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索

2015-01-22 12:48□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河南省秸秆资源

□陈 琰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上千万人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农村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相契合,是解决“三农”问题可行的切入点。

一、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河南省是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较早的省份之一,多个县乡都是实施循环经济的典范。本文从农业生产行为以及产生的效果出发,构建可以反映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评级指标体系,定量研究河南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核心指标,全面准确反映农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输出和运行过程的复杂内容。因此要确定循环经济的总目标,然后将它分解为几个层次(系统),逐级发展、推导出各级子目标(系统),最后确定具体指标。

(一)农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根据河南省实际情况,参考现有文献[1~3],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从河南省农村的经济、社会、资源使用等五个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问题,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农村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指标(B1),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即农村社会生态系统输出终端的结果。二是社会发展指标(B2),主要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状况,也属于农村社会生态系统输出终端的结果。三是资源投入指标(B3),主要用来说明农村社会生态系统输入端的情况。四是资源循环利用指标(B4),用来体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系统内部资源利用的程度。五是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标(B5),反映农业发展中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的影响。

(二)指标的标准化。由于原始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为了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一是采用常见的zscore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公式是: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二是进行趋同化处理。因为在现在的评价体系当中,有些指标是正向指标即数值越大,反映农村循环经济的状况越好;有些指标是负向指标,该类指标越小越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循环经济的内涵来看,表征资源投入的四个指标以及恩格尔系数是负向指标,因此对它们进行取倒数处理。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权重的具体选择根据现有文献的估计,来确定权重[4~7],最终确定的权重见表1。

图1 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

二、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综合得分。农村循环经济综合指标的公式为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值,为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的结果见图1。从结果来看,总体上河南省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是在逐渐好转。但是在2009年以前,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确实令人堪忧,综合评价的数值为负。可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2009年之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改观,2009年~2011年,综合评价的数值由负转正。这和国家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是分不开的。而且从2010年的0.49到2011年的0.52,可以看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各个分项指标也呈现出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但是速度各有不同。具体而言,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资源投入指标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指标都呈上升趋势。而资源环境安全指标是一种时好时坏的状况。如果按照各分类指标的平均值排序,资源投入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环境安全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而且资源环境安全指标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值。从中不难看出,河南省的环境安全和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并不如人意。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提高其实主要是因为资源投入条件的改善,因此资源环境安全和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农村循环经济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总之,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的现状以及定量分析之后,不难发现,农村环境安全以及资源的循环使用是当前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难题。

表1 农村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

(二)现存不足。

1.农业增产依赖资源投入。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在土地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因而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高。化肥施用折纯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所表示的化肥施用强度不断提高就说明了这一点(见图2)。在大量使用化肥之后虽然人们短期看到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是长期来看,农产品、土壤以及水体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氮肥,会造成土壤酸化,这是造成我国土地酸化的主要原因。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企业将几十年前发达国家淘汰的肥料生产技术引进使用,将有害剧毒物质作为肥料的原料或辅料,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为了提高产量,农业生产中还大量使用农药。农药的大量使用,会使得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同时害虫的天敌由于农药的影响而数量减少,因此原本不重要的害虫成为猖獗性害虫,如棉铃虫、斑潜蝇等,成为危害棉花、蔬菜生产的重要害虫。

图2 河南省1990年~2011年化肥施用强度

2.农业能源利用率低。从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河南省的循环农业尚处于低水平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投入这三个分类指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资源循环利用和社会发展指标增速缓慢,数值很低,成为循环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表明当前河南省农业还依然主要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资源再循环利用链短,增值率低。资源环境安全指标始终为负值,这说明河南省农业资源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产业支撑,这可以从种植业的秸秆和畜牧业的畜禽粪便利用方式上得到佐证。目前,河南省畜禽粪便的总量超过亿吨,但主要利用方式是作为简单肥料,这种方式占畜禽粪便利用比例绝大部分。有学者测算,如果这些粪便全部用作沼气,那么当前的粪便利用率仅为15.06%。种植业秸秆总产量约3763.6万吨,秸秆总有效利用率为92.04%,焚烧7%~8%。主要利用方式以秸秆肥料化(直接还田+沤肥利用)为主,占总秸秆量的60%左右,而高效益再利用模式如过腹还田、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制碳等分别为30.9%、0.8%和0.2%左右,使秸秆的增值效益远远没有发挥。

