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BIM理念解决管线排布问题的实践研究

2015-01-16 06:17
天津建设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视点图纸管线

BIM(Bui lding Information Model 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它为一个项目在其全寿命周期阶段的各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参与方可以实现项目信息的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从而实现协同工作。

BIM理念始于美国,目前已在美国形成详细的应用规范并全国推行。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也在致力于BIM应用标准的制定。

我国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也正在对一些政府投资和部分社会投资项目进行BIM应用试点并根据项目经验加快编制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BIM应用技术、数据交换、模型交付、验收归档等导则或标准。BIM因其信息的集成化,为解决复杂的项目管理问题提供了高效的途径,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做到事前控制。目前BIM在工程上的一个比较广泛的应用还是管线碰撞检查,以下结合实际工程对其如何指导实践进行探讨。

1利用碰撞分析和信息处理功能解决楼内管线排布问题

一些大型项目的楼内管线特别是地下室部位管线复杂,常规设计一般分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分别进行设计出图,容易造成建筑结构的图纸与设备安装图纸有很多冲突和不详尽的地方,主要包括各专业管线的碰撞冲突;管线与建筑结构相冲突或管线净空高度过低影响使用功能;不同专业图纸中洞口位置、尺寸不一致或不详细等。以往工程的应对办法往往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通过设计变更或者洽商的方式来调整,现场管理工作量大,而且影响施工进度。

1.1 管线排布问题整体解决流程

为探究如何在实际工程中更好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形成围绕BIM的现场解决方案,我们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试点,形成了完整可行的问题解决流程,有效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项目成本。

1)将各专业Revit模型汇总在一起后初步排出各专业的标高,然后人为对管线碰撞进行排查和调整,对管线平面位置调整等需要设计变更的问题保存视点,添加必要的注释。

2)明显的碰撞排查完后,利用Navisworks的碰撞检查功能将剩余的不明显的碰撞检测出来,对有效碰撞进行调整,此过程中遇到需要设计变更的问题,仍然按上一步的操作来保存视点,添加注释。

3)经过以上步骤,模型中管线的碰撞问题基本排查完毕,可以出平面图、节点详图和剖面图以及三维演示图,对于需要图纸变更的部位生成了视点报告。

4)以平面图、节点详图、剖面图、三维图以及相应视点报告为基础,组织各专业进行技术交底,确定各节点和图纸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5)综合各专业和设计的意见确定最终施工图。

6)定好管线图后利用BIM软件自动完成对相应建筑结构墙体的掏洞,洞口进行编号,注明洞口尺寸、位置、标高等详细信息,施工中对照图纸,审查图纸中的错误。

7)施工过程中随时参照节点详图和视点报告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检查,直到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1.2 利用Navisworks实现复杂的信息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完成以上过程需要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跟踪和总结。利用Navisworks中的相关功能配合上述工作流程,形成了一套问题和信息的处理机制。以某工程中实际存在的一处地下室风管与剪力墙的碰撞为例,发现该问题后立即保存视点并添加了注释对问题和调整方案进行说明,此时问题处于“新建”状态,见图1。

图1 发现问题“新建”

然后在各专业交底会上,对此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说明,听取各专业意见并确定最终解决方案后,此问题处于活动状态,见图2。

图2 确定解决方案“活动”

以上方案经设计确认并最终体现在施工图上后,此问题处于“已审核”状态;在施工过程中对此问题进行检查,直到施工队按要求完成该节点处的工作符合要求,该问题最终处于“已解决”状态。在工程进行中,我们可以随时生成碰撞报告,清晰地看到每个问题都处于什么状态,实现问题不遗漏以及问题的全程跟踪。

2 结论

通过上述流程,项目现场对管线安装的问题实现了提前发现、提前处理、全程跟踪,完整记录,从而加快了项目进度,节约了成本并且提高了项目的使用功能,项目品质得到了提升。当然解决管线碰撞问题还只是BIM能够实现的最简单最根本的功能,如果BIM的理念能够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得到项目各参与方充分的应用,那么带来的将是建筑业整体的技术进步。

猜你喜欢
视点图纸管线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基于Android的移动GIS管线应用设计与实现
模具图纸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环境视点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匀质地下管线大变形的控制微分方程及其近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