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节对比浅析

2015-01-12 00:56董天然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艺术节文化产业文化

董天然

摘 要:文化产业,顾名思义,由“文化”和“产业”两部分共同组成。说到产业,必然离不开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开展了跨学科研究,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做了较系统的探讨,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其特点。

关键词:文化产业;艺术节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008-01

世界银行在1999年提出“文化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作为近些年新兴的文化产业之一,艺术节不仅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艺术交流与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当地文化艺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自身形象的重要措施。艺术节所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戏剧戏曲、舞蹈、杂技、音乐、展览、艺术博览会和图书、影视等专项文化活动。艺术节举办的周期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节期期间,主办方也会举办一些艺术品交易、拍卖等商业活动。西方国家举办艺术节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比如创建于1876的拜鲁伊特音乐节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它的吸引力不仅持续百年之久,至今仍是一票难求,而且它已成为德国最具特色的艺术盛会之一。西方艺术节的理论和实践比较注重艺术节与城市的互动关联,尤其是艺术节对城市经济、城市形象的影响和效应的关联。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下,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和庆祝活动,艺术节日益成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生命状态与行为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在紧张、繁忙甚至是压抑的环境里得到释放和放松,让身体和心灵在艺术的熏陶中汲取养分。与此同时,艺术节还日益凸显出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即对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以及为所在城市带来的一系列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作用。

艺术节不仅向世界展示出当地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更深层次的是,它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比如,爱丁堡艺术节的Fringe和阿维尼翁艺术节上的OFF的诞生和成功,典型的彰显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中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以阿维尼翁艺术节上的OFF(边缘艺术节)为例,它不仅以其独具特色多元化和开放性保持着持久不衰的吸引力,甚至吸引了法国总统专程前去参加OFF。阿维尼翁艺术节上OFF的特点是“自己照顾自己的原则”:自由申请、自由制作、自己找场地、自己宣传、自负盈亏。人们可以疯狂的卸掉一切伪装,驱逐所有的紧张,也不需要被墨守陈规的舞台束缚,在大街小巷,在众人面前,尽情的张扬生命的个性,表达对艺术的理解和诠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相遇,可能是志同道合的同类人,也可能是见解不同的异类人。再如,纽约下一波艺术节,是三大艺术节中创建最晚的,但是它的影响力绝不逊色。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每一届下一波艺术节的时间都要持续三个月之久,如此之长的周期恐怕现在没有哪一个艺术节可以与之相比。下一波艺术节,似乎是生产“美国制造”的又一个舞台。下一波艺术节旨在剧场当中呈现世界艺术的脉动,纽约利用其国际大都市的优势,通常邀请世界顶尖级的表演团队前去下一波艺术节上演出,这些演出通常会成为美国首演甚至是世界首演,使美国戏剧与当前最佳最具有煽动性的最新作品比肩起步。

如何才能在中国办好艺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一是要符合中国国情,二是平衡艺术节的艺术性和功能性,三是重视文化营销。

首先要着眼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即地域宽广、文化差异大、人口基数大、文化服务于政治。地域宽广,必然会造成迥然不同的地方文化,也就形成了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无法和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鉴于此,除了充分利用像上海这样一线大城市的优势之外,不妨可以借鉴爱丁堡艺术节和亚维侬艺术节的“去中心化”的理论,不要把举办艺术节的城市只局限于一线的大城市,其实可以放眼在一些具有特色的二三线城市、中小城市甚至是一些县城和小镇,彰显其本土特色,把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充分的发挥、运用到极致。实现本土和国际的巧妙结合。第二个方面,在举办艺术节时要既保证其艺术性,又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性,包括政治功能和经济效益。第三个方面,做好文化营销: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创新,似乎已成为了世界各大艺术节竞相争艳,互相竞争的核心。但是,我认为我们在绞尽脑汁不断追求创意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继承。若要在当代中国办好一个艺术节,既要创新,更要继承,即在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

艺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处于支柱产业之列,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艺术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的血脉相承,一种民族文化品质的透发,一种世界文化的融汇,一种文化嬗变的载体,一种新生文化的孕土。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资源,充分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充分的利用艺术节这个有利的平台,不仅可以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化,还可以为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孟晓驷.中外文化产业之比较研究[J].中外文化交流,2004(1).

[2]王登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8(3).

[3]张耀谋,李世新.中外文化产业比较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

猜你喜欢
艺术节文化产业文化
遇见艺术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谁远谁近?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