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离不开捍卫和平的信念与能力

2015-01-09 13:35本刊评论员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评论员战火军工

□ 本刊评论员

和平,离不开捍卫和平的信念与能力

□ 本刊评论员

和平不是空中楼阁,和平的愿望,不一定能带来和平的结果。这已一再被历史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国家选择绥靖政策,何尝不是想祸水他引,远离战火,然而,一厢情愿最终换来的却是敌国膨胀的野心和疯狂的侵略行径。

无论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还是雅尔塔体系,战火后各国间的相安共处虽美其名曰和平,却时时面临战火威胁。这种均势下的“冷和平”加剧了对战争手段的倚重,也凸显了和平的脆弱。新世纪的曙光点燃了人类对长久和平的乐观期望。随着国际法体系的完善、各种磋商和安全机制的健全,人类控制战争、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在增长。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无可争议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也似乎淡化了战争的阴影。

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和平,从来离不开维护和平的意愿和能力,只有意愿,和平只能俯仰于他人。中国古代兵书《司马法》有云,“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和平,从来离不开支撑和平的力量,利剑长缨,既是战争的手段,也可化为和平的依托。

70多年前那场伟大的战争让我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同时,战争也明白无遗地警示后人,今天,在仍有战争危险的情况下,一个国家不仅要筑起血肉长城,更要筑起钢铁长城。回望70年的历程,正是因为有坚兵锐甲、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国防,我们的国家虽经历风雨,仍始终保持着安全稳定,为人民的安康、社会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和平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强国与强国防,强军与强军工辩证地实现着统一。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是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和军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当阅兵式上滚滚而过的铁流引起阵阵惊叹的时候,不应忘记,这些阅兵场上的“明星”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军工人的青春、热血和理想。他们身上,70余年前抗战军工的血液汩汩流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举世瞩目的阅兵,唤起了全社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必将激励整个军工战线以更加坚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维护世界和平的进程中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评论员战火军工
战火英雄韩启明
战火笼罩下的和平之城——沙姆沙伊赫
家乡的新“战火”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在战火中告别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