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猪呼吸道病的防治

2015-01-23 11:44谢会民河南省扶沟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4613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综合症猪只猪群

谢会民 (河南省扶沟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461300)

秋冬季节猪呼吸道病的防治

谢会民 (河南省扶沟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461300)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昼夜温差较大,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猪呼吸道疾病是养猪场常见的一类疾病,猪只发病后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症,其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并常伴有体温升高等症状。据分析,导致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猪流感、猪肺疫、猪气喘病、猪蓝耳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圆环病毒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猪呼吸道病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症,体现在较高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由于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如果不及时有效的采用好的办法防控,会使养猪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1 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主要由二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常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主要有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等,是导致本病严重的主要原因。猪肺炎支原体是本病的导火线,它的存在使PRRSV、PCV-2等病毒以及放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温差大、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湿度高、频繁转群、混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除上述原因外,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后备猪免疫计划不合理,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饲料营养水平和霉菌毒素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暴发和流行。

2 预防与治疗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预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1)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减少仔猪交叉寄养,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肥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

(2)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工作议程上,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3)调整饲养密度和应激。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病。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

(4)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猪舍粉尘和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

(5)加强母猪及仔猪的保健工作:首先,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在母猪分娩前后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连苗、PRRSV等病毒性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基础。给仔猪接种猪喘气病疫苗、猪瘟、猪肺疫等疫苗的工作,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其次,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长效土霉素,在仔猪出生后3、7、21日龄分别注射0.5 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在疫病发生早期应及时做出诊断,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不同的病情对猪群进行不同的药物预防和对病猪及早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加重猪只病情。治疗猪呼吸道病的药物一般有枝原净、氟苯尼考、泰乐菌素等,对治疗各类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和支原体有明显效果。

猜你喜欢
综合症猪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猪群中暑咋预防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梦游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