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洞中人》中的戏剧冲突

2015-01-12 01:05钟嫣然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摘 要: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和灵魂,是社会生活矛盾在舞台上的反映。埃及著名现代派文学家、戏剧家陶菲格·哈基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完成四幕剧《洞中人》,作品充分运用戏剧冲突的功效,围绕人物与时间的斗争展开,并穿插现实和理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本文将从人与时间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这三方面来分析这些矛盾冲突的原因和作用,从而加深对这部剧本的了解。

关键词:陶菲格·哈基姆;《洞中人》;戏剧冲突

中图分类号:J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017-03

陶菲格·哈基姆被认为是埃及同时也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现当代著名的戏剧家。他一生从事文学研究和创作,作品大都富于哲理,心理描写细腻、语言优美、风格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他善于观察生活,作品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各阶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洞中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便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轰动,埃及著名文学家塔哈·候赛因曾称赞道:“《洞中人》一剧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的创举,它可以与西方大文豪的作品争艳媲美。”而陶菲格·哈基姆也因此成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人类无法摆脱时间的影响,但人类的情感能够超越和克服时间,这也揭示了这部作品的主题人和时间的冲突。它也被看作是阿拉伯最杰出,最具现代派风格的作品。

戏剧冲突是一种体现在完整的戏剧动作当中的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在追求各自目标时所产生的矛盾斗争。戏剧冲突是戏剧构成的基本因素,它是剧作家经过了精心处理的、典型化的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作品中的体现。人物的意志、欲望都能产生戏剧冲突,是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因,而且戏剧冲突常常在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中展开,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及动作的相互作用。戏剧理论家布罗凯特尔说过:“一个剧本要激起并保持观众的兴趣,造成悬念的氛围,就要依赖冲突”。戏剧冲突来源于生活矛盾,但又深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特殊的生活矛盾才能构成独特的戏剧冲突,而独特的戏剧冲突能使剧中的人物个性突出,情节曲折多变,表现出生活的特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陶菲格·哈基姆的著作《洞中人》中就有明显的冲突性,下面将从人与时间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三方面来分析冲突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一、《洞中人》中的人与时间的冲突

陶菲格在谈论自己的这部作品时,曾说:“《洞中人》实际上是聚礼日在清典寺里反复诵读的《古兰经》篇章的‘艺术性对话',所以我不隐瞒,当我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我读了《亡灵书》、《圣经》、《旧约四福音书》和《古兰经》并且深受《古兰经》的影响。”他借用了《古兰经》中的山洞故事,山洞故事主要描述了真主的无所不能,它能使人死而复生。而陶菲格·哈基姆就把这个故事衍化成“洞中人”,洞中的人物在时隔300年后,起死回生,但因找不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而最终选择死亡的情节。在剧中人与时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牧羊人复活了,走出山洞,却找不到他的羊群,而羊群又是他的财富,财富是组成生活的必备因素,失去了财富就意味着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能力。穆尔什奴思念着他的妻儿,妻儿是他的亲人,他却发现他们早已离开人世只剩下一块墓碑,而他的家也已经被繁荣的武器市场所取代。家是他的归宿,当他的家人和归宿都不在了,他对生活便彻底绝望了。买什里尼亚牵挂着他的恋人,经过一系列对话和内心挣扎后,他却发现眼前的这位公主早已不是他的恋人,他的恋人300年前就已经去世了,真相大白后,他不得不承认现实,回到了山洞。财富、家庭、爱情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位主人公为了追寻自己的生活目标与时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们与时间的冲突一次次的凸显,并逐步激化,最终在买什里尼亚与公主的对白中达到了高潮。买什里尼亚对公主的爱是热切的,为了追寻他的爱情,他不断地与时间作战,不断地说服自己,试图通过逃避时间来战胜它,即使在牧羊人和穆尔什奴相继死去,他还做着垂死挣扎,对自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们不是在做梦,不,时光才是梦。至于我们呢,则是真实的。时光是消失的影子,而我们却是长久存在的。时光是我们的梦,我们让时光成为梦幻……我向耶稣基督保证:我坚信复活,因为我有爱情。”时间把买什里尼亚和老公主分开,并且拒绝让他回到旧时代,这让与时间做过顽强抗争的买什里尼亚最终认识到,他无法跨越时间鸿沟,时间拒绝把它的指针向后拨动,虽然三位主人公从历史中逃脱出来,但马上遭到了时间的报复。时间作为强大的力量战胜了他们,但是在剧本的结尾,时间并非绝对获胜,在最后一幕中,作者的一个戏剧性的安排,让故事发生突转,在三位主人公回到洞里的一个月后,小公主也来到了山洞里,她已被买什里尼亚对老公主的深情的爱所打动,并且爱上了他,向他坦白了她的爱意并在他身边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个戏剧性的场面中,人物的感情又像是战胜了时间,这种超越时间的爱情重新唤起买什里尼亚求生的欲望,正如文中他说:“是的……我不想……我不想死……主啊,救救我吧……这是……幸福……我们战胜了……时光,感情战胜了时光。在《洞中人》中,主人公为了追寻自己的财富、家庭、爱情而与时间产生了冲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通过一次次的交锋,使冲突逐渐深化,到最后冲突大爆发,之后又逐渐减弱,随着情节的结束而告终。

