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内涵与实践

2015-01-20 14:20侯天顺,党进谦
关键词:岩土工程名人

侯天顺,党进谦

摘 要:文章从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内涵与构成出发,以Terzaghi名人事迹为例,阐述了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目的,并提出了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23-03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大学教学,要求教师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年国家、省市级教改项目与精品课程建设层出不穷,但是收效甚微。过度的功利主义思想,遮蔽了人们的双眼,似乎人们更愿意“多拉快跑”搞“大跃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个人毕竟是极其渺小的,人们不应该、也不能完全割断历史搞“改天换地”的教学改革。另外,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速了其他领域的交流,人们过分崇拜西方社会工业革命以来取得的各种成果。在教育界,一些人大肆鼓吹西方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的先进,似乎要完全摒弃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要知道,完全的“拿来主义”会使人数典忘祖。

岩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求人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凡事实事求是。笔者主要从事土力学、基础工程方面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法,业已取得了不少成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学质量。结合岩土工程的特点,谈谈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法的内涵与实践,希望对推动岩土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内涵

感召,是一个来自于宗教视角下的观念,本意即感动与召唤。世俗观念中感召的特点:“(1)感召来源于个体自身;(2)感召是为个体或群体服务的;(3)感召可由个体的内省、反思、深思以及相关活动来识别;(4)感召的内涵意味着个人的目的感是能够实现个人成就感的”[1]。在世俗眼光中,人们一般比较赞同Dik与Duffy的观点:“感召指的是起源于自我并超越自我体验的一种超然的召唤,其目的是以能够体现或获得一种目的意识或有意义感的方式去践行一种特定的生活角色,且以他人导向的价值观和目标为主要的动机源。”[2]

所谓的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学习岩土名人事迹,感动与召唤大学生的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增强他们精神成果中理性的真善美的成分,引导他们进行个人修养、精神境界、道德追求的熏陶,从而增强其求学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感召是学校教育的集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很难用教条、形式、规则、概念固定下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所以尽管现代大学教育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缺点饱受诟病。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法,形式上是显性的,但影响却是隐性的,体现在师生交往的全过程中,本质上仍然体现在教师本人对学生的感召。

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有五个重要组成部分:(1)典型的岩土名人事迹。所选取的岩土名人,一定要是某领域的著名专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事迹具有典型性。(2)岩土名人本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的口碑。(3)岩土名人要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业界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理论家。(4)教师个人的感召魅力。岩土名人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其人其事需要通过教师精彩的语言与手势表达出来。教师必须在着装、思想、教学方式上具有与时俱进的气息,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认同感。(5)树立典范,自我醒悟,主动求学。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法不是要为某些专家学者歌功颂德,而是要通过讲授岩土名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感染后来者,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好的风气。最终目的,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求学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自发向上,不断进取,而不是现在的填鸭式或满堂灌教育。

二、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岩土工程与一代大师Terzaghi

回顾人类历史长河,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气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由此可见,古代人类最先接触到的物质是岩土,刀耕火种,岩土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见土地一直都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改朝换代、狼烟四起、频繁战乱造就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本质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一部岩土史。万物生发于土,又归藏于土,这是岩土真正伟大之处。岩土材料的不确定性及岩土工程问题中因果关系的破缺、互补率的破缺[4],导致西方的“智慧学”与东方的“道”在重大岩土工程定量预测方面仍然显得束手无策。清华大学一代教学名师陈仲颐曾说:“岩土工程问题就像中医看病,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所以,东方哲学的“整体论”与西方哲学“还原论”相互融合,可能为岩土工程大科学问题提供一条捷径。

在土力学的发展进程中,有无数先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史册中,也永远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Coulomb、Terzaghi、Darcy、Rankine、Mohr、Boussinesq、Taylor、Casagrande、Peck、Skempton、Roscoe、

Bjerrum、Leonards、Vesic、Janbu、Fredlund、黄文熙、沈珠江、卢肇钧、黄熙龄等人[5-10],让我们耳熟能详。其中,土力学创始人Terzaghi一生与岩土工程结下不解之缘,其坎坷而光荣的一生为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学科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时至今日,仍然让我们叹为观止。

Terzaghi于1883年10月2日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因视力缺陷未能参与海军。在格拉兹工业大学读机械工程学期间,却偏爱地质学、哲学、天文学等。当了一年义务兵之后,回母校主攻一年地质学,随后开始土建、地质类调查工作。“他认为土的性状之所以不能准确地预测,关键就在于不能明确地掌握地质条件与工程上的问题”。于是自筹经费,在美国开始了短暂而又漫长的两年现场调查。后来整理资料后发现,土性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强,跟预期目标差别较大,这使Terzaghi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紧接着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年,在付希海莫教授的引荐下,Terzaghi担任了土耳其工业学校的教授,通过综合、对比的研究方法,发现土性必须经过定量测定,随后进行了大量的系统土工试验。1921年,Terzaghi依据黏土试验成果发现了现代土力学的基本原理。1923年发表的压密理论,在192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力学会议上宣读后,使40岁的Terzaghi横空出世,立即蜚声全球。1925年,Terzaghi出版了闻名世界的第一本《Erdbaumechanik auf Bodenphysikalischer Grundlage》,象征着土力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了,是古典土力学诞生的标志。