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资源性投入包括灌溉水、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要素分析发现,影响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要素有化肥、农药投入量大,农膜回收率低,肥料生产效率降低。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化肥有效利用率从67.8%降低到目前的59.6%,导致了氮肥和磷肥的残留率很高,进一步恶化土壤环境和造成严重面源污染。而钾肥则呈现严重亏缺,亏缺率达到3~8倍,土壤结构失衡。农药的使用强度从0.74公斤/亩增长到0.89公斤/亩,成为农业清洁生产和产品品质提高的主要障碍。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回收率十年来基本保持在57%~58%,但地膜回收率几乎为零,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农田灌溉系数从0.882下降到0.869,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加大社会支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型

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在于,一是农业生产依赖高投入;二是农牧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三是整体环境脆弱。破解这些障碍的关键在于需要好的产业模式以及技术支撑。

社会发展指标其实从某些方面体现了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农机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自来水普及率。图3表示了这四项指标从1990年到2011年的变化情况,主坐标轴表示河南省农机总动力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次坐标轴表示恩格尔系数和自来水普及率。这四个指标除了恩格尔系数以外都是正向指标,从数据来看,农机总动力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恩格尔系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自来水普及率相对稳定,可见社会对农村发展的支持是在提升的。但是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到社会支持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由于数据等的限制,许多重要的指标并未包含在该项指标当中。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城乡在多方面有较大差别,比如,社会保障度。社会保障是体现了社会福利的支持能力,对于失业、养老、残障、医疗卫生、教育制度等的社会保险程度,是可持续发展的福利体现。但我国长期是农村支持城市发展,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尽管近几年有所好转,国家也在不断努力从制度上缩小社会福利的差别,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在短期就能够改善的事情。农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力度依然不够。

图3 历年社会发展指标

从传统农村发展模式转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转变并非轻而易举,除了广为宣传之外还需要外在的推动力,即要获取社会支持。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以碳循环为核心的双向物流体系。以秸秆为例,河南省是农作物大省,每年秸秆产量很大。但是秸秆回收利用是个大问题,因为秸秆主要是堆放在田间地头,且具有季节性和多样性,因此工业处理就很困难。如果能采用利益共享、就近回收、统一调配、共同配送等原则,建立开放的逆向物流回收网络,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就可以实现价值增值。另一方面就要强化法律保障机制。河南省是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较早的省份之一,早在2005年河南省鹤壁市就成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10个试点省市之一。2006年、2010年河南省政府又分别下发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的通知》。这些意见和方案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以及促进资源再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具体关于农村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循环农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是要有先进的产业作为支撑,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这就要根据河南省实际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包括产业重点、优先序列、建设布局等。同时,完善和制定一批法律、法规、政策等配套措施,如资源利用、废弃物加工利用、产业扶植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发展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因而关于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的立法一是要有专项立法,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法律框架,这是当务之急。二是立法过程中要注意综合性以及理念要科学。

四、结语

本文通过综合评价,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指出总体来讲,河南省的农村循环经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单个指标的分析,发现循环经济还不尽人意,特别是在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安全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为了能够改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社会支持的观点,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的号召。社会支持除了传统的政府帮扶之外,一放面可以借助河南省的物流先天优势发展以碳循环为核心的双向物流;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和约束性。

[1]马其芳,黄贤金,张丽君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以江苏省13个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108~114

[2]马其芳,黄贤金,彭补拙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891~899

[3]孙建卫,黄贤金,马其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3):508~512

[4]李娅婷,张妍.北京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09~112

[5]张建.农村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分析评价——以贵州省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111~116

[6]刘薇,张兆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44~547

[7]任平,周介铭,曾永明等.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108~112

[8]胡心洁.莫让土壤中了化肥的“毒”[N].河南日报,2013-4-22(6)

[9]耿维,胡林等.中国区域畜禽粪便能源潜力及总量控制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171~179

猜你喜欢
河南省秸秆资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