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

2015-01-20 06:13晓莺见超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建工钢构土建

晓莺+见超

“云南建工”是国内建筑业界的知名品牌,2013年完成总产值434.23亿元,完成竣工面积828.1万平方米,2010年至2013年,集团公司连续四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杂志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行榜。

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是云南建工集团控股的钢结构专业化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近两亿元,目前拥有杨林、曲靖2个钢结构制作加工基地,总投资9亿元,是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的核心资产,是云南建工集团做强做大钢结构产业的战略依托。

2013、2014年,云南建工钢构公司飞速发展,无论从项目经营,到整个队伍的管理建设,再到品牌的提升,及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等等,其发展都是跨越式的,成为建筑钢结构领域的后起之秀。金秋九月,在2014年度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工作会议上,记者有幸见到了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华,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

记者:钢结构企业在我国对比较年轻,企业的领导一般都是土建过来的,您是怎么走上钢构企业领导岗位的?

魏总:我是学安装的,1995年参加工作,是六公司专门从学校里要来的,现在近19年了。到公司以后,我搞了半年的土建。1996年六公司有一个大的安装项目让我负责,这是第一次踏出校门独立承担项目。那时我又是项目经理,又是资料员,又是施工员、又是核算员,那个项目的全部岗位我都负责过。安装干了七年,又从事土建,土建干了十年多,之后调到钢构公司。我干过的岗位还包括基层的工会主席,基层的书记,基层的主任,我是每一个岗位都干过。我来钢构公司之前曾在云南二建当副总,后来又调到五建当总经理。

我幸运的涉及了三个专业,先是安装,后是土建,现在转为钢构,这些丰富的经历和阅历是我的宝贵财富。经历的东西比较多,思考的问题也就比较多,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项,爱一项,深入一项,用心去做,不是按部就班。无论何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你就有体会,就会从中提炼很多东西……

当初来到钢构公司的时候,我对钢构公司只是有所了解。既然来到了钢结构公司,就要学它,爱它,干好它。我2012年8月30日过来的,刚满两年。

记者:咱们云南建工的钢构公司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魏总:公司是2009年底成立。当时,云南建工集团有这方面的人才队伍,并看好钢构市场未来的发展,集团把所有的钢构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人力、市场、管理资源、技术等全部整合。我是钢结构第二任董事长,第一任是我们现在集团的董事长。他当时是集团的总经理,兼任钢结构公司的董事长,因为集团很重视钢结构这块,应该说集团钢构的发展还是很顺利的。

如果云南建工钢构晚成立两年,就不是现在的状况,从市场到品牌都达不到今天的效果。天时地利人和及领导的眼光,整合的恰到好处。钢结构公司当时组建就买了六百亩地,原来计划一二期建完,投资九个亿,建立西南片区目前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当年设计、当年建厂当年就投产。

记者:有项目吗?

魏总:有项目,当时就是有些厂房,还有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时做比较低端的,年产值在四万吨左右,之后随着集团的一些助推,钢构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市场的认可,基本上做到了十万吨。

记者:在云南市场上还有别的省市跟我们竞争吗?

魏总:我们竞争最大的就是中建钢构和精工这几家大的钢构企业。像沪宁钢机是做高端的,我们云南公司跟沪宁钢机有合作,通过合作我们学习他的高超技术。所以我们也要走出去,把外部的一些市场逐步开拓挖掘出来。我们在发展板块上有一个战略布置和系统性的大考虑,应该说发展得还是蛮好的。

总体上看,全国的钢结构有些是萎缩的,包括大企业。我们云南建工钢构在市场前景不好的前提下,原计划是每年完成18万吨,今年到今天已经达到19万吨,估计要突破20万吨。我们2013年整个的经营额才是12万吨,今年现在已经达到19万吨了,2013和2014这两年,基本上在百分之百地增长,翻一番。现在我尽量说服集团领导推广钢结构体系,包括我们现在集团承接的政府主导的一些项目,能改成钢结构的就改成钢结构。领导基本已经同意,包括大的楼盘,集团开发的那几个大的楼盘都让建成钢结构,加上棚户区改造,很多也是用钢结构,我们的前景很好。

记者:都改成钢结构了,那土建公司吃什么?

