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杂志的对俄传播探索

2015-01-19 07:17房瑞和
中国期刊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伙伴杂志社杂志

房瑞和

《伙伴》杂志的对俄传播探索

房瑞和

《伙伴》封面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的确立标志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定,两国多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国新办主管、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对俄罗斯全面发行的唯一“时政类”综合期刊《伙伴》也因此而诞生。作为对外传播的外文期刊,其读者群体在境外,长远发展在境外,作用影响在境外。十几年来,《伙伴》杂志在实现境外落地、境外印刷、境外发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真正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一、对俄传播中的不同角色

1.作为民间友好的使者

2012年10月的一个深夜,已经沉睡在梦乡中的伙伴杂志社副总编姜洋,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震醒……,一个俄罗斯媒体记者急切求助的电话从俄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传来:“我母亲在北京病危,请您给予帮助……”俄远东《金角报》记者达尼亚的母亲在北京陪同来华留学的女儿,突患心脏病,情况十分危急。姜洋连夜向杂志社领导通报情况后,一边用电话与北京急救中心联系,一边通过各种方式订购去北京的机票,在哈尔滨机场的配合下,于第二天搭乘最早的航班飞往北京,匆忙赶到老人居住的地方,但由于病情急发,在到达的三个小时前老人已经去世了。她们又迅速与俄驻华使馆及北京殡仪馆联系,在俄罗斯亲人到达前,老人遗体已经得到了妥当的安置,按照俄罗斯人的习俗需要带遗体回国安葬,经过多方协调后,由于各种原因在当地进行了火化处理。达尼亚说:“《伙伴》杂志不但让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善良、真诚的传统美德……”2013年6月,来华参展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知名画家别列维斯科安那多里·伊万诺维奇,因年事已高劳累过度,加之气候不适,在哈旧病复发,由于语言不通就找到《伙伴》请求援助,副总编姜洋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哈市较好的医院安排住院治疗。在以后的十几天里,姜洋如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每天陪护照料,由于饮食不习惯,她就让母亲在家做一些俄罗斯人喜欢的饭菜一同送到医院。待其病情好转后,又联系莫斯科改签返程机票,并亲自送上飞机。归国后,伊万诺维奇讲述了他在中国患病并得到及时热情救助的亲身经历后,家人及同事很受感动,俄罗斯画家协会发来了感谢信,姜洋也被俄中友好协会授予“俄中友好使者”荣誉。近几年来,俄罗斯脑瘫患儿来中国求医的不断增多,有的就找到《伙伴》帮助联系。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杂志社为俄罗斯患儿联系住宿购药、住院治疗等180余人次,被俄罗斯民众亲切地称为“值得信任的好朋友、好伙伴”。在中俄民间友好交往中,《伙伴》杂志用自身的影响和魅力,用真情实意和良好美德赢得了俄罗斯友人的高度赞誉,谱写了一曲中俄民间友好相助、乐善好施的友谊赞歌。

2.作为官方沟通的桥梁

2005年9月14日上午,在使馆接待大厅,一位高个子的俄罗斯人向杂志社社长走了过来,自我介绍说:“我是驻华大使谢尔盖耶维奇·拉佐夫,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见面。”在畅谈交流中,拉佐夫大使亲切地说:“你们是我到中国后会见的第一个媒体,因我刚到中国,有很多事情都不够了解,但我很喜欢《伙伴》这本杂志,她是巩固俄中两国人民友谊、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载体。我们两国之间需要太多的了解和交流,特别是对青少年和普通民众,他们对发展的中国的了解还只是局限在浅层次上,只知道中国人多、用筷子吃饭……俄中是两个贸易大国,作为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需要有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希望你们借助中俄友好合作发展的大好时机,发挥优势,让更多的俄罗斯民众,全面深入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个俄罗斯驻华最高使节、一个小小杂志社的社长,宾主在友好和睦的氛围中,畅谈中俄友好发展关系、文化经贸交流、两国民众交往的期盼与希望。原定半个小时的会见,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仍余兴未尽……

2006年1月7日,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带领的5人代表团,刚参加完第七届哈尔滨国际冰雪博览会开幕式,在工作日程安排之外,额外要求到伙伴杂志社看看。在以后的几年里,曾先后三次到杂志社访问,并把《伙伴》杂志作为俄中友协的好朋友、好伙伴,每年新年都来信函祝福。原俄罗斯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穆拉夫斯基、继任总领事波德别列兹科,及俄科学院院士、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米亚斯尼科夫,俄中友协副主席伊万诺夫都曾多次访问伙伴杂志社,给予《伙伴》杂志很高的评价,并为《伙伴》撰写稿件,提供信息。

