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还需配套措施跟进

2015-01-21 19:44曹灿辉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终身制教师资格定期

曹灿辉

据中广网消息,从今年开始,安徽将试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对在职教师试点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无独有偶,北京市也在随后不久下发相关文件,试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据《现代教育报》报道,北京市教委日前下发《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试行)》,从2016年起,北京市将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每5年为一个注册周期,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2015年9月起,北京市将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改革后的统考将增设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等科目考查。

在几乎一劳永逸的入职评定机制下,教师身份固化,缺乏自主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动力,难免产生职业倦怠,致使观念僵滞,惰性滋长,同时也会导致行业换血能力过低,人才更新速度缓慢,教育方式僵化,教改也将遭遇内在阻力。而如果能定期更新资格认证,以动态考核与流动管理治理沉疴,将有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如今,一些地方试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值得鼓励和期待。不过,在制度层面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并不难,难的是五年一次的教师资格考核如何设计,考核内容是什么,考核标准如何制订,谁来当“主考官”。这些问题都值得讨论。笔者认为,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除了修订相关政策,还需更多配套措施的跟进。

第一,要设计公平、科学的考核体系。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师德、业务和教学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核。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考核体系不但要与整个教师评价体系密切挂钩,还要与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密切挂钩,对于“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机制,理应借助这一契机,进行彻底的改革。

第二,要科学设置考核机构,严格挑选主考人员。由于资格考核牵扯到教师的职业寿命和“饭碗”问题,因此必须由公正的考核机构和主考人员来主导教师资格考核。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公务员面试评审制度,由较高一级的政府部门组建考核机构,挑选考核评审专家,然后随机分派至各地进行资格考核,以回避“利益交错”。主考人员可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校长、教育专家、教师代表等组成,尽量避免主考人员成分过于单一,保证主考人员队伍的整体质量。

第三,要研究解决考核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尽管近年来教师的整体待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得不承认,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仍然不算太强,如果取消教师终身制,教师潜在的优势将受到冲击,此时如果教师各方面的待遇(薪酬、福利、社会地位等)未能得到全面改善,而单方面要求教师接受严格考核,那就极有可能反向迫使某些合格甚至优秀教师转行。另外,“5年一考”,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教师可能存在偏差。一些边远地区的在编教师数量少,教师水平整体不高,教师起点相对较低,如果采取“同一标准”考核,对贫困地区和边远农村地区的教师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如何既讲究公平,又兼顾区域实际,值得大家思考。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需要张弛有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教师资格的注册和考核必须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准确把握考核标准,确保客观公正;对于教育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避免产生师资不足等次生问题。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终身制教师资格定期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药品技术技能人才的终身制贯通培养模式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论工程质量“终身制”体系建设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教师资格将打破终身制 明年起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终身制面临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