魏总:现在我们是从大跨度,难度比较大的这些项目来改的。这个是市场的趋势,以后土建慢慢要萎缩下来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搞土建搞得比较多,但从事钢构以后我感觉土建的技术含量低,有些几乎是零技术。而钢结构不同,它的技术含量高,含金量也高,技术附加值也高。就钢结构来讲,不是每一个想搞钢结构就可以搞起来,它不是简单的事情。

记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工业化的趋势,现场施工会越来越少了。主体结构有钢结构公司做,维护结构有各种幕墙,土建最后就是个挖坑的事,企业发展艰难是必然的。

魏总:原来我搞土建时没涉入钢构领域,对它了解不够。现在进入钢构领域才感觉,若再继续建混凝土房,到处挖山,除了生态被破坏,还有污染。打混凝土,到处是灰。以后中国的建筑百年以后,几乎全部成了建筑垃圾场了。钢结构的好处是,在城里面加工出来,拿到项目上安装,以后不用它了,到时候拆迁出来,很多材料可以二次回收利用。另一个方面。现在的壮劳力几乎全部是独生子女,土建出力的累活他们这些人是不会干的。

现在人们对钢结构不接受是直观的,钢结构一吨、一个平方比钢筋混凝土贵了几十或者几百块钱,但算一下工期,至少缩短一半。前一阵我们有个商业中心,我们最快两天半一层,若用钢筋混凝土至少八到十天,还有用钢结构空间利用面积增大了。钢结构柱子小,钢筋混凝土都是大柱子,这样一算帐,他们整个7000个平方的商场,我拿钢结构优化下来,节省了60个平方。7000个平方就节约60个平方,60个平方,加上区位优势,能卖两万一个平方。那就一百多万,他算的只是钢结构贵了90多万。仅把这笔钱算进去,我还没有算财务费用,我还没有算钢材的价值有70%还在,而钢筋混凝土以后就没有了。

记者:我估计这个东西在启动的时候比较费劲,一旦真正发展起来还是挺迅猛的。

魏总:我相信,未来五年云南整个钢结构行业会有一个更加快速和更好的飞跃。我对钢结构充满了信心,可以说,钢结构事业大有可为。在这个前提下,若国家在整个大的钢结构的战略方针上再主导一下,行业领域再助推一下,那么地方实施的还会更快。

就钢结构的发展来看,21世纪的建筑应该是钢结构的建筑。在我们国家注重环保、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钢结构来说是个发展的好机会。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在西方国家,建筑不管那个城市都是有钢结构的,包括民宅、公共设施、超高层建筑等等,基本都是钢结构的。我们国家刚好在转折期,我们云南建工钢结构虽然起步较晚,但至少还是抓住了机遇。

高端产品 支撑品牌

记者:钢结构的厂房这一块是个低端产品,怎样的建筑才算钢结构的高端产品?

魏总:仅厂房来讲可以说是纯粹的低端产品。大的像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我个人看也就是一个中端产品,无非就是在工厂里加工出来,到现场把它吊装安起来。而一些高、大、难并且附加值高的绿色环保建筑,应该是高端产品了。企业做这样的建筑,它的技术难度大,附加值就高、含金量也高,一般的公司或人做不了。当别人干不了时你来做,那么你的效益空间会更大,支撑你的品牌效应会更强。所以我们的技术队伍,现在更多的是做些高端技术的项目,现在我们已经在逐步地涉入,认真地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实施了。

记者:我们也有自己的研发队伍是吗?

魏总:我们正在组建,并同时申报云南省的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若批准,是属于云南省政府行为,代表政府。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云南的钢结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我们可以把别人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对当前钢结构的新趋势、新发展有个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别人已经研究成熟的结构体系,成熟的工艺,我们只是按照我们的实际需要借鉴吸收就行。西方已经走了几百年,研究出成熟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重复的研究了。我感觉对国外的好东西,我们要多借鉴,拿过来转化,不能闭门造车。

我对我们云南钢构是这样规划要求的,做事要有大思路,有大视野。云南钢构和全国的钢构最大的差距是什么,相差多少年,我们要用多久来追赶和提升,提升到那个阶段,怎样尽量缩短差距,这都是我们钢结构公司需要考虑的。我有一个朋友,是个钢结构博士,他到美国深造,临行前我们深聊了一次,我请他帮我研究三个问题:一是美国西方国家的结构体系和我们中式的结构体系差距在什么地方,因为结构体系不一样其用钢量和用材料就不一样;二是美国“911”出事以后,他们对整个钢构防火怎么看待,现在是否有新的替代产品出来;三是钢构建筑的墙体材料这一块,美国有很多墙体材料,包括我国也需要好多墙体材料,我们是借鉴呢还是自己拼命的研究?怎样使整个墙体材料达到又轻、又防火、又环保且保温效果好,并不易开裂等等,我请他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去美国。

记者:集团对我们钢构公司有支持吗?

