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等郎妹》中的音乐分析

2015-01-12 00:53宋以桥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春生故事情节歌谣

宋以桥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等郎妹是全国解放以前客家山区一种畸型的婚俗,年幼女孩嫁到没有男孩的家中,苦苦等待婆婆为自己生一个丈夫。电影《等郎妹》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客家山区。客家女润月幼年丧母,十岁便被无力抚养她的父亲送到王家做等郎妹。阿姆(婆婆)桃花当年亦是等郎妹,不料苦苦等到的丈夫却命丧南洋,留给桃花唯一的希望便是腹中胎儿。桃花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思焕。因为桃花身体不好,农忙时,家里请来帮工春生。春生的勤劳和对润月的照顾,招来一些人闲话,桃花把春生给辞了。桃花担心春生和润月会生事,便赶紧让思焕办成人礼“出花园”,之后立即与润月办婚事。十六年的辛苦劳作和等待,润月终于等到了同她一手带大的小老公思焕成婚。而新婚之夜,受过教育的思焕却无法逾越心中的伦理束约——在这个十六岁少年的心中润月是阿姐,不是老婆,他不肯与润月圆房。思焕为了躲避被抓兵,悄悄离家去南洋打工,阿姆发现后,撕心裂肺地痛哭并责怪润月,润月陷入绝望的等待中。南洋传来思焕的死讯,桃花哭得死去活来,但她知道,润月会更痛苦,不让把死讯告诉润月。春生同情润月家的不幸,经常帮助润月乾农活。润月知道婆婆不喜欢她和春生一起,对春生的帮助,一一拒绝,一心等待思焕回来。挑盐路上,春生无意透露了思焕的死讯,润月“怨恨”自己害死思焕,跳河寻死,被春生救起。等郎妹阿菊小丈夫的死,使桃花担心自家的香火会断,找叔公商量,叔公提议让春生与润月结婚。春生在洞房正准备揭红头巾时,收到思焕的南洋来信,润月悲喜交加,她毅然摘下了头上的发簪,选择了遥遥无期的等待……

电影版的等郎妹中画面整体色调灰暗,在影片中出现的画面多为音乐天气,由于影片取材于客家地区,其中的服饰、饮食、风俗喜欢、音乐都带有典型客家地区的特征。

一、运用了典型的客家歌谣

在影片中运用了多首体现客家音乐特征的歌谣,这些歌谣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体现了主人翁命运的同时也体现了客家音乐的特征。“月缺哩,月圆哩,等郎妹子好孤凄”短短几句歌词和着船夫撑船时的吟唱似乎是在片头就通过这首带着悲凉意味的山歌告诉着人们,等郎妹的那一生充满着等待与凄苦的命运,在并在这首山歌中透过小润月的父亲他惆怅的身影,将作为父亲当时的复杂心理通过船夫的山歌表现的更加委婉动人。

“十八娇娘,三岁郎,半夜想起,痛心肠。等到郎大妹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这对民歌在电影中用童声演唱,仿佛就在诉说着小润月的心声,小小的年龄,帮忙照顾着自己将来的丈夫,可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内心中也渴望的到他人的关怀与照顾,但她却始终谨记自己是王家的媳妇,这种思想似乎已经在小润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月光光照地塘,骑白马过莲塘,娶个媳妇十七八,不知是姐还是娘”这首歌谣在这部电影中多次出现,但同一首歌谣每一次在电影中出现时所给人的带来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在思焕年纪还小的时候,润月唱起这首歌谣的时候是愉快的,内心充满着希望,她盼着思焕能快快长大,自己也不枉等了她这么多年,对于润月来讲,思焕是她一辈子的希望与寄托。

在电影中第二次响起这首歌谣时,润月瞒着阿母让思焕下了南洋,这时的润月处在无尽的哀伤当中,因为她不知道,思焕这一走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也许会像许多下南洋的人一样,一去就再无音讯了。而等待着润月的生活就如同老啊母一般,每天晚上数着豆子,在无尽的也数着,等着,如此的等待一生。对善良的润月来说,她不忍打破思焕下南洋的愿望,同时也不想让阿母伤心,所以她选择一个人承受着。在深夜里,同样是下着雨,再次出现了“月光光照地塘,骑白马过莲塘,娶个媳妇十七八,不知是姐还是娘”这次歌谣的出现伴随着的是润月的哭声与窗外的雨声,这样的一种场景设计很难让人不跟着悲伤起来,歌谣的吟唱是低沉的,声音微弱的,让人听着也跟着润月悲伤起来。

