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气肿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一例报告

2015-01-21 16:05谢静潘国忠张庆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神经症气肿气短

谢静 潘国忠 张庆军

病例讨论

纵隔气肿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一例报告

谢静 潘国忠 张庆军

作者单位:063009 河北省唐山市,河北联合大学基础医学院(谢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心内科(潘国忠);煤炭总医院心内科(张庆军)

纵隔气肿; 心血管神经症

1 病例资料

1.1 急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主因“间断心悸、气短1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情绪激动,大笑后出现心悸、气短,无明显喘憋症状,不伴有出汗,深吸气后及端坐位症状有所缓解,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并伴四肢麻木感,症状持续不缓解,于急诊就诊。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09次/min,查心肌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血常规、血凝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示:pH 7.58,二氧化碳分压21.0 mm Hg(1 mm Hg=0.133 Kpa),氧分压198.0 mm Hg,血清钾3.3 mmol/L。给予吸氧及倍他乐克、硝酸甘油、前列地尔、丹红等药物治疗,后仍间断出现心悸、气短,症状明显时多次复查心电图,但均“未见异常”。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左叶小结节,急诊以“心血管神经症”收入院。

1.2 入院资料 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18次/min,脉搏78次/min,血压122/77 mm Hg,自主体位,神志清楚,神情焦虑,对答切题,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发绀,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min,心律规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入院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9.1×109/L,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 236×109/L,中性粒细胞(%)48.7%;心肌酶学:正常;血凝:正常;尿常规:白细胞(+-),尿酮体(+),尿胆原(+-);血生化:总蛋白 61.1 g/L,白蛋白 39.4 g/L,总胆红素22.3 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 12 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入院4 h胸部CT示:纵隔气肿,右肺尖胸膜下斑片影,不除外陈旧胸膜病变。

1.4 住院情况 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预防感染、镇静等治疗,患者心悸、气短症状明显好转。入院后第4天复查胸部CT提示纵隔气肿基本吸收,右肺尖胸膜下斑片影较前无显著变化。后病情好转出院。

2 讨论

纵隔气肿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外界气体进入纵隔区域,以致纵隔内重要脏器如大血管、气管、食管、心脏等被较高压力的气体所包绕,可引起皮下气肿甚至颜面部肿胀[1]。大部分纵隔气肿是有原因的,常见的先兆因素有:胸外严重钝挫伤、饮酒或暴饮暴食后恶心呕吐、支气管哮喘、剧烈咳嗽、吞食异物等。柯昌康等[2]报道了102例首发表现为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皮下气肿的95例(93%)、胸骨后不适 87例(85%)、气短 62例(61%)、发热43例(42%)、呕吐 38例(37%)、颜面部肿胀 21例(20%)、呼吸困难18例(18%)、吞咽困难9例(9%),约67%的患者合并3种或3种以上常见症状。

心血管神经症是指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综合征,患者通常情况下伴有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属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所描述的神经紊乱。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自主神经症状,涉及到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等方面,如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及气短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心动过速的现象[3]。邸龙辉等[4]对60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中高血压365例、心血管神经症84例、X综合征41例、心瓣膜病26例,结果发现,高血压、心血管神经症、X综合征、心瓣膜病为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主要病因。通常情况下,根据患者心血管功能失调症状较多,同时又缺少阳性体征并伴有神经症表现,经心血管方面的观察与医疗器械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考虑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但必须尽可能将器质性心脏病排除,以防误诊。

本例患者以心悸、气短为主要表现,在急诊时心率偏快,无明显阳性体征,X线胸片未提示纵隔气肿,心电图正常,心肌酶学、甲功及心脏超声等检查均正常,经控制心室率、扩冠、改善循环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故未能在第一时间明确诊断,直到入院后经胸部CT证实。但本例患者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大笑史,故在临床工作中接诊此类患者除应仔细行体格检查外,还应结合病史,如果胸片与症状、体征不相符,应尽早完善胸部CT检查来协助诊断。

大笑导致的纵隔气肿属于原发性自发性纵隔气肿,目前认为其病理生理机制是肺实质内肺泡破裂引起间质气肿,积气沿支气管周围及血管周围间隙达到纵隔,纵隔气肿可经筋膜间隙进入皮下组织,也可通过纵隔胸膜导致气胸,还可向腹膜后间隙及腹腔扩散等。其治疗方案取决于气体量多少、有无合并气胸、有无空气填塞综合征等[5]。本例患者纵隔气肿气体量少,不合并气胸,予吸氧、卧床休息等对症治疗4日后复查胸部CT示气体已自行吸收。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可增加纵隔内氧浓度,有利于气肿消散[6]。如果气体量大,则需穿刺抽气或切开排气等治疗;如果合并气胸,则需视情况行患侧闭式胸腔引流[7]。本例患者以心悸、气短为主要表现,未能第一时间明确诊断,而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因此,应追溯病史,对于存在哮喘、剧烈咳嗽、大笑、剧烈恶心呕吐、吞食异物病史的患者,以心血管功能失调症状为表现,但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在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应尽早完善胸部CT来协助诊断。

[1]Sogut O,Cevik M,Boleken ME.Pneumomediastinum and subcutaneous emphysema due to blunt neck injury: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nre.J Pak Med Assoc,2011,61:702-704.

[2]柯昌康,倪云峰,卢强,等.纵隔气肿102例临床特征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4-126.

[3]王辉涛,章从金.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研究.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305-1306.

[4]邸龙辉,游向东,胡志,等.冠脉造影正常心电图提示缺血改变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80-183.

[5]Spencer S.石应康,译.胸心外科学(上卷).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7.

[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122.

[7]李辉.现代胸外科急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5-476.

Mediastinal emphysema misdiagnosed as cardiovascular neurosis:one case report

Mediastinal emphysema; Cardiovascular neurosis

潘国忠,E-mail:panguozhong108@sina.com

10.3969/j.issn.1672-5301.2015.04.023

R564+.3

B

1672-5301(2015)04-0378-02

2014-11-19)

猜你喜欢
神经症气肿气短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反刍动物气肿疽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精神科医院门诊患者SCL—90测验结果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根管治疗并发皮下气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