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曲舞台灯光审美要点研究

2015-01-12 01:09李萌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舞台灯光审美戏曲

李萌

摘 要:随着电光源的发明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灯光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视觉表现上作用越来越大。戏曲舞台灯光的审美要点主要集中在照度要求、戏曲舞台关键视觉元素的呈现和表达,以及戏曲舞台空间的气氛和意境呈现上。

关键词:戏曲;舞台灯光;审美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022-02

戏曲演出的精彩最初依赖于其千锤百炼出的词曲和高度概括化、程式化的表演。古代的戏曲舞台灯光多由自然光——即天光和火光——来完成,因此在古代讲“看戏”,其重点在于“看”,也在于“听”。品味唱腔,咀嚼词句和看扮相、做、打同样重要。我们的语言中保留着“听戏”这个词,声音符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种舞台灯光的“自然态”有其特殊的韵味也有局限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大众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戏曲演出中,声音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平衡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视觉符号的比重在逐渐增加,甚至现在绝大部分的现场戏曲演出中需要在大屏上打出字幕,在语言和视觉符号的双重辅助下完成对声音符号的理解。视觉要求的种种变化,为戏曲舞台视觉元素及表现这些视觉元素的重要一环——舞台灯光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

一、照度要求普遍提高

基于视觉化语境的需要,演出场所照度的要求普遍提高。首先,现代剧场内部空间和现代灯具设备这些“硬件”引起了照度要求的变化。现代舞台标准“景框尺寸规定为11.0米×6.5米及12.0米×7.0米两种,舞台内部高度规定为15米”。比过去传统的戏台更大更高。这就意味着现代舞台所需要的灯具照度成倍增加,以满足更远距离的照明要求。其次,观看载体多元化对照度有所要求。现代戏曲演出,观看载体不仅仅囿于观众。往往还需要面对照相机和摄像机,以完成后续的记录归档和媒体传播需求。基于此,往往要更关注舞台照度均衡。

二、关键戏曲舞台视觉要素的呈现

(一)眼神的强调。对于戏曲表演来说,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之说。很好的表现眼睛至关重要。对眼的体现最终体现在眼神光上。在设计上多使用直射的点状光源而非整体遮挡柔化的线状光源,从而在观众席各个方向获得高光点。

(二)行头的体现。对于传统的戏曲艺术来讲,整个舞台视觉元素都浓缩在演员的行头里。戏曲舞台形象的设计在融合传统的基础上更加以细化和具有指向性。服装的质地、刺绣、发饰、头型程式化的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甚至性格。比如昆曲中的才子佳人戏多采用软丝绸配以苏绣。而刺绣又暗含着对人物身份的暗示。像同样是小生的两个角色:《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服装多数为简单的白、米底色配以梅兰竹菊等刺绣图样,即使大面积的底色用颜色也多用粉蓝、粉黄等饱和度较低明度较高的丝绸布料,行头中就透着“淡雅”。而《风筝误》中的韩生的服装同样的白、米底色配以相对更世俗化的月季等纹样,而大面积底色的用色也会采用宝蓝等饱和度较高的丝绸布料,符合李渔写的这出大俗中见大雅的戏曲本意。

基于长久以来戏曲程式化的行头,服装颜色、质地、纹样、面部化妆、头饰、装饰等与戏曲剧情、人物形象和性格之间已经相对固定的形成了对应关系,因此灯光必须能够很好的体现演员的行头这一最重要的戏曲舞台视觉元素。而体现行头最重要的是对行头的色彩的还原和本身质感的体现。

在戏曲演出中,大多数传统戏曲剧院都采用钨丝灯来得到暖白光完成表演区的灯光设置。在许多新建的剧院中也部分的采用了成本较高的镝灯来获得正白光,如国家大剧院。在某些新整修的剧院和某些实验性剧场中采用了LED灯。如长安大戏院。相较于钨丝灯和镝灯,LED舞台灯光的节能率能达到80%左右(长安大剧院发布的网络数据),同时避免了钨丝灯的“热”和镝灯的“紫外线”,为演员的职业安全增加一层保障,并延长了行头和布景等名贵布料的使用寿命。

