。他们大都在篆刻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着卓越成就,其艺术作品、学术成果、活动经历等资料都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十分必要。

1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的定义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是指篆刻艺术人员在篆刻艺术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材料、艺术作品、学术成果、活动照片、获奖证书、录影录像等材料。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的区别在于,篆刻艺术人才档案更侧重于收集艺术领域活动、成果方面的资料,能较详实的反映个人各个时期的艺术水平,能较全面的展示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为篆刻艺术研究提供史料,为篆刻爱好者学习提供教材,对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2 西泠印社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西泠印社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对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力求做到档案收集更全面、归档更科学、保护更完善,当然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档案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西泠印社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 照片、录音录像、艺术作品等资料比较少,对每个艺术人才的艺术成就、艺术流派大都以文字表述为主,很少有相应的艺术作品加以佐证,档案内容不全面,载体形式比较单一,使得艺术档案不够直观,不能很好的体现艺术人才档案的特点和艺术人才的艺术价值。

2、缺少规范化制度

长期以来,没有制定专门的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归档、整理、保护、借阅等工作无章可循,一直按照以往惯例进行,随意性比较大。档案管理人员也常常因为忙于其它事务,疏忽对档案的收集、管理,使得档案管理程序不够规范、收集时间不够固定、内容更新不及时。

3、档案电子化程度不高

目前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辅以少量电子档案,档案管理基本还是沿用文书档案的管理办法,查阅档案大都只能调阅纸质档案,费时费力,而且经常会出现漏查现象,档案的查阅、利用效率不高。

4、档案资源利用率不高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公开程度不够,差不多算是“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档案,平时档案的利用也基本仅限于单位内部人员,社会上很多都不知道西泠印社有个篆刻人才档案,档案资源的社会利用率很低。

3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建议

1、完善档案载体结构

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应重点体现出艺术人才的艺术成果和研究成果,在收集档案过程中,除了收集人事履历、简历、参赛获奖情况、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艺术师承、篆刻流派、艺术观点、艺术特色、艺术活动、著作发表和出版情况等文书材料外,更要重视篆刻作品、篆刻研究成果等实物档案的积累,具体包括照片、视频、作品原石、印屏、印谱等。措施一是向艺术人才征集各阶段代表作品原石(原石照片)、印蜕、创作手记等,并对代表作品的印面内容、边款内容、创作背景、师承流派等情况作相应介绍,对有论文著作发表的艺术人才征集其研究成果原著(期刊、书籍照片)。措施二是对在创作技法上具有流派代表性、艺术风格鲜明、在专业领域地位和影响突出的篆刻艺术传承代表人物,以视频影像的形式,对其创作技艺进行记录,如开展对刘江、高式熊、吕国璋、张锐、韩天衡等前辈名家的创作视频资料拍摄,汇集为篆刻传承人艺术影像资料和档案库,使艺术人才档案更形象、更直观,充分发挥艺术人才档案的特点和艺术人才的艺术价值。

2、制定篆刻艺术人才档案制度体系

要规范档案的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管人、管事。建议制定完善篆刻艺术人才檔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更新艺术人才档案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检查盘点制度,档案数据维护制度等,规范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保护等工作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档案,确保人才档案及时更新、定期归档、程序规范、保护到位,有效解决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资料时效滞后、个人档案内容不全、档案人员疏于管理、档案资料保管不力、档案借阅手续不全等突出问题。

3、建立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信息资源平台

建立篆刻艺术人才信息资源平台是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平台,首先要将原来纸质档案全部数字化,如对纸质文件通过扫描设备将原文转化成数字图像文件,此外,对原石及其印蜕也要进行拍照和扫描,形成数字文件,同时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普及,要注意及时收集现有原始数字文件。其次要引进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充分运行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篆刻艺术人才档案数据管理、整理编目、利用查询、辅助实体管理等功能。最后要提高档案管理员业务水平,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档案管理系统,切实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平台作用。

4、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篆刻艺术本就属于小众艺术,篆刻艺术人才档案更是鲜有人知,如何加强篆刻艺术人才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建议一是充分利用建立的篆刻艺术人才档案信息资源平台,与西泠印社官方网站、地方档案局网站等大型网站合作或链接的,推出篆刻艺术人才专栏,定期发布篆刻人才的信息、动态、创作或学术成果等,尤其是重点推出名家的创作视频资料上线。二是将篆刻艺术人才的优秀创作成果进行整理,聘请专业机构对其中精品部分进行拍摄,经编辑、批注后,制作成《西泠印社篆刻艺术人才作品精选图录》,交付出版社出版发行,让更多人在了解篆刻艺术人才档案的同时,学习、欣赏中国篆刻精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拓展节能档案数字化利用的探索
刍议供电单位档案管理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