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5-01-23 11:44杨映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消化酶周龄饲粮

杨映梅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畜牧兽医站 672100)

浅谈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

杨映梅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畜牧兽医站 672100)

在现代标准化生猪规模化养殖中仔猪早期断奶是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它能最大化发挥母猪的繁殖潜能,特别是提高了优良母猪的利用率,增加产仔窝数,提高养殖效益。仔猪腹泻是生产中最常见,也是仔猪培育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用的支出,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饲粮、环境、温度、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断奶后的仔猪发生腹泻现象。仔猪断奶后头7d腹泻发生率为0.6%,8~13d发生率为32%,14~17d腹泻发生率增至41.4%,到22~28d腹泻降至8.4%,死亡率高达20~30% (王放银,1998),仔猪腹泻已成为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是耐受过来的仔猪,也会发育不良 (形成僵猪的主要原因),影响仔猪日后的生产性能正常发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

1.1 疾病因素

疾病是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常见的疾病有传染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和普通内科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往往能引发仔猪腹泻,导致高死亡率。病毒性传染疾病主要以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导致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瘟等;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是埃希氏大肠杆菌病、黄痢、白痢、沙门氏菌、猪杆菌疾病、猪梭菌性肠炎、猪痢疾等;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是蛔虫、鞭虫、球虫、纤毛袋虫等;普通内科病主要是气温突变,寒冷刺激,阴雨连绵,湿度过大,营养缺乏,饲料霉变,或误食有毒物质及酸、碱、砷等化学药物等,都可以诱发或直接造成仔猪腹泻。其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最高,危害最严重。

1.2 早期断奶应激因素

早期断奶对仔猪是有应激性的。仔猪从出生到断奶一直生活在母猪身边,靠吮吸母乳维持需要。断奶后,仔猪不仅要适应由液体饲料 (或部分干饲料)向全部干饲料转换,同时由于母猪的突然离开,仔猪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应激,同时仔猪早期断奶不仅引起胃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同时也会造成胃肠道内各种腺体内消化酶活性同时降低,导致仔猪消化、吸收不良,引发腹泻。

1.3 仔猪自身的生理缺陷因素

1.3.1 消化器官功能不发达

仔猪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但其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造成消化器官功能不健全。仔猪在断奶后,由液体饲料转换为干饲料,仔猪胃肠道排空时间缩短,排空速度加快,缺乏反射性胃液分泌,因此食糜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得到吸收、消化,只能以腹泻的形式排出。

1.3.2 早期断奶仔猪免疫力较弱

母猪分泌的初乳中乳蛋白的含量一般占5~6%,最高可达到7%,而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出生仔猪由于肠壁的通透性良好,可以完全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仔猪主动免疫一般在断奶1周以后开始形成,早期断奶仔猪正处在此过渡期,由于免疫抑制作用而极易引起仔猪抗病力下降,发生腹泻等疾病。

1.3.3 仔猪消化道内消化酶活性较低

哺乳仔猪胃肠消化酶的活性随日龄增长而逐步增强,但早期断奶对大多数消化酶活性的增长趋势有倒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仔猪出生后最初几周胃腺的分泌十分有限,一般要到8周龄以后才会有较为完整的分泌功能。早期断奶的仔猪,断奶后1周龄时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必将严重影响仔猪8周龄前对饲粮的消化和吸收不良,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

2.1 控制蛋白质水平

饲粮蛋白质水平及组成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断奶仔猪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应控制在16~19%之间。仔猪饲粮中植物蛋白比例太高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但仔猪可较好地利用奶蛋白和高消化性的动物蛋白质,如鱼粉和脱脂奶粉等。

2.2 添加酸化剂

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酸化剂,不仅能够弥补仔猪胃酸的不足和诱导刺激胃、肠盐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并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有利于乳酸杆菌的增殖,从而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减少腹泻。

2.3 添加酶制剂

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酶制剂不仅可以减轻或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弥补仔猪消化道酶活力较低的不足,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补充胃、胰蛋白酶及淀粉酶。

2.4 添加抗生素

在仔猪开食料及补充料中添加抗生素,一方面可以降低肠壁厚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仔猪的生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肠道内微生物产生毒素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减少毒素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对肠壁细胞的刺激,并可加速肠道的免疫耐受过程,减轻肠道损害,防止腹泻的发生。

2.5 合理控制采食量

在仔猪断奶一段时间限制采食量可缓解断奶后腹泻,限制采食量有助于避免消化不良及其副作用,有助于减少进入肠道中的粗蛋白质,从而减弱饲粮蛋白质的抗原作用和腐败作用。

2.6 减少应激

早期补料是早期断奶的必要条件,通过补料可促进仔猪消化系统尽快容纳。利用植物性饲料,刺激胃酸的分泌,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机能的健全提高仔猪断奶重,一般仔猪在1周龄左右即可进行诱食补料;采取逐步断奶法,避免仔猪遭受断奶的应激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下降;当外界条件巨变时,可向仔猪料中添加抗应激添加剂,如维生素类等,以减缓仔猪的应激反应。

2.7 采用阶段饲喂

基于仔猪的生理特点,目前采用三阶段饲喂法。第一阶段,从出生后至3周龄,体重1~5kg,此期营养以母乳为主,乳猪料以诱食性好,易于消化,高营养浓度为特点;第二阶段,3~6周龄,体重5~10kg,此期为适应断奶阶段,仔猪料除应注意营养性、消化性外,还应特别注意抗病性;第三阶段,6~9周龄,体重10~20kg,为断奶保育期,仔猪料应注意营养的全价性,促生长性。

猜你喜欢
消化酶周龄饲粮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洞庭青鲫肠道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三角帆蚌肠道消化酶活力研究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肉鸡饲粮中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