2007年5月,俄罗斯圣彼得堡政府多次通过在俄华人联合会联系伙伴杂志社,建议以《伙伴》杂志为桥梁,构建中俄企业互动平台,进行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在俄罗斯“中国年”启动仪式后,圣彼得堡政府外联委与伙伴杂志社达成了“资源共享、信息互换”的合作协议,共同结成“中俄文化、经贸合作伙伴”,并以政府的名义为中国伙伴杂志社下发了委托书,合作出版了《圣彼得堡经贸信息专刊》。

3.作为经贸文化交流的载体

2006年8月,《伙伴》作为第九届哈尔滨国际汽车博览会协办单位,利用20个版面全面报道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宣传了目前国内汽车的品牌及在世界的影响。刊后的几个月里,先后有俄罗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阿木尔洲、赤塔、哈巴及莫斯科等地的23家企业客商纷纷来电、来函,询问中国家用小汽车的价格及购买方式,我们向有关厂家和代理商进行了推介。

2009年中国哈洽会期间,《伙伴》在第6期,介绍了中国美食“锅包肉”,参加哈洽会的俄罗斯客商拿着《伙伴》杂志到会展中心附近的饭店品尝锅包肉,在短短几天里,有一家饭店仅锅包肉就卖出了一千多盘,《黑龙江报》对此事做了详细报道。通过全面系统的宣传,使《伙伴》杂志在对俄传播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进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十几年来,《伙伴》在做好对俄出版发行的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部分外宣品翻译工作。2005年4月,由我国驻俄大使馆委托、外交部指派,伙伴杂志社承担了钱其琛同志《外交十记》22万字俄文版翻译工作,在一个半月时间里,集中翻译骨干力量昼夜工作,保证了《外交十记》在俄按时出版,受到了钱其琛同志和驻俄使馆的赞扬。同年,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杂志社负责翻译了由中国的人民出版社和俄罗斯欧亚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历史的瞬间》一书,并作为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的礼物,赠送给了原苏联老红军战士。

二、打造对俄外宣期刊特色

特色一:让俄罗斯人参与办刊。为了打造自身品牌特色,2002年至2010年的八年间,《伙伴》杂志进行了六次较大的改版。首先完善了风格设计,针对其面对俄罗斯读者的特点,参照俄罗斯期刊标准水平,先后八次征求国内外设计专家的审评意见,形成《伙伴》独有的风格特色。随后又调整了内容比例,利用读者来信来访、实地问卷、走访调查等形式,全面征求俄罗斯读者意见,在此基础上,加大俄罗斯读者稿件采用数量,增强了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为了办好俄文期刊,杂志社调动俄籍翻译人员的积极性,大胆启用俄罗斯籍人员参与办刊。把两名外籍翻译纳入杂志社一体化管理,在选题策划、内容编排、制作设计等方面,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期刊译文质量更规范、语法内容更贴近俄罗斯读者的阅读习惯,得到了俄罗斯政府及读者的高度评价。

特色二:以俄罗斯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根据调查,每年到中国求学、工作、旅游、发展事业的俄罗斯人都在60~100万左右,仅黑龙江省就有20万之多,在上海、广州、新疆、黑龙江等省市形成了固定的俄罗斯人聚集场所。针对这样一个群体,《伙伴》设置了“俄罗斯人在中国”栏目,集中介绍俄罗斯各界人士在中国的婚恋生活、工作现状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通过俄罗斯人的视角来展示中国的发展变化和民间友好,从不同侧面观察中国、感知中国。在这个栏目中每期都有2-3篇俄罗斯读者亲身感受中国发展和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生活的文章。

特色三:地域文化与特色旅游相融合。“文化中国”“游走中国”栏目,系统地向俄罗斯读者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胜地,既表现传统文化又展示现代文明。针对俄罗斯人爱好旅游的特点,2006年,《伙伴》以每期一景的形式介绍了海南三亚风光,通过一年的系统宣传,三亚被俄罗斯人称为度假休闲的“后花园”。在介绍每个城市地域特色的同时,也结合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和资源优势,并配合特色美食、旅游线路、艺术经典等。在表现形式上,采用散文、游记等多种形式,使宣传内容具有参照性和实用性。

