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径,是拓展机器人市场的关键所在

2015-01-16 09:07梁秀璟
自动化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格力制造商厂商

找准路径,是拓展机器人市场的关键所在

电子邮箱:liangxiujing@kongzhi.net

无论是“单纯”的机器人制造商,还是自动化技术供应商,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本土企业,都将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中大有可为,关键是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近日,格力展出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据悉,此次格力自主研发的智能自动化设备,包括SCARA水平多关节机器人、606工业机器人、608工业机器人、612工业机器人、620工业机器人、智能双向移载式AGC、智能全向小车、数控三轴机械手、数控五轴机械手等,这些设备将逐步取代人工生产,标志着格力即将迈入“机器人工厂”时代。

据悉,格力的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量产,今年每个月的产量在100台左右,绝大多数是应用在格力自己的制造工厂之中。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间,美的也宣布了与机器人领域的优秀企业日本安川电机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工厂,进军机器人领域。

两大家电企业同时与机器人“共舞”,再一次把机器人推入了中国制造业的风口浪尖。其实,这么说似乎并不十分合适。因为,长期以来,借由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机器人就一直站在中国制造未来宏伟蓝图的“神坛”上,从未下来过。

而从格力和美的的此次事件,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以及对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的巨大需求。当然,像格力这样自己研发、生产、应用机器人的制造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企业还是会选择直接与机器人厂商合作,来完成自身的智能化升级。

这就为广大机器人及自动化厂商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首先,我们看到以国际“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外资机器人厂商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他们在汽车、电子制造等机器人的主要应用行业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甚至他们中的一些如ABB、FANUC由于进入中国市场非常早,帮助中国很多行业实现了机器人的“零突破”,这样的历程为他们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同时也使其发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再来看看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另外一股强大的力量,那就是国产机器人品牌。以被称为国内机器人“四大家族”的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顿为代表的本土机器人厂商,近年来的发展势如破竹,也在这个万象群生的市场中逐渐找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对此,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为广大国内机器人厂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要瞄准一个或几个重点行业,结合该行业的集成应用,做深做透,并形成标准化、模块化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其他领域扩展,切记面铺的太广,容易“消化不良”;第二,善于与不同细分行业的系统集成商合作,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借助它们的行业knowhow迅速进入细分市场。

当然,在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活跃着的不仅仅只有机器人厂商,也有很多自动化供应商,他们自身并不研发、生产机器人本体,而是积极寻求与机器人厂商的合作,用先进的技术帮助他们尽快拓展行业,占据市场。这其中以施耐德电气为代表,2015年,其先后与沈阳新松、沈阳通用这两家本土机器人厂商展开战略性合作,利用自身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产品、解决方案以及行业专业知识,通过与中国OEM和机器人制造商携手合作,共同设计生产出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工业机器人。

所以说,无论是“单纯”的机器人制造商,还是自动化技术供应商,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本土企业,都将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中大有可为,关键是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猜你喜欢
格力制造商厂商
唤醒芬芳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格力澄清没有不做手机 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格力玩“多栖”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董明珠玩任性,格力将蚕食手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