魏总:有,因为集团也有一些自己开发项目,也在大力推钢结构,有一些大的项目,原来做混凝土的现在做钢构了。包括集团的大楼,十几万平方的大楼全部都是钢结构,还有其他的一些大项目等。我们集团现在不单是建房子,还搞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是一个大盘子在运作。集团在全国五百强的两百九十几位,还是有点名气的。在云南省的特、大、难项目,都是由云南建工集团在做。我们钢结构这一块下一步也跟着集团走,第一个是集团内部的项目,第二个是集团外部。在国外,特别像东南亚、南亚、非洲、沙特,包括斯里兰卡、印度等,集团里面项目很多,我们自己的钢结构已经做到非洲的赤道几内亚了。

记者:云南建工走出去多久了?

魏总:我们走出去有二十多年了。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些国家跟我国接壤,中国的这些援助的项目就是云南建工去做的,方便。特别是老挝,老挝总理,中央里很多领导们见不到,我们集团的领导随时可以见,关系非常好。我们建工集团的海外业务,一个是东南亚、南亚,下一步的是中东,现在已经去了沙特,我们计划在沙特这一块布置中东市场。还有非洲已经过去多少年了,印度、斯里兰卡等我们也辐射出去了。

我们钢构下一步在云南的项目,以国内的项目为基础,然后就是跟着集团走出国门。我们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申报了一个钢构的总承包资质,这个资质全国只有16家。我们要让660亩的钢构基地发挥作用,真正做到西南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让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认识云南建工钢构。

在土建企业的经历,使我感觉国有企业更注重品质、品牌。拿项目经理的终身制来说,站在这个角度,肯定是质量第一,不能偷工减料,赚钱是第二位的。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地优化组合,精细运作,提高效率,最大化地保持利润。这一点,国企比民企的责任也许更大一些。

灾后重建  推广钢构

记者:这次云南地震听说您有一些想法,希望利用灾后重建在云南推广钢结构住宅?

魏总:我们公司,包括我们集团董事长对这次云南鲁甸、巧家地震的灾后重建,都很重视,跟省里的主要领导都表了态,灾后重建,我们国企担当。我本人就是昭通人,可以说,我们昭通老家祖祖辈辈都在建房子,但就是都没好房子住。像昭通这些地方,包括巧家和鲁甸,本身就比较贫穷,农村很多房子全部是土房,很多房子的墙是用土充的,北方讲叫夯土墙板。原来我小的时候也盖过,我们家要多建一点房才可找到媳妇,我初中的时候家里就让我挑土去充房。这样的房子,它的承重和受力都不行,地震一摇一晃,就倒了,倒下去要么砸伤人,要么被埋在里面。加之上面那些瓦砾什么的掉下来,都会伤人。所以我们集团陈董事长在动员会上说,震后重建,钢结构是好东西。

也就在地震之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我们的一位副省长在一起,我说我现在从事钢结构了,并不断地跟他说钢结构的优点、特点,钢结构的好处,特别是抗震效果好等等。所以地震后,我们的刘副省长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他在电话中对我说,“你赶快拿方案”!我们集团董事长也说赶快拿出方案,抓住这次地震的契机赶紧汇报。省领导说十万套民房倒塌了,你说你们来建,有多少钢结构。我们研究了方案,后面的项目又请陈董事长作了电话汇报。刚好那天有两个副省长在,关于原材料,他还特意打电话到昆钢落实,第二天在集团大楼上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灾后重建事宜。

记者:在遇到重大事情上,领导牵头很重要。但当地还是比较贫穷,农民负担得起吗?

魏总:我们拿出几个方案来,包括在下面搞的样板房。一个就是全部用钢结构建起来,包括钢结构主体和钢结构的墙体材料;还有就是用钢结构做主体,其它的材料尽可能当地化,因为当地化费用低。先建起几种模式,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

记者:这个机会利用得好。

魏总:利用这个机会搞钢结构住宅和灾后重建,一是作为国企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二是能够提供最低的价格。这是民生工程,作为我们云南建工那么大的企业,在关键时候要能体现大企业的实力。集团董事长要求我们用最低的价格,我们报了350块钱一个平方米的方案,100多平方米的住宅先用钢结构把主体建起来,其他的就根据农民的经济情况,采用当地的材料,由农民自己出工出力建设。这次机会,我们集团收获的不仅是农民的钢构项目,还取得了云南钢构市场未来的一个示范效应,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结构。

昭通这个重建项目就是不赚钱我们都要做,重建用钢构民居体系,我们钢构企业是最大的赢家。灾民也是赢家,因为工期特别快,昭通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在春节前必须要住进去,采用钢筋混凝土做是完不成的。因为山区,除了山还是山。

记者:现在开始做了吗?