特色四:寓教于乐的汉语学习方式。互动栏目“你好俄罗斯”“学汉语”,用通俗的语言形式、趣味的引导手法普及汉语知识,做到新媒体与新语言嫁接、生活用语与工作用语融合、传统语言与现代语言对照。让俄罗斯读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现代生活。在杂志社举办的四届中俄青年伙伴联谊赛活动中,中俄青年参照《伙伴》“学汉语”栏目内容,进行汉俄双语对话演讲。莫斯科1948汉语学校及远东国立学院,将《伙伴》杂志版面剪辑制成教学校报张贴在墙上供学生学习参考。这些针对性栏目的设置和实用性内容的选编,使《伙伴》杂志在汉语普及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005-2009年,在东北地区举办的几届俄语大赛活动中,《伙伴》刊登的部分文章被纳入了竞赛试题,俄语院校的学生读者也越来越多。一位俄罗斯在校的学生说:“我是通过《伙伴》杂志,学习到了一些中国成语故事、民间轶事、中国现代通俗用语。”

三、发展中的有益做法

借船出海,迈开脚步走出去,实现在对象国身份、地位的合法化。为了实现《伙伴》在俄罗斯合法发行,2005年初,杂志社先后考察了俄罗斯赤塔州、阿木尔州、莫斯科及俄远东滨海边疆区等9个地区及21家相关企业、媒体及文化出版公司,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论证、协商洽谈,最后与华人在俄创办的欧亚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2005年11月,《伙伴》杂志获得了使用权100年的俄罗斯国家刊号,取得了在俄罗斯的合法发行权。2006年1月,正式进入俄罗斯国家发行主渠道,刊入《俄罗斯国家邮局报刊征订大全》,这也是当年我国在俄唯一获得对象国合法出版发行权并由中国政府主办的俄文期刊,真正实现了《伙伴》杂志在对象国公开合法发行的重大突破。

借机发力,形成网络走起来,实现在对象国发行、发展全面开花。为了抢占建立境外文化传播阵地,也为《伙伴》在俄本土化出版长远发展,2006年,《伙伴》杂志在俄罗斯设立了首个发行办事机构,并以莫斯科为中心,全面开展多渠道辐射发行。当年就在圣彼得堡及白俄罗斯、乌克兰等部分独联体国家及俄远东主要地区和城市建立发行网点957个。到2010年,又分别在俄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主要城市设立了发行联络机构,在俄发行网点也拓展到了1530余个,发行范围覆盖了俄境内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斯科等57个主要地区和城市。并在俄罗斯上层政府部门、各大企业社团、文化场所、学汉语专业院校、涉外酒店宾馆、富人社区等场所也大范围铺开宣传。2012年在国新办的支持下,《伙伴》又针对蒙古族聚集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发行,发行范围也增加到67个主要城市,发行网络增加到1700多个,发行数量也由6000册增加到上万册。2013年,伙伴出版传媒公司又在俄罗斯注册,可根据我国对外传播需要,开展图书出版、文化交流、文化产品展示输出、企业合作洽谈等业务,为我文化产业产品走出去搭建了有利平台和媒介通道,形成了境内外互动发展的稳定基础。

借势登高,本土印刷,实现地空发行立体化。在对俄扩大发行的基础上,2008年,在俄时代发展公司的协助下,《伙伴》杂志陆续在中俄部分航班及中俄客运火车、汽车上铺开发行。2011年6月,一位参加哈洽会的俄罗斯客人走进了伙伴杂志社,他就是代理俄远东《国家经贸》《千年》《我们的生意》等四本杂志发行的CHT文化公司经理巴亚金。他说:“我从2008年就开始收集关注《伙伴》杂志,已经有几年了,很喜欢这本杂志,也是通过她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现代发展变化,我想与你们合作,协商《伙伴》在俄发行及广告代理。”经过三个昼夜的反复商谈,最后以部分广告版面置换印刷补贴及发行费用的形式,达成了《伙伴》在俄印刷及广告、发行代理合作协议。2012年2月,《伙伴》在俄远东边疆区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实现了本土印刷。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扩展广告市场,2013年8月,《伙伴》在俄远东航空公司11条航线、20余架飞机上摆放宣传,实现了本土印刷、地面空中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伙伴杂志社;本文摘自《对外传播》2014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伙伴杂志社杂志
伙伴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新伙伴
《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社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杂志介绍
我的好伙伴“苍苍”
《汽车电器》杂志社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