二、《洞中人》中的人与社会的冲突

(一)信仰冲突

作者以真实历史背景冲突─信仰冲突为开端,拉开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帷幕。通过三人的对话得以展现:

叶姆里罕:底格亚奴斯国王是基督教的大敌,但他却不知道他的两位大臣就是基督教徒。

穆尔什奴:这个下令屠杀基督教的人,连自己的女儿是基督教徒都不知道。

叶姆里罕:大人,请您宽恕。国王是怎样知道两位大人的秘密的?是靠耍阴谋还是有人告密?

……

穆尔什奴:你那封倒霉的信中只有你我两人的名字。真是倒霉,这是第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

剧中的两位主人公,两位大臣买什里尼亚和穆尔什奴都信仰新兴的基督教,而罗马国王则信仰当时盛行的多神教。由于信仰不同,他们遭到国王的追杀,被迫逃到了山洞,直到他们醒来,但时间已过去300年,基督教已取代多神教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的国教。在这一矛盾冲突中,剧作家运用了一个巧合,买什里尼亚第一次写信给公主,而那封信凑巧的落到了国王手里,而且信中也提到了穆尔什奴的名字,以及他们要去参加复活节的内容,由于那封信他们也卷入了这场冲突,而这场冲突也在他们见到了同样信奉基督教的国王才得以结束。

作者在第一幕就安排了信仰冲突,虽然冲突并不激烈,但它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为剧本渲染着一层宗教气氛,同时也有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二)文化冲突

随着信仰冲突的结束,故事情节的发展,主人公们从历史来到了现实,三人在洞中沉睡300年后,发现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山洞走到宫殿的路和来的时候完全不同,三人来到宫殿后,发现国王和士兵们的服装都很奇怪,他们从来都没见过,衣服变漂亮了。

穆尔什奴:陛下,您这么快就把服饰和外观都改变了,改变异教徒—底格亚奴斯统治的一切。以致使您基督式的执政与底格亚奴斯的统治迥然不同。是啊,现在人们的服装多漂亮,这一切您只用了几天就完成了,真叫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他们与国王进行交谈时,他们认为这个国王疯了,国王也觉得他们说的话不可思议,

国王:(指着穆尔什奴)问格里亚斯,你能听懂圣徒说的话吗?

可见国王并不明白他们所说话的意思,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交流出现了障碍,买什里尼亚和穆尔什奴说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事,而国王说的是300年后的事,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自然说话的内容也不同,二人说的是历史,而国王和格里亚斯说的是现实,所以导致双方都不能理解对方,出现了交流障碍。正如牧羊人所说:“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人们带着惊异的面容围观我,看着我,一定有人会认为我来自魔鬼的世界,每到一处人们都用警惕的目光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不能和他们当中任何人交流。真要交流,我断定也不会得到回答,只能得到疑惑惊恐的目光。我猜想,他们当中不会有人给我一点儿食物,我会饿死的。无疑,他们一定认为我是个不吃不喝的人。毫无疑问,假如我要住下,决不会有人和我做邻居。”洞中人在洞里沉睡了三百年,在这漫长的300年中,社会规范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习俗、观念、行为都改变了很多。当主人公们发现自己的希望已破灭又无法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便选择放弃,逃离这个社会,回到山洞。主人公们从历史回到了现实,由于时间的障碍,古代的文化与现代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文化冲突的产生。而这一冲突也暗示着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三、《洞中人》中的人物之间的冲突

在剧本的第一幕中,就描写了买什里尼亚和穆尔什奴之间的冲突,两人围绕是否走出山洞展开:

买什里尼亚:我要出去。

穆尔什奴:哎呀!你到哪儿去?