魏总:现在正在统计有多少户人家需要建钢结构,政府还在不断地努力做工作。我们出标准,建样板,图纸就是十个样板房的图纸。

记者:这些图纸,根据地形什么的都能够适应吗?

魏总:都能够适应。重建的地方都是山区,山区的运输费用较高,有的地方车去不了的就要靠人工扛上去。我算了一下,他们优化下来,大概最重的构件还有230公斤。两个人都抬不了,要四个人。那个地方我开车80公里开了五个小时,都是山路,非常危险。有些地方你能看得到,但是要过去,要半天才能绕过去。为了适应这一特殊地理环境,我们做了统规统建,统规统建后,只剩下零星散户顾不上。我是昭通人,昭通这地方,地震基本上每年都有,一年地震四次,只是明显和不明显,大和小的问题。

记者:民居这块公司没有什么利润,下那么大的工夫值得吗?

魏总:这个工夫是值得下的,我们主要是考虑下一步云南整个240万套民居的改造。云南是个高烈度,危房比较多的地方,我们一方面看好这个市场,另一方面就是看重整个公益性设施,比如学校、医院,还有政府机关的房子,通过这次统建,在云南省造成一种大家认识钢结构的氛围。

这样我们等于抓住了两个机会,原来是政策在前,后面加上地震重建,现在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了。

迎难而上 开拓进取

记者:作为董事长,您感觉在钢结构的发展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魏总:说到问题,我认为钢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我们的思想上,是云南钢构公司员工思想意识还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大家很难用一个很高的思维来看待目前的钢构发展。因为钢构发展快,而我们思想还跟不上就会出现大问题。任务多,市场大,思想跟不上,行为就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进步。

记者:这个思想跟不上体现在什么地方?

魏总:首先是节奏感跟不上,很多人还是原来那种按部就班的常规节奏,现在发展快、速度快,大多数人就不适应,生产任务一压就更跟不上了,这是队伍最大的问题。还有就是思想僵化,有人就是想干一个项目挣点钱,再建一个项目再挣点钱。你讲要做大做强,要推动市场发展,当云南钢构市场的引领者,他们不感兴趣。好在公司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多,我们尽量调动年轻人的激情、动力和思想意识,这样整个团队的执行力能很快增强,企业跟市场的快速节奏基本合拍同步了。

记者:怎么叫同步?不同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魏总:若不同步,一是思想上存在问题,思想存在问题,思维存在问题,其行动就会存在问题。行动出现问题了,最后制约了事物的发展。比如我们以前做简单的工程,也不少挣钱,那为什么还要做高层,还要做火车站,都这么难做。细想一下,如果怕难都不做,传统的低端钢结构市场一旦萎缩,我们没有建造高端钢结构项目的能力,就会饿死。所以就要逼着自己去学,就算你说现在我工艺不成熟,我比别人做费劲,成本还高,但是我还是要把它做出来,那么下次你再干就比较好干了。就像第一次涉足超高层建筑一样的,很多人不理解,只想做厂房。现在我们坚持高端项目,挺过来也好了,加之现在有小厂子用很低的成本价跟你竞争,你不做高端最终是争不过小厂的。

记者:钢结构公司发展的瓶颈常常是人才的制约,您对人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魏总: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是我们自己培养,二就是挖一些人才。现在人才是比较困难的,我时常在想,现在钢结构行业应该说走在前面的大都是民营企业。那么我们国有企业,怎样引进民营企业的人才,把他用好,这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

记者:以前都是民营引咱们国企的人才,现在咱们国企要引民营企业的人才,这是很大的变化。

魏总:民营企业的这些人才,他的整个思维,包括他整个做事风格,和国有企业不一样,你怎么把国有和民营结合,把人才用好,是个大问题。现在很多走在前面的钢构企业大都是民企,除了中建钢构。那么我们引进人才,就要把他用好,把他放在重要的岗位,把他的智慧、他的能力这一切挖掘出来,让其作用显现出来。另外是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人才,我们边学边干,我们跟沪宁钢机合作新会展中心项目,除了跟他们学技术外,合作以后我们也有了业绩。我们靠他的品牌优势,强强合作,这样以来我们的品牌也提升了,可以说是双赢。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3362 (2015) 01-0056-04

猜你喜欢
建工钢构土建
建筑工程土建造价成本管理途径研究
土建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祁春山
一种大型钢构柱定位装置
论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上海建工局创设共青团“期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