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点也”之我见

2015-01-15 06:21杨贞
亚太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曾皙实现理想西华

文/杨贞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各自的志向,被学者们奉为“教育民主”的成功典范,从这堂开放自由的讨论课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吾与点也”。

一、“入世”与“出世”之争

后人从“吾与点也”来反观孔子的理想。争论集中在“出世”还是“入世”两个方面。“入世”方面认为:一、“全文突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理想”。[1]二、“曾点气象“乃是”圣贤气象”。三、“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2]出世方面认为:一、孔子怀行道救世之心,到了晚年认识到社会风气挽回已无望,便产生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和“欲居九夷”的想法。[3]二、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恐怕是战国后期孔门后学所记。[4]

“吾与点也”,到底是入世还是出世呢?大抵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更赞成入世的观点。子曰:“道不行,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时,就乘着竹筏出海去,愿意跟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子路听老师这样讲心里很高兴。而孔子又说“子路的勇敢超过我,可是却找不到做竹筏的材料”。可见子路并没有领悟到老师真正的心意,孔子的内心是不想离去的,并不是子路真的找不到做竹筏的材料。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隐”和“藏”都不是孔子的真心,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见”和“行。”从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生来看,入世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吾与点也”除了孔子与曾皙理想上的相似外,还包含了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在大家畅谈理想时,曾皙表现出了比其他三位弟子更高的道德修养境界,更能代表儒家的“君子”形象。

二、推崇礼治

《侍坐》开篇,孔子跟弟子说:“居则曰:‘不知吾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他认为自己去治理一个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战争饥荒接连的“千乘大国”,只需用上三年,就能使得国家的军队可以抵御侵略,老百姓变得勇敢,懂得为人的道理。“率尔”两字生动地表现子路的“性鄙,好勇力,志伉直”的性格,也展现了一个有为青年的豪情壮志。

冉有和公西华在老师点名后一一报告了自己的志向。冉有的语气显得谦虚许多,他说一个方园六七十里的国家,或者五六十的国家交给我来治理,可以使这里的百姓生活富足,但是文化礼乐的建立,就有等更高明的人来做了。公西华态度更加委婉,说“愿为小相”。态度谦虚有礼,理想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孔子又问“点,尔何如?”,曾皙说,我与三位的志向不太一样。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当曾皙描绘出自己的志向的时,孔子喟然“吾与点也”。这个志向看起来就是一次普通的春游,为什么会引起孔子的感叹。王充在《论衡·明雩篇》的说法或许可以给找到一条解谜途径:

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

按照王充的解释,浴乎沂,的“浴”不是洗澡,而是涉水,十几个人排成一排涉过沂水,像一条龙一样从水里出来,“风”是唱歌,“归”通“馈”。百姓一边唱歌,一边吟诵着,把准备好的祭品送上天求雨。这不是春游而是古人在春天求雨的一场很正规的祀礼仪式。“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小到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饗等典礼,大到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有些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法律,但是比法律的范围更广,因为现在的法律在对道德层面的问题没有约束力。曾皙描绘的正是一副“礼”治下的祈雨图。求雨是为老百姓。子曰“仁者爱人”,“仁”是孔子的核心精神,“礼”是实现是孔子的核心精神“仁”的方法,“仁”的表面是“礼”。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吾与点也。”

可是公西华愿为小相的不是“礼”吗?子路的知“方”,冉求以俟君子不是为“礼”吗?为什么单单对曾皙大大赞赏呢。

三、仁者之志

子路虽然个性率直粗鲁,但他也意识到“礼”的重要性,让老百姓知“方”,就是让百姓懂得为人之礼,这跟他跟从孔子学习不无影响。冉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语气谦和,实则也是他真实的心态。“首先,一个文化的建立,的确不容易。其次‘仓廪实时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虽然社会经济充足了,富裕了,还不一定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来,而对于文化根基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5]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更是直接参与礼教方面事务。孔子为何之夸赞曾皙呢?

我们从四位弟子实现理想的方式和目的来看看。子路实现理想的方式是靠自己的力量,使人民“有勇”“知方”,这样的行事作风倒也与他直率、勇敢的性格相符合。冉有实现理想的方式是依靠自己和“君子”联合来使国家实现富强和文明。公西华则是通过自己学习“礼”,来使国家实现礼治。曾皙选择和人民一起祭祀(推行礼治),来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实现的时候,他们的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实现,而曾皙的志向实现的时候,他的个人价值是同人民的幸福一同实现的,我们暂且不去说谁的理想实现了,人民的生活会过得更好,光是曾皙不把自己当做是人民的领导人,与人民一起进退,功成弗居,这何尝不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子路等人的报复思想很了不起,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从政治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文教方面,真正说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点也’。”[6]

[1]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116 页

[2]杨树达《论语疏正》

[3]《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

[4]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116 页

[5]南怀瑾《论语别裁》下册.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523-524

[6]南怀瑾《论语别裁》下册.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530

猜你喜欢
曾皙实现理想西华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解读《论语》
以本为本缘本溯因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