买什里尼亚:难道你还是要我在这里再过一夜吗?

穆尔什奴:再过两三夜!直到我们的生命从残暴的国王—底格亚奴斯那里得到保障。

买什里尼亚:不行,我不能再等了。

从两人对话可以看出买什里尼亚太想见公主,执意出洞,却受到穆尔什奴的阻拦,穆尔什奴认为外面情况尚未明确,安全起见,不允许买什里尼亚出洞,但买什里尼亚太爱公主,这种爱已经超出他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两人因意志差异而导致了矛盾冲突,买什里尼亚对公主爱的情感和穆尔什奴考虑问题的理智产生了冲突,为了三人的安全,穆尔什奴决定让牧羊人先去打探消息,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激烈,但它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一矛盾冲突以三人走出山洞而告终。

人物之间的冲突最激烈的时刻则体现在买什里尼亚和公主之间的对白。在第三幕中,当买什里尼亚见到公主时,冲突就开始了,由于公主的长像酷似买什里尼亚的恋人老公主宾利斯卡,买什里尼亚便误认为眼前的这位公主就是他的恋人,却遭到公主的否认,虽然两人只是短暂碰面,但矛盾冲突不断,双方都站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中说话,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

买什里尼亚:我也不明白,我所认识的宾里斯卡天真、温柔、纯洁、心地善良、忠贞不渝。我可不知道她还会装腔作势,行为乖谬,背信弃义。

宾里斯卡:那你认识我?

买什里尼亚:宾里斯卡,你要当心,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宾里斯卡:(吃惊地)你是谁?这样对我说话。好像过去你就认识我,或者竟是我的丈夫。

由于误会不断升级,最后买什里尼亚忍无可忍,终于情绪大爆发,两人间的冲突也达到了高潮。到最后当他得知眼前的这位公主并不是自己的恋人时,他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对方,而自己的恋人已死了300年,真相大白后,买什里尼亚几乎疯狂,尽管如此,但他还是不愿接受事实,在皇宫内一次次徘徊,似乎想寻找昔日恋人留下的痕迹和他们约会的情景在这一幕中,剧作家运用巧合,误会等带有偶然性的特殊表现方式,对剧情进行了出奇制胜的艺术处理,在买什里尼亚和公主的冲突中,作者塑造了两个同名同貌的女主人公,老公主早已去世,他把长相酷似老公主的小公主安排在买什里尼亚复活后的那个朝代,并且让他们相见,从而使买什里尼亚对小公主产生误会,进而引发矛盾冲突,这种由巧合和误会引起的冲突,不仅使情节跌宕起伏,而且还使矛盾冲突达到了一个最高潮,不仅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个性,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艺术效果。在买什里尼亚和公主之间的这场冲突中,小公主的内心已经被买什里尼亚对老公主深深的爱所打动,并悄悄地爱上了买什里尼亚,在买什里尼亚返回山洞后,小公主也随他来到了山洞,和他一起进入他的世界。剧作家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冲突,不仅使剧情曲折有致,也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买什里尼亚的坚忍、不放弃、不服输、敢于与时间斗争的坚强品质以及忠于爱情的美好形象,以及小公主为爱牺牲的精神。

四、结语

陶菲格·哈基姆以人与时间的冲突为主线,同时穿插了人物与社会的冲突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其中人与时间的冲突是核心,贯穿全剧的始终。剧中的三位主人公在山洞里死而复生,最终又选择重回山洞,选择死亡,时间能使人死而复生,也能置人于死地,这揭示了时间的不可战胜性。人物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生活目标而与时间产生了冲突,这一冲突也突出了戏剧的主题,但是作者在剧本最后安排公主宾里斯卡对买什里尼亚的爱情表白并追随他而死的行为,又像是在传达着爱情超越了时间,这不仅给悲剧的结尾增加了一丝凄美的色彩,而且它也引起了读者对人与时间斗争的思考,人与时间的斗争,到底谁最终获胜,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美]布罗凯尔.胡耀恒译.世界戏剧艺术赏析─世界戏剧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2钱学文.戏剧<洞中人>小议[J].阿拉伯世界,1988.

[3][埃及]陶菲格·哈基姆.洞中人[J].张景波译.外国文学,1986(2):75-91.

[4]TawfikAl-Hakim.Thepeopleofthecave[M].EliasModernPress,1989.

作者简介:

钟嫣然(1989-),女,江西萍乡人,长沙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