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应急避难所

2015-01-11 06:13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板房救灾难民

忠 东

自然灾害无时无处不在发生着,不断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我们必须多了解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才可能预防、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救灾重建。灾难发生后,首要的是抢救幸存者,然后就要为他们提供应急的避难所或临时住处。

平板难民房

这是由瑞典某家基金会和联合国难民署合作开发的难民房,运送方便,装配容易,使用期限为12 年。难民房的面积17. 5平方米,是标准救灾帐篷的两倍,可以舒适地睡下5个人。住房为轻钢结构,组装仅需4小时,其“墙体”是隔热材料,隐藏在屋顶的太阳能电子板,能将储存的能量给吊灯等电器供电。屋顶能够反射70%的太阳热量,保证室内在炎热的天气里白天凉爽,夜晚温暖。

便携式房屋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设计的难民房有卧室、厨房、工作空间、储存室和浴室,大约两小时就可以安装完毕。这种多用途的速建房屋使用简单,携带方便,可以单一或双重部署,尤其适合灾后重建。脚插孔可以调节,能将其安装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由于应用模块化的灵活设计,它可以进行扩建,除了应急救灾之外,还适合作教室、办公室,甚至板房等。

便携式泡沫房屋

这款难民房由建筑艺术家西普拉诺·查斯和一家工作室合作开发,它把轻质塑料膜装在一个铝制框架上,长、宽、高均为2米,服装、物件或其他材料都可插入塑料膜中起隔绝作用。房屋里水管、小厨房、洗衣和照明设备一应俱全。

手風琴式避难房

它由美国建筑设计师用聚丙烯材料制成,可以让四口之家灾后迅速安身,住上一个月。它能够折叠成马蹄或平面等多种形状。将这种住房安装好只需要几分钟,而且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屋脊和折叠的地方可以被用来收集雨水,基本满足用户对水的需求。

急救屋

这是日本一家公司开发的不锈钢集装箱产品。里面有双层床、办公桌、小厨房、微生物分解排泄物的厕所、淋浴设备和储存物资的仓库等,可供长期居住。它通过内置充气泵,可在4分半钟的时间里使墙壁升高1倍,形成两层结构。4个液压支柱能保持平衡,让整体结构屹立在起伏的地面上。在没有外部资源补充的情况下,急救屋可以自给自足。通过屋顶和墙壁的太阳能电池发电,制水器从空气中收集足够的水蒸气,每天生产出供两个成年人使用的20升饮用水。急救屋不需要现场组装,可以用卡车或直升机直接运送到需要的地区。另外,它像素化的外壳能够发亮用作引导标示,向人们提供重要的紧急信息。

绿色地平线预制板房

这款板房用的是100%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安装起来非常简单。它安装有电气和管道系统,能够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生物燃料发电机发电。在没有外部支持时,避难所能够维持一家四口一个星期的食品、电力和用水。板房下面安装有轮子,可以被卡车拖着走。房屋质地坚固,需要时能够堆叠起来使用,组成一个社区,共享电能和水等资源。

阿尔卑斯山移动避难所

由瑞士建筑师设计的太阳能移动避难所可用直升机运抵现场,安在架好的支墩上。它设计简单,生活空间包括6个铺位、1个浴室和1个休息室。巨大的窗户能让珍贵的太阳热量进入。当太阳下山时,热窗帘有助于热量的保存。墙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为所有电器用具供电。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生物乙醇能满足取暖和做饭的需要。

猜你喜欢
板房救灾难民
航母救灾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生物秸秆不燃板房安全防火间距试验
为让小难民开心 他冒险送去上万个玩具
回归反射材料对板房热性能影响研究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叙利亚难民去往何方?
志愿警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