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东北奶牛奶量和品质的因素及措施

2015-01-23 11:44赵德彬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犊乳脂产奶量

赵德彬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畜牧站 161024)

浅析影响东北奶牛奶量和品质的因素及措施

赵德彬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畜牧站 161024)

东北地区环境优良,奶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奶业生产地区,近几年随着奶业发展迅速,东北奶业在全国的奶业产业布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原料奶,其产量及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奶业市场持续发展,尤其影响到养殖奶牛户的直接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奶牛的奶量和奶品质,已成为养殖户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由此,本文重点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奶牛奶量和奶品质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1 影响东北地区奶牛产奶量和品质的因素

1.1 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的牛产奶量和乳脂率会有很大差别,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有相同的饲养环境,相同的管理方式,但其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不同,所以选择好的奶牛品种是提高产奶量和奶品质的关键。

1.2 年龄与胎次因素

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头胎青年母牛产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其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下降,奶品质也会下降。一般来说,7~8胎以后的母牛不适合再留用。而奶牛第一次的产犊年龄对产奶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如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将会影响终生奶量。但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又减少经济利用期。

1.3 疾病因素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比较长,气温较低,对奶牛健康生长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在产奶期时,如果患上子宫炎,乳腺炎都会严重影响了牛奶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了奶牛户经济效益。

1.4 饲养管理因素

虽然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多,但科学研究证明,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是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营养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产奶量和奶品质。如日粮中精料多,粗料不足,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反之,提高粗料比例,降低日粮的能量水平,将影响乳蛋白含量。

1.5 环境因素

东北地区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会受到影响。如夏季气温过高,奶牛的呼吸、脉搏次数就会增加,减少采食量,产奶量下降,特别是高产牛和泌乳盛期牛,尤为敏感。而冬季没有了新鲜的饲料,以干草为主,又影响了奶牛的营养吸收。

2 提高产奶量和奶品质的措施

2.1 保持舍温

对于奶牛来说,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佳水平。这时奶牛吃的饲料少,引发疾病少。因此,保持牛舍正常温度十分必要。夏季注意防暑降温,时刻保持牛圈通风效果良好,尽可能让奶牛在室外活动。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做到牛舍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并维持8~16℃的室温,湿度以50~70%为宜。

2.2 适当的饲料标准

奶牛进入泌乳期后,要用优质的豆科类及水分量大的青贮玉米类饲料进行饲养,可以搭配青绿多汁饲料。喂精饲料时要观察奶牛的采食量及排便,如果发现奶牛有厌食现象,排出恶臭的粪便,就要减少精料,增加干草及多汁饲料量。可适当补充定量的添加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如果在冬季则增加15%的混合精料,以保持或提高产奶量。

2.3 饮足温水,适时补盐

必要的水分补充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奶牛每食1kg干饲料需水5L左右。水温控制8.5℃,不要过高,水温过高会影响奶牛的体质,从而影响产奶量。食盐是奶牛必需的物质。食盐的日供给量应视奶牛体重的大小和产奶量高低而定,一般每日供给50~100g。可设盐槽,让牛自由舐食。

2.4 日常科学管理

每天要保证2~3h的放牧时间,让奶牛充分运动,增加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提高牛奶的品质;要保持圈舍卫生,奶牛躺卧的地方,垫上软草。潮湿的地方,要撒些草木灰,既可消毒防病,又能吸潮除臭。及时清扫粪便,维持干燥环境;每天早晚要刷拭牛体一次,每年修蹄一次;适时做好育成牛初配工作,在育成奶18月龄时注意观察其母牛的发情情况,保证一年一胎的产犊间隔。

2.5 预防疾病

定期进行结核、布氏杆菌病的检查,春秋季时做好接种疫苗,时时监控奶牛的身体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乳房炎、营养代谢、传染病及寄生虫的侵害。

猜你喜欢
产犊乳脂产奶量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