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营运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特点及风险分析

2015-01-13 01:20王玉辉
金融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前台后台营运

王玉辉

近年来,借助IT技术,商业银行业务集约化营运变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以下称集中处理)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提高效率、防范风险、降低成本,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而采取的重要变革举措。随着业务处理的后台集中,流水线、工厂化的自动处理,银行业务营运更加依赖于后台处理中心,更加依赖于集中处理系统,业务营运风险也随着作业模式的变革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了解集中模式的业务处理特点,掌握相关营运风险变化特征,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平稳、安全运营,防范银行营运业务风险都很有必要。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几年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实务,谈谈对集中处理模式下商业银行营运业务风险的认识。

一、营运业务集中处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运营业务主要包括银行业务的处理、账务核算、资金交易与清算的处理等。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其背后强大的运营业务作为支持。营运体系通常由负责营运业务处理的前台网点和后台处理中心、业务处理机制和流程、操作人员以及营运业务处理系统构成,是业务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2005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后,很快被各家银行所接受并逐步尝试,构建流程银行,成为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又一重要的改革方向。而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处理平台和支撑的营运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首选。

以2007年人民银行推出全国支票影像业务为契机,国内如工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从流程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对银行业务进行全面整合,组建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利用影像处理传输系统,逐步实现营运业务向后台的集中处理。以建行为例,2010年以来,该行逐步上线了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运用了影像和网络等技术,实现了部分柜面业务“前台简便受理、后台标准化和集约化处理”。

商业银行的营运业务集中处理,是指银行的前台网点柜面或其他渠道(比如,网银、自助设备等)受理客户提交的实物凭证或电子指令(如磁盘、网银指令等)后,由运用影像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所支撑的业务集中处理系统,将其(实物凭证将会转换为电子影像)传输至后台处理中心,由后台中心根据影像等电子信息对业务进行流水线作业、集约化处理,并由系统自动完成交易信息的检核,交易处理、账务核算及资金清算等等,并将结果信息反馈给客户。

二、集中处理模式的特征

1处理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颠覆,主要表现在:

以“影像有效”为原则的电子化处理。前台对客户提交票据进行简单审核后,将凭证进行扫描,并将凭证影像上传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依据影像自动完成识别、影像拆分、数据录入、检核、记账等处理,业务处理的多数环节实现电子化。

以后台中心为主的并行、流水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前台只负责业务受理、反馈等简单事项,记账、复核、验印等繁琐、复杂的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集中处理。在后台,对没有处理顺序的任务,系统将其分发至各岗位并行处理,比如,对于同一票据的验印、审核等工作可以在不同岗位同时进行相应处理,这与传统模式下必须按照实物票据流转顺序进行串行处理有较大区别。

以跨区域为特征的工厂化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后台处理可由一级分行,甚至总行的后台处理中心完成。比如,建设银行总行在武汉成立了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可处理38家一级分行的部分后台作业任务。后台处理中心可以引入业务监控、生产调度等生产组织管理职能,呈现出工厂化作业的特征。

2IT技术广泛应用

集中处理模式广泛使用信息及网络方面的先进技术,消除了营运业务前后台分离的阻碍,实现业务的自动化、专业化、流水线处理。比如:

影像采集、加密传输、影像拆分等影像技术的使用,使业务处理可以基于凭证影像完成,突破了传统模式下,业务只能随实物凭证流转以串行方式处理的瓶颈,实现了多个业务环节的并行处理;

电子验印技术的使用,使原来由手工操作的印鉴审核工作改由系统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处理的工作强度;

二维码和OCR识别技术的使用,使部分本来需由人工录入的信息,改由系统进行识别和转换,减少了数据录入工作量,降低了录入差错,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3业务风险的机控能力增强

集中处理模式下,可以将风险控制条件内置为系统业务处理规则,通过流程、系统自动对风险进行控制,系统机控能力大大提高。比如:

集中处理可实现任务随机分配、互斥岗位控制、业务环节分离等系统自动控制功能,降低了人为控制和干预业务处理的可能性,对业务“一手清”风险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集中处理可以系统控制方式,完成数据检核、电子验印、支付密码核验、流水勾对等处理,实现了对部分操作风险的机控,降低了人工处理差错。

4拓展前景广阔

营运业务集中处理后,众多业务处理分离至后台,前台处理环节减少,复杂程度下降,柜面人员的营销能力得到释放,这使营业网点可以通过优化柜面人员组合,支持网点由交易核算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同时,集中处理模式,构建在先进的IT技术之上,使得传统的网点、同城等概念得以拓展,对公与对私客户受理一体化、同城网点一体化、前台柜面和客户财务室一体化的实现都将成为可能。

三、集中处理的风险特征

1总体风险趋向集中

复杂业务转移后台集中处理,前台随着业务环节减少及系统机控风险能力的增强,风险点减少,风险后台集中趋势明显,营运后台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后,原需前台网点处理的大量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自动处理或由后台人员进行专业化处理,数据录入、印鉴审核、异常业务处理等操作风险也随着处理层级的上移而向后台集中。与此同时,集中模式下,后台处理的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大、涉及网点多、影响面广的特点,使得后台承担的系统运行、参数管控、岗位管理、作业调度、业务外包等多种基础性管理工作愈加繁多、更为重要,营运后台就成为多项风险的积聚区域,风险控制压力逐渐显现。比如:

营运后台点岗位设置不当、复核、授权等控制措施不到位会使岗位之间的制约失去作用,导致对重要交易或事务的处理得不到适当复核,甚至出现业务“一手清”的现象;如果人员配备数量与相关业务技能与实际需求不符将会造成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充分、业务处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再如营运后台工作场所、监控设施等物理设施配备欠缺会造成许多补偿性的控制措施不起作用,从而使业务处理存在风险隐患。同时,由于营运后台具有业务量大、交易权限提升,流程复杂、处理环节多、影响面广等特点,一旦集中流程和集中系统赖以发挥作用的一般控制措施失效将会导致风险的集中暴露。

2部分操作风险降低

系统自动检核、电子验印、随机分配、预警提示及岗位权限控制等处理机制,原作业模式下的绝大部分操作风险可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处理模式还可以有效监控前台擅自修改数据、违规操作现象,重要操作风险降低。

集中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受理与处理在前台与后台间的有效分离,集中营运系统强化了对业务的流程和系统控制,使减程序、逆流程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系统所具有的任务随机分配、交易数据自动检核等功能,增强了对不相容岗位、处理差错的机控能力,这些机制使得业务操作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业务处理“一手清”的风险大大降低。

集中处理实现了电子化处理,使传统业务处理流程中需人工控制的一些重要环节改由系统自动控制,保证了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较好地控制了交易信息被篡改的风险。比如,对于部分交易类业务的处理,传统模式是手工录入交易数据或指令,集中处理后,实现了后台对客户交易数据录入、处理,客户账务核算、核对也由后台集中化、自动化处理,对资金的扣划、入账、退回也实现了系统自动控制,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因逆程序操作、因非法修改交易数据或指令引发的舞弊等风险事项的发生。

3系统运行风险提升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严重地”依托于集中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流水化、电子化处理流程的有效实现强烈地依赖于集中作业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功能、运行稳定性、网络状况、系统间接口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集中作业系统因功能缺陷、系统故障无法及时修复将对正常的业务运营产生巨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引起业务中断、引发资金风险。特别是业务集中处理,有的还跨一级分行处理情况下,一旦因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其影响范围将会相当大。比如:

2011年12月,某商业银行7家分行因系统故障导致前台无法发起业务上传,使业务产生积压;2010年5月,某股份制银行业务高峰期间核心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持续了2个多小时,全国各营业网点均受到影响,大量业务滞留,客户资金无法及时转入、转出。

4参数管控风险加大

集中处理模式下严密的系统、流程控制功能,先进的前后台交互机制,“极大地”依靠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参数发挥作用。参数引导和控制着业务处理标准、业务处理数据走向和业务处理风险,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业务处理结果,特别是对于涉及全行或批量客户交易、对业务运行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及高风险参数,设置不当或维护错误将影响到客户资金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严重的还会导致重大风险事件产生。尤其,在集中处理模式下,集中营运系统参数体系往往非常庞大,参数存在相互间关联关系 复杂,参数的重要性及风险程度不一,参数维护级别、方式和适用范围都较为复杂,参数管控的风险较大。比如:

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中的“不验印控制表”参数,用于对不需要验印的账户进行设置,该参数由一级

分行手工维护,实时生效,账户增加到该参数表中后,系统将会略过印鉴核验环节,凭客户密码或其他协议方式从客户账户支付资金,如果该参数变更审核不严、维护不当,将会危及客户资金安全。

5实物真伪识别风险增加

集中模式以“影像有效”为处理原则,前台完成实物简单审核及扫描后,后续的要素录入、审核、验印等处理均基于影像进行,因此,实物票据的真实性、实物票据与影像的一致性是业务真实性的根本保证。

由于后台仅仅针对影像处理业务,对实物凭证真伪的鉴别,仍只能由前台受理柜员,依靠传统的票据真伪鉴别方法进行。同时系统上线后,随着前台业务处理环节减少,实物凭证经手人员减少(比如,有的行由四人减少到一至两人),实物票据真伪鉴别环节较前减少。这些变化相对降低了对客户提供虚假凭证和前台柜员制作并上传虚假凭证的控制,前台存在扫描伪造、仿造、变造、格式错误的实物票据,上传后台影像的可能,实物票据与票据影像不一致风险不容忽视。如:

在客户申请办理行内转账业务时,客户会提交转账支票和进账单,如果对客户提交的进账单上账号信息,采取粘贴、涂改等方式进行变造,再将变造后的实物凭证扫描并上传后台,那么后续业务处理所依据的账号信息就是虚假的,易引发挪用客户资金风险。

6新的风险逐步显现

集中处理模式对于业务风险防范而言是把“双刃剑”,在对风险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同时,部分集中事项的处理也产生了新的风险。如:

集中处理模式下,处理流程中会涉及含有大量客户账号、印章、支票号码等信息票据影像信息,对这类电子交易数据缺乏必要的保管、访问控制和销毁策略,极易造成客户重要信息泄露。而近期内部审计也发现,部分营运外包业务的个别处理环节无需获得授权,即可将这些重要影像通过移动设备复制出去,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风险。

此外,后台资源监控和调度、自动处理失败异常处理、业务重新触发、版面识别、影像拆分等等问题及其可能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也随之而产生。

猜你喜欢
前台后台营运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后台暗恋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后台”的名义节省电池用量
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的应用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