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染色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

2015-01-13 13:38于萌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诊断

于萌

摘 要:目的 探讨Ph染色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由我院血液科收治的24例成人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0例慢粒急淋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对患者的Ph染色体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34例患者染色体核型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结果 使用改良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对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Ph染色体的检测,检测出25例患者的ph染色体呈阳性,总检出率为73.5%,其中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6例,检出率为66.7%,低于慢粒急淋变患者90%的检出率,两者在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Ph染色体进行监测,其检出率高,对ph染色体有一定的灵敏度,可作为临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10-01

近年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报道,特异性Ph染色体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特点,在幼儿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的概率大约为3%~5%,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发病的概率就达到了20%~30%,在50岁以后,其概率高达50%以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全世界一致认为是由多种基因联合参与,并共同作用所致。因此,为探索Ph染色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意义,我院对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Ph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显带技术检测,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由我院血液科收治的24例成人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和10例慢粒急淋变(CML-B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1.5±6.6)岁;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为L1型20例,L2型14例;其中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共15例。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全国卫生组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急性传染病等患者。

1.3 检测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Ph染色体使用改良的染色体显带技术进行检测,检测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1.3.1 标本的采集

在无菌的条件下,抽取患者的骨髓或者额外周血后,加入肝素抗凝。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样本中的染色体,时长为24 h。

1.3.2 制作标本

在培养结束前的2.5 h左右,使用7号针头向样本中注入2~3滴20 μg/mL的秋水仙碱后,继续进行培养。将骨髓样本离心处理10 min,去掉上清液,加入7 mL、0.075 mol/L的kcl溶液,溶液已事先预温于37 ℃水浴中,吹打均匀后,水浴25 min左右,温度为37 ℃;加入预温至37 ℃的冰醋酸固定液,吹打均匀;第一次固定时,去掉上清液,加入7 mL的固定液并离心10 min;第二次和第三次均固定30 min。去掉上清液后,将沉淀使用固定液配制成细胞悬液后,滴片。每个标本制片10张,置于室温环境中,平放于滤纸上。

1.3.3 热处理

取三只同容量的立式染缸,加入100 mL的earle盐溶液,加盖水浴至87.5 ℃,每个染缸放入4张制片。整体孵育1 h后,隔10 min取出2张,并将制片置于流水下冲洗,孵育时长为60~120 min,不得超过150 min。用姬母萨液对制片进行染色,持续10~15 min后水洗,晾干。放置普通光镜下进行观察,分析中期分裂细胞至少20个。

2 结果

2.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核型分析结果

34例ALL患者中,共检测出Ph染色体阳性患者25例,总检出率为73.5%。其中初治ALL患者有16例(检测结果包括Ph染色体正常核型嵌合体10例、单纯Ph染色体核型3例和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检出率为66.7%;CML-BP患者9例,检出率为90%,全为Ph染色体阳性,Ph染色体在CML-BP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初治ALL患者。见表1。

3 结论

大多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血WBC计数高、发病年纪较大、累计中枢神经系统、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FAB分型多以L2为主,免疫表型主要为CD10+的B细胞,并且其缓解率相较Ph染色体阴性患者来说,明显较低,缓解期短,早期就容易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原因是由于Ph染色体易位,而Ph染色体易位是指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平衡易位,导致位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和来自9号染色体上的C-ABL元癌基因发生异常融合而产生BCR/ABL融合基因。

检测Ph染色体需要很全面的手段,包括细胞遗传学、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southerm印记杂交以及FLASH方法。使用逆转录方法,在成人普通ALL中发现有BCR/ABL融合的mRNA的人群占比55%。通过其他的研究发现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比传统细胞遗传学实验方法有更高的阳性率,因为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实验方法分析中的正常细胞中也包含BCR/ABL基因的重组。

综上所述,改良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对Ph染色体有一定的灵敏性,其对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阳性率相比慢粒急淋变患者要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建祥.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2):98-99.

[2] 岑岭,周民,陈涛,等.4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2,29(3):356-359.

[3] 刘娟,张闰,葛峥,等.217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的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2):129-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