另一首民歌的出现也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阿妹不晓哥的心,哥心似火妹似冰”只有短短的两句,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首民歌的演唱采用的是男生演唱的形式,粗犷豪迈的把这两句演唱了出来,这时的润月得知思焕已经不在的消息了,悲痛万分,在一旁的春生看着润月伤心,内心也十分的心疼,但他不能说出来。这两句简短的民歌却帮助了春生讲出了内心的话语。从这样的一种音乐与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能看出,客家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

二、运用多种西洋乐器演奏电影中的音乐

电影《等郎妹》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客家地区,但在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制作人将多种西洋乐器演奏的音乐也运用到了这部充满典型客家地区特征的故事情节中,这样一种中西结合的方式在电影中不但不显得突兀或相互冲突,反而丰富了电影的音乐素材,从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电影一开始出现了用钢琴演奏的一组听起来不协和的音调,音乐先向上小二度级进后反向小二度下行,然后再向上跳进,这一听上去简单用钢琴演奏的音调贯穿了整部电影,这一组音调在听觉效果中显得忧郁,灰暗,同时这样一种音级间的进行也给人带来的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似乎也预示着剧种主人翁命运。这样一组音调的进行同时也很好的配合了整部影片,灰暗的画面色彩,使人们在视觉与听觉中都能感受的到影片中故事所发生的场景以及在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同时带给我们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命运的预想。

在《等郎妹》这部电影中的音乐中还运用到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第一次出现小提琴的时候是在润月听到阿母说让她与思焕成亲的时候,在这里运用小提琴甜美的音色,仿佛在描绘着润月的心中的喜悦,对她自己等了思焕这么多年来终于看到了这一天的喜悦之情。此时小提琴演奏的旋律是那首小时候润月抱着襁褓中的思焕哄他入睡的时候经常哼唱起的歌谣,用小提琴中高音区的音色来描绘此刻润月的心情让人从音乐能体会到含蓄善良的润月对能成亲的那一刻的喜悦。再次运用到小提琴的时候是在润月在深夜让思焕下了南洋后,润月思念思焕时,小提琴音调再次响起,但与之前的旋律相比较节奏上更为缓慢,低沉,如泣如诉的在向人们诉说着润月心中的悲伤与凄凉,同样的小提琴演奏出的旋律但配合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表达出的感情则完全不同了。

在润月听到思焕已经不在的消息时,背景音乐采用了大提琴,小提琴与钢琴的相结合演奏形式,旋律中多采用了缓慢进行的附点节奏,如同人哭泣、抽泣的声音。在这段旋律中钢琴所采用到的音区较低,深沉、悲凉。

三、合理的安排电影中的音乐

在影视剧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的形式表现的,同时也是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响语言来完成的。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者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在《等郎妹》这部影片中,音乐的素材多来源于客家音乐,在封闭的围屋、浓墨黑色的瓦顶、淅淅沥沥的雨声、木屐走过巷道的回响、贯穿头尾的儿歌、山歌,无时无刻流露出浓郁的客家风情。此外,为了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导演运用了采用同一旋律多处使用的方法,例如,在影片最开始处,出现的用钢琴演奏的一组听觉效果上不协和的音调,这一旋律的使用贯穿了整部影片,在每一处故事情节发生转变的时候都运用到了这个音乐素材,但每一次的使用都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效果,在整体上也保证了电影中音乐素材的统一,这样的一种安排符合了影片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人物和人物之间,甚至没有明显的性格矛盾,没有坏人和恶势力的道德审判,有的只有在人生历练的涓涓细流中,展示人丰富的情感和内心挣扎的这一特点。

影片《等郎妹》中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客家地区一种畸形的婚俗,同时也体现出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影片中的音乐与电影的故事情节相互融合,影片的音乐安排也如同电影的故事情节一致显得简单、朴实、凄凉、自然,同时带有典型的客家音乐特征,在视听觉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春生故事情节歌谣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曹春生作品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曹春生
不认账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脚踏实地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