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技术与成果

2015-01-23 11:44王百菊辽宁省阜蒙县畜牧兽医局1231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阜蒙县围栏牧草

王百菊 (辽宁省阜蒙县畜牧兽医局 123100)

半干旱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技术与成果

王百菊 (辽宁省阜蒙县畜牧兽医局 123100)

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端,年平均降水量400~480mm,属半干旱气候。全县总面积937万亩,草原面积217万亩,低山丘陵草原占80%,沙化、退化草场81.6万亩,植被平均盖度为24%,是省内主要的沙尘发源地之一。2009年辽宁省政府组织实施了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至2014年6年的时间里,作为重点工程区,累计建设围栏221.97万延长米,围封退化草原79万亩,补播牧草52.4万亩。

在完成治理工程任务的同时,结合气候特点和本地条件,开展了半干旱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并成功运用于退化草原治理实践,植被恢复明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

1 技术措施

采取 “双围”、 “双播”、 “冬播与顶凌播种” 和 “等高环山播种”技术。

1.1 围栏技术

(1)用刺线、混凝土立柱进行草场工程围封,高度1.1m,立柱间距4~5m,围栏设5道刺线,间距200mm。

(2)沿工程围栏线路播种小叶锦鸡带,形成与工程围栏共建的生物围栏。

1.2 牧草补播改良技术

1.2.1 牧草品种选择

按照适宜补播品种能与当地优势品种相融共生的原则,依本地条件因地选草,主要有短期生长的草木樨,中期生长的沙打旺、敖汉苜蓿,长期生长的小叶锦鸡儿、荆条、二色胡枝子等品种。

1.2.2 补播方法及播种量

全部采用人工补播技术。

草本类牧草实行条播或撒播,播深1~2cm。条播行距20~30cm开沟,每延长米播种100~200粒,均匀分布;撒播用人工或撒播机将种子撒播在地表,每平方米300~500粒,均匀分布,然后覆土、踩踏。

灌木类牧草实行穴播,播深2~3cm。采用深挖-回填土-播种-覆土的播种方法,穴径30cm,株距0.5~1m,每穴10~20粒,均匀分布。

地势陡峭地块蚕蛹的草山草坡采用等高环山串带法,条播或穴播。用灌木类牧草串带,带宽3m。带间用草本牧草,带间距5m。

1.2.3 播种时间

根据地温和土壤温度决定。春、夏播种:地温达到10~12℃进行。冬播:地温在8℃以下,土壤湿度在60%以下进行。

1.3 牧草混合比例

根据利用年限决定混种比例:短期牧草与中期牧草按各占50%的比例混合,上繁草与下繁草按各占50%的比例播种。

2 取得的成果

2.1 冬播与顶凌播种技术解决了春旱问题

阜蒙县十年九旱,尤其春旱更为严重。针对春旱和地势高燥的环境特点,采用冬播或顶凌播种出苗早,低温炼苗促进良好的根系发育形成的壮苗,能够抵御春夏 “掐脖旱”,成苗率提高30%以上,提高牧草出苗率和保苗率。

冬播还解决了春、夏季播种的劳动力紧缺问题。冬播正是农闲季节,不与农业抢夺农时。

2.2 牧草 “双播”技术解决了牧草生长年限问题

多年生与一年生混合播种、上繁草与下繁草双层混播。短期牧草死亡后,中期牧草正值盛产期,中期牧草死亡后,长期牧草已经长成,不同生长年限牧草在长势和利用上起到了互补作用,实现了不同治理目标要求。从草原监测结果看,不仅增加了草原优质牧草品种,植被盖度也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80%左右。

2.3 “双围”技术解决了工程围栏使用年限问题

“双围”利用了灌木适应性强、易于繁茂的特点,在工程围栏的基础上,形成第二道防线—生物围栏,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围栏刺线老化后断开,草场开放的问题,增强了围栏的防护能力,提高了围栏利用年限,实现了围封目的。

2.4 等高环山播种技术促进了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草地资源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而且影响到各业生产的发展,顺坡耕作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之一。草山、草坡采用等高环山播种,牧草成长后能够拦截雨水,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阻断草原地表径流,降低水流速度,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植被,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阜蒙县围栏牧草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TBS围栏灭鼠技术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围栏
动物园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洗澡围栏
辽宁阜蒙县玉米主栽品种的筛选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