1925年至1929年,Terzaghi居住美国,任教麻省理工学院,大量的研究论文、工程实践、演讲活动,彻底奠定了他在土力学界泰斗的位置。1930年,他应邀回归祖国。6年后,当选为国际土协主席,连任四届直至1957年。这一时期,岩土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理论与实践分离,假设脱离实际,为了研究而研究。1938年,由于战乱,Terzaghi移居美国,执教哈佛,将自己的研究工作推向了顶峰。

Terzaghi的一生,九获名誉博士称号,四获诺曼奖,四任国际土协主席。其丰功伟绩,已为世人所景仰。但更加重要的,是他一生追求真理与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曾预言:“土力学最凶顽的敌人,并不是否定土力学原理的人,因为现在这些人已经死掉了。危险的,恐怕是那些纯理论家在创建土力学‘原理时所造成的遗害,因为这一类人的工作从根本上破坏土力学所要达到的目的”。Terzaghi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思想与工作作风,已被Casagrande、Peck、Lambe等学术大家所继承,其思想必将泽被后世。

岩土工程界像Terzaghi这样知识渊博、道德高尚、勤奋刻苦、开拓创新的学者,不胜枚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代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技能教育(谋生教育),更应该关注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

(二)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目的

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主要有四个目的:(1)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之所以不想学、不愿学,从根本上讲还是缺乏学习兴趣。大学生头脑灵活、创新思维性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往往缺乏毅力、个人中心主义强烈、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另外缺乏专业素养。清华大学李广信教授的趣味土力学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寓教于乐,通过岩土名人事迹感召,既可以学习先驱们处理岩土工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还可以学习他们百折不挠、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2)树立远大理想。大学生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依赖性较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跟风性强。求学没有理想与压力,自然没有动力。康德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通过大量岩土名人事迹感召,可以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典范。典范是一种引领思考的方向,一种未来人生的光明指标。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典范,使他们怀抱热情献身事业,进而追求智慧,不断超越,与时俱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3)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岩土工程是一门半理论半经验学科,要求人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Terzaghi、黄文熙、沈珠江等人一再强调科学实验与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充分说明了实践对岩土工程学科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如果弄虚作假、本末倒置,国家发展与学科建设都会遭受巨大损失。岩土工程学科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纯理论家。(4)掌握岩土工程学科工作思路。岩土材料的复杂性与工程条件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岩土工程定量预测的复杂性。基于西方还原论思想的岩土工程工作方法,往往使人陷入难以自拔的深渊。大学生辨识能力很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抛砖引玉,教学生一些系统论的思想。

(三)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笔者在过去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反复思索,反复实践,初步发现名人感召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有一定作用。

1.课堂名人事迹感召法。每次课后让学生上网搜集一些岩土名人事迹,做成PPT,下次上课随机抽取学生上台短暂演讲,随后结合教学内容给予点评。比如,讲到土的压缩性这一节,课前3分钟可以找学生介绍一下Terzaghi的学术贡献。教师话锋一转,讲解Terzaghi生平,以及如何发现饱和土一维渗流固结理论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再比如,讲到土的抗剪强度这一节,就可以讲讲库伦是如何发现土的剪切破坏规律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相应的故事情节,从而转向正题,学生更容易接受。

2.视频教学感召法。教师提前准备一段3—10分钟的录像资料,提出若干思考问题,上课播放,然后回答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会处于一定紧张状态,求知欲望更加浓烈。可以是一些岩土名人的纪录片、生平评价,也可以是某些工程事故视频,甚至包括一些三维动画。

3.头脑风暴教学法。教师根据班级人数事先划分小组,提出问题,待演讲或视频过后,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小组的意见,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发言。

以前教学,没有采取类似措施,发现只有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才敢问问题。后来,实施了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法,笔者明显感到学生求学兴趣高涨,主动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成绩普遍有所提高。而且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敢于问问题,还有少数学生甚至还追到家中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这些方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当然,笔者教育教学资历尚浅,经验还很缺乏,加之岩土工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这些教育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探索。

三、结论

第一,在介绍了世俗观念下感召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典型的岩土名人事迹,岩土名人本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岩土名人要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个人要具有感召魅力,激发大学生求学主观能动性。

第二,岩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岩土史。东方哲学的“整体论”与西方哲学“还原论”相互融合,可能为岩土工程大科学问题提供一条捷径。以Terzaghi名人事迹为例,介绍了岩土工程名人感召式教学法的实践方法,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实事求是精神、掌握岩土学科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2]赵小云,郭成.感召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1).

[3]高俊霞.教师感召权威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8).[4]李广信.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M].北京:人民交

通出版社,2010.

[5]吉见吉昭.太沙基与土力学[J].岩土工程学报,1981,(3).[6]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卡萨格兰德教授逝世[J].岩土工

程学报,1981,(4).

[7]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黄文熙教授与我国岩土工程学[J].岩土工程学报,1989,(2).

[8]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沉痛悼念沈珠江先生[J].岩土工程学报,2006,(10).

[9]沈珠江.理论土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10]Bjerrum,L.et al.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Soil Mechanics[M].New York:John Wiley,1960.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名人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用新思路看沿岩土工程的发展
这些名人死的很“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