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伟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

2015-01-22 08:30澜鲍宝生宋欣伟指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硬化症系统性体质

张 澜鲍宝生宋欣伟(指导)

·名老中医经验·

宋欣伟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

张 澜1鲍宝生2宋欣伟3(指导)

系统性硬化症;活血化瘀;益气温阳;燮理阴阳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以皮肤增厚或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心、肺、肾等脏器,预后差[1],女性多见,呈散发。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与遗传和环境[2]、血管病变、自身免疫、胶原合成异常等有关,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对该病的早期防治、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控制并发症等具有明显优势。该病归为中医“皮痹”范畴,但不止于皮,而及于五脏五体,因其有不同临床表现,故有“血痹”、“脉痹”、“肺痹”、“骨痹”、“痹证”、“虚劳”之说。《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痹证的外在条件。“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此五痹合而为病,基本概括了SSc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病理。

1 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 紧扣病因病机

宋教授认为该病的中医诊疗,首先要明确现代医学的诊断,再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疾病的证治。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生理功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证型、病证的转归和预后[3]。《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的强弱是发病的决定因素[4]。中医对“证”的治疗是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治本”,即“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5]。宋教授认为SSc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正气不足(肺气不足、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瘀血阻滞、脏腑功能失调之状况贯穿始终。以寒凝、血瘀、痰结、脉络受阻为其标,以肺、脾、肾之气虚、阳虚为其本,实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分肉失却温煦,而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邪毒阻络,客于肌肤之间,化为寒痰湿浊,流注肤腠脉络,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久之寒湿合风邪内侵,则累及多个脏腑,其核心病机[6]为血瘀,血行迟滞瘀阻,不能濡养四肢百骸、脏腑皮肉,继而出现皮肤硬化萎缩、关节僵直畸形、内脏功能减退等症状。

2 治法方药

SSc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大多较虚弱,扶正祛邪是治疗的总则和关键,通、补两法贯穿治疗之始终。临床上常以活血化瘀为主,适当配伍益气温阳、健脾壮肾补肺、清热解毒等治法,活血化瘀以改善血管障碍,益气温阳以调节免疫,注重阴阳平衡,共性之中予以个性,同时适当配合西医规范化治疗。早期诊治是决定疾病转归和预后的关键所在。

2.1 活血通脉 温补肺脾肾 宋教授认为该病常见脾肾阳虚、血瘀痰阻之象。患者素体正气不足,阳气虚弱,阳虚则寒,经脉气血为寒邪所凝闭,使血脉腠理收缩挛急,症见形寒怕冷,肢端冰冷,肌肤变硬,舌淡胖脉沉细;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故皮肤坚硬掐之不起、手指发紫,舌黯淡,脉迟涩。严重者可累及多脏器,如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肾危象、“西瓜胃”等,预防血栓及抗纤维化是必要的。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虚,生化无源,气血双亏则不能濡养肌肤筋脉;肺主气属卫,合皮毛而润泽肌肤,肺气亏虚,失却“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作用,故皮肤失其柔润,变硬如革,肤质干燥,甚至无汗。“久病多瘀”,瘀又可出现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逐渐累积加重,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临床可见形寒消瘦,肌肤甲错,麻木不仁,皮肤硬化等现象。故治疗时主以活血化瘀温通之法,上求益肺,中培脾土,下责温肾,常以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化裁而用之。

2.2 燮理阴阳 勿忘养阴 兼顾变证 古人云:“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宋教授认为,若遇舟楫难行,除淤拓道外,还需借助水势、风势。治病亦如此,活血通脉温补脾肺肾为主,兼以补益肺肾阴虚、润津液、填精髓。其意有三:一是因于络脉瘀阻,肌肤失于阴血之濡润而硬化、萎缩;二是因于“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其三,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在诸脏之中,皮痹与肺脏关系密切,尤其与肺阴的濡润功能密切相关,肺阴不足,则皮肤干枯、僵硬。肾阴为一身之元阴,肾阴充足则肺阴亦足。临床治疗防止过用辛燥,佐以柔阴之药如熟地、萸肉、天麦冬,或阴阳双补之肉苁蓉、菟丝子一类,以防温燥伤津,河床干涸,舟亦难行。瘀滞过久,或成变证,表现为局部皮肤破溃流脓,呈热毒蕴结之象。《内经·灵枢痈疽篇》云:“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此时可加用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配伍黄芪、乳香、没药等托毒生肌、化瘀解毒。

