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2015-01-23 11:44郑军辽宁省葫芦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5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性疾病免疫抑制

郑军 (辽宁省葫芦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5000)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郑军 (辽宁省葫芦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5000)

猪瘟俗称 “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免疫预防是防治猪瘟的有效方法,针对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做以下几点分析。

1 疫苗问题

1.1 疫苗质量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可能是造成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

1.2 疫苗运输与保管

疫苗在运输及保管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操作,温度控制的不严格。

1.3 假劣疫苗

购入了假劣猪瘟疫苗、使用无生产批号疫苗、疫苗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其他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降低了疫苗效价。

1.4 人为因素

人为造成免疫密度偏低,一些防疫人员担心由于免疫反应带来的纠纷,不按规定免疫剂量足量注射,每个月的防疫补针不到位,免疫注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防疫员注射不换针头,从而造成相互感染。还有的注射时消毒不严,造成病毒的传播,以及使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2 免疫剂量问题

猪场在进行免疫时,生怕猪瘟疫苗产生抗体水平差、效价低,就尽量加大免疫剂量,认为剂量越大越好。免疫剂量过小,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剂量过大则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和免疫麻痹。有的猪场在免疫时,接种的次数过频,疫苗会中和已产生的抗体,使免疫抗体水平反而下降,影响了免疫效果。

3 免疫程序问题

养猪户对猪群的猪瘟抗体监测的意识认识低,不根据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结果造成盲目免疫注射。这样会出现:过早注射,影响免疫效果;过晚注射,造成免疫空档。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养户很难实行 “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仔猪多次买入,混合饲养,容易引起免疫注射不及时或忘记注射。

4 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和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易引起免疫失败。

4.1 免疫抑制性疾病

损伤免疫组织器官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淘汰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阳性的猪,防止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现象的发生。

4.2 混合感染

引发猪免投抑制的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胞体病,猪弓形体病等。同一栋猪舍的猪转入、转出时间不同,不同日龄的猪混饲;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使疾病复杂化,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抗体生成减少或无抗体。

5 饲养管理

养猪户自身专业知识少、素质不高、科学饲养意识不足、能力有限、造成饲养管理差。如圈舍潮湿、不卫生、不通风、不保温等。卫生差,生活区的垃圾不具备防护措施,未及时清理,不保持清洁。养殖用具不经常清洗,蝇虫乱飞。外来人员随时进入养殖区。无人看管、较混乱。发现疫病时,用具、料槽、水槽未消毒继续混用。发病料槽、水槽的未有效隔离、清洗。病、死猪未及时烧毁或深埋,用过的药品外包装随处乱扔,未统一放置并定期销毁。购进的仔猪未经过检疫,免疫情况不清楚,使病原体传入。未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疾病防疫药品投放、驱虫。空舍后,对猪舍未进行彻底的清扫,未刷净圈舍。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性疾病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17—2021 年湖南省规模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2021年上半年凉山州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2019 年平顶山市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细胞表型及TLR4的影响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