戏曲舞台上的视觉元素按照材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镜面反射材质,如旦角的头饰等多含有金属和宝石,需要有高光点来表现熠熠生辉的视觉效果;第二类是半漫反射材质,如服饰多为丝绸底配以苏绣或者缂丝绣法,需要表现丝绸的特殊的质感;第三类是漫反射材质,最具代表性的是演员上完妆之后的皮肤,需要柔和没有高光点的效果。因此在灯光的设置上无法完全按照某一类材质特定的光质要求来布置,只能有所取舍,兼顾这三类材质的表现。正面方向的光,如面光和耳光,可以间隔性的保留直射光源,以保证高光点。对于侧光和逆光来说,相对的加以柔化,采用散射光的效果以更好的表现布料的质地和皮肤的自然效果。

三、气氛和意境的表达

纵观中国戏剧史,在古代演出中,对人工光的应用局限于火把和各种形式的灯笼。

如唐朝魏征《隋书》卷十五志第十所记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声闻数十里外……大列炬火,光烛天地”。这个时候舞台上的“光”,仅仅起照明的作用。对演出气氛和戏曲意境的表达,更多的依赖于戏曲自身的曲、词以及演员的表演。

随着国外剧场的大规模引入和电光源的大量应用,中国戏曲演出中舞台灯光的功用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的舞台手段层出不穷,新灯具和大屏投影的广泛应用为戏曲舞台视觉呈现又提供了新的可能。但是舞台灯光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剧情,服务于演出主体——演员,正如让-科蒂埃曾说过的:“所有灯发出的光都不应该亮过演员心中的光芒”。

当代戏曲的舞台呈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沿袭传统的一桌二椅和简单布幔的布景方式;二是往往有比较大而空旷的表演空间,加上设计感的写意性布景,其中也保留了一桌二椅等元素,但是会与传统的表演空间有明显的差异;三是写实性的布景,往往设置相对真实的场景和环境,典型的幻觉式布景设计。就场景本身对气氛和意境的呈现程度来讲,第一种传统的舞台呈现,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看习惯,演员、配乐、他的行头和程式化的动作足以提供给观众相应的气氛和意境形成的外在视觉条件,灯光在气氛和意境的呈现上并不占决定性作用。第三种写实性的布景则往往容易限制观众的思维,从而很难做到创造一个符合观众脑中的意境,在气氛的呈现上也多囿于真实生活的光线效果,灯光的发挥余地不大。因此,对于当代戏曲舞台灯光对戏曲本身的气氛和意境呈现来讲,写意型的舞台布景最具有代表性和讨论空间。写意型舞台布景在当代戏曲演出中也是占比例较高的一种形式。代表作品如萧丽河《1699·桃花扇》,林克华的青春版《牡丹亭》。

在舞台上使用现代灯具系统和大屏或投影系统是否合适,倒不在于器材本身,而在于器材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戏曲关键视觉元素和舞台气氛、意境的呈现。如在一些综艺性舞台演出中,往往使用大量的电脑灯不加考虑的加以动作和色彩变换,灯光的使用干扰了戏曲本意的传达和观众的观看。

注释:

①周华斌,朱联群.中国剧场史论(上卷)[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71.

②马克斯·凯勒.戏剧舞台灯光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3.

参考文献:

[1]周华斌,朱联群.中国剧场史论(上卷)[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温宝麟.简明中国戏曲史[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3]罗德胤.中国古代戏台测绘图[J].中华戏曲第37辑,2008.

[4]路应昆.中国戏曲与社会诸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5]刘权富.浅谈现代戏曲写意动态灯光美学[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9,(1).

[6]屈后英.戏曲舞台灯光的历史背景要素[J].剧作家,2009,(3).

[7]陆阳.戏曲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J].剧作家,2010,(1).

[8]马克斯·凯勒.戏剧舞台灯光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9]周宪.反思视觉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5).

[10]孟建.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J].现代传播,2002,(3).

[11]周华斌.中国戏剧史论考[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12]施旭升.中国现代戏剧重大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舞台灯光审美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怎样将舞台灯光的情感色彩融入剧情之中
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作用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浅析舞台灯光艺术中的情绪色彩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