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2015-01-23 16:55夏吾卓玛加羊洛知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藏医螺杆菌

夏吾卓玛 加羊洛知

(1.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种微需氧菌,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果贻误病情,可能发展成慢性胃炎、胃溃疡,进而导致胃癌,严重可能危害生命。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的诊断标准拟定: 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幽门螺杆菌通过产氨的作用,分泌毒素而引起细胞损害并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HP+),幽门螺杆在胃内的分布与胃内的炎症分布一致,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

1.2 一般资料: 治疗35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最大60 岁,最小24 岁,病史最长半年,病史最短21 天。

1.3 治疗方法: 每日早上饭后二十一味寒水石散2g,中午二十五味大汤散2g,下午十三味青兰丸1g 加五味麝香丸5粒(5 粒=0.3g),晚上大月晶丸4 粒(4 粒=1g),早上空腹佐志达协1 粒(1 粒=1g)用温开水服用。7 天为1 个疗程,重者可14 天1 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 痊愈: 食欲不振、反酸、口臭、烧心以及胃痛不适消失,上腹部有压痛体征消失、14 碳呼气试验HP(-)dpm=0 检查正常;好转;临床主症及体征减轻;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加重,14 碳呼气试验检查与治疗前无多大变化者。

2 治疗结果

35 例患者中痊愈30 例占86%,好转4 例占11%,未愈1 例占3%,总有效率达占97%。疗程最长的用2 ~3 周,最短的用5 天~1 周。

3 典型病例

扎某,35 岁,男,藏族,青海海南人,于2014 年1 月15日来收住我科。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反酸、隐疼,有时发生喛气、恶心、呕吐。胃镜提示: 胆汁反流性胃炎。14 碳呼气试验: HP(+ + +)dpm =1864,用藏医理论分析和通过各项化验检查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调理慢性胃炎。处方: 每日早上二十一味寒水石散2g,中午二十五味大汤散2g,下午十三味青兰丸1g 加五味麝香丸5 粒(5 粒=0.3g),晚上大月晶丸4 粒(4 粒=1g),早上空腹佐志达协1 粒(1 粒=1g),饭后温开水送服。忌食冷、硬、辣的饮食。7 天后复诊,症状明显好转,食欲不振、反酸、喛气、恶心等症状已基本消失。但还有HP(+)dpm=520。治疗2 周复查,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4 讨 论

幽门螺旋杆菌是单极、多鞭毛、未端钝园、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 ~4.0,宽0.5 ~1.0,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和弧形。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如果贻误病情,可能发展成慢性胃炎、胃溃疡,进而导致胃癌,严重可能危害生命。藏药二十一味寒水石散“培根木布”病、胃炎、胃溃疡、上背痛、腹泻、呕吐为主。二十五味大汤散具有祛风、开胃消食、平衡“隆”“赤巴”“陪根”的功效。十三味青兰丸具有健胃、“培根”失调引起的胃病的功效。五味麝香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大月晶丸具有清热、消食、化痞、去毒为主。佐志达协由佐太、寒水石、诃子、木香、檀香、石榴、铁粉藏木香等37 种药物组成。具有舒肝、健胃、清热、愈溃疡、消肿为主。从临床疗效分析藏药二十一味寒水石散、二十五味大汤散、十三味青兰丸加五鹏丸、大月晶丸、佐志达协确实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效果显著,治愈率很高。

[1]宇妥·元丹贡布. 四部医典[M]. 拉萨: 西藏人民社出版,1982.3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1

[3]《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编委会编.临床札记·札记精粹[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4

[4]第司·桑杰嘉措. 藏医医诀补遗[M].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5]21 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藏医内科[M]. 藏文.北京: 民族出版社,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藏医螺杆菌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