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在京启动

2015-01-21 16:05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心梗

编者·作者·读者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在京启动

3月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生命时报社支持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stemi项目)全国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部副部长周魁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韩雅玲院士,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张雁灵会长在讲话中对“中国急性心梗救治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该项目是多部门、多方面人员合作与协作的范例,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服务和救治体系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医生培训和公众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中国医师协会将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为项目开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认真组织落实,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焦雅辉处长在会上呼吁:“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且发病年龄正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缺少衔接、整合,因此治疗效果不尽人意。霍勇教授主导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能把急救中心和有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资质的医院整合起来,提高了急性心梗救治的成功”。焦处长同时呼吁媒体和大众广泛积极参与,加强对社会和公众的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项目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发言中讲到: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从原来的30%降到5%以上,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能够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仍然远远不足,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政府的支持、专业救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以及公众认知度的提高,一起构筑起心梗救治的防线。

“无缝衔接”重在急诊

医疗急救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结果。陈玉国副院长认为,关键在于院前和医院的“无缝衔接”。急救、基层医院与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需要更便捷的信息沟通和建立患者转运的绿色通道。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刘红梅在会上表示,“120”力争做好急性心梗救治的排头兵,努力缩短指挥时间,10秒钟接听“120”电话,2分钟派出急救车辆,增强医院与急救中心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院前心电图传输及早期预警,逐步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争分夺秒的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院内救治阶段。

传递“两个120”,需媒体接力

“医学专家们已经行动起来,为搭建高效的心梗救治体系费尽心力。而媒体的职责是传播,把医学专家精心烹制的心梗救治大餐送到读者手中。”生命时报社吴天红社长在发言中谈到,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和生命时报社联合打造了11月20日“心梗救治日”,利用视频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手段传递心梗救治的核心理念:胸痛胸闷速打“120”,抓紧黄金120分钟!

(中国医师协会 供稿)

猜你喜欢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心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中华医学会2017年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