3 典型病例

韩某,女性,32岁,双手遇冷发白发紫8年,咳嗽气急3年。外院诊断“系统性硬化症”,查肺CT示间质性肺炎伴纤维化,予足量强的松、雷公藤多苷治疗,效欠佳。2011年4月18日来我院初诊,诉8余年来遇冷后反复出现双手发白发紫,双手及前臂皮肤进行性硬化,呈暗褐色伴蜡样光泽,双手指端发紫,可及多发浅溃疡,直径约0.2cm,有流脓;张口受限,鼻翼缩小变尖,伴咳嗽气急,活动后更甚,见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带涩。血沉55mm/h,CRP 49.9mg/ L,ANA:1:320(+),抗Sc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肺功能:①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②弥散功能中度减低。治以活血通络、补气温阳为主,配以宣肺化痰、清热解毒之法。拟方黄芪40g,白术30g,当归12g,红花15g,桃仁12g,赤芍、川芎各10g,鸡血藤30g,桂枝6g,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各10g,银花30g,连翘、浙贝各15g,积雪草30g,皂角刺20g。西药同前。服药2周后患者指尖脓液减少。此后,每2周复诊1次,在原方基础上稍作加减。服药2个月后(2011年6月23日)诉双手发白发紫现象缓解,皮肤硬化明显改善,指尖破溃脓止收口,皮温偏低,咳嗽偶有,时有便溏,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缓。查血沉:33mm/h,CRP 4.05mg/L。原方基础上,黄芪用量加至60g,再加附子、桂枝、鹿角霜、巴戟天、补骨脂、淫羊藿、制玉竹、制黄精之类温通脾肺肾之余,稍佐养阴,继服3个月后(2011年11月1日)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病变处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减轻,皮温恢复正常,皮肤变软,指尖未及明显流脓破溃,咳嗽气急不明显。复查血沉23mm/h,CRP 2.58mg/L。

按: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血得温而生,气得温而长。《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灵枢·刺节真邪篇》又曰:“寒与热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初诊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之类,方中以八珍辈补气活血,重用黄芪意为气行则血行,且能托毒生肌;桃仁、红花、鸡血藤增强活血化瘀,桂枝温通经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乳香、没药化瘀定痛。随症加减,共举疗效。而后,患者热毒稍去,肺脾肾虚、痰瘀渐见,故加温通脾肺肾之品,辅以滋阴填精之味。方中淫羊藿、补骨脂等药温肾壮阳强筋骨,玉竹、黄精补肾阴填精髓;附子、桂枝温经散寒,对血管及胶原代谢改善有一定的益处。多种治法有序组合,遣方用药主次分明,诸药配伍,补气活血而化瘀滞,宣化寒凝而通经络,且不忘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能获效。

[1]张晓慧,耿研,张卓莉.2013年系统性硬化病分类标准的问世将推动疾病诊治的发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1):60.

[2]朱薇.HLA-II类基因与系统性硬化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7,29(11):121-122,125.

[3]宋红谱.体质分析与辨证论治[J].中医研究,1998(4):11-12.

[4]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5]李成平,史立人.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J].福建中医药,1990,21(1):23-25.

[6]潘峰,郭建文.辨治疑难重病应重视核心病机与辨病论治[J].中医杂志,2011,52(14):1131-1131.

(收稿:2014-10-09 修回:2014-12-20)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2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杭州310000);3浙江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杭州 310000)

张澜,Tel:15088648194;E-mail:qianshang327@163.com

猜你喜欢
硬化症系统性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耳硬化症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耳内窥镜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