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5-01-23 21:06张淑二尹旭升李有志山东省畜牧总站济南500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牛母牛肉牛

张淑二,尹旭升,李有志(.山东省畜牧总站,济南 500;.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山东省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张淑二1,尹旭升2,李有志1
(1.山东省畜牧总站,济南 250022;2.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山东省是全国开展肉牛改良工作较早的省份之一,先后引进多个肉牛专用品种,形成肉牛生产3大片区,推动了全省肉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改良工作的深入,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及困扰。文章分析了山东省肉牛的遗传改良现状,指出肉牛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肉牛遗传改良的对策建议。

肉牛;遗传改良;对策建议

遗传改良是肉牛品种培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肉牛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抓好肉牛的遗传改良工作,既能大幅提高地方肉牛品种的出栏率与屠宰率,也能有效推动地方肉牛的遗传进展速度,加快肉牛新品种的培育。山东省是全国的肉牛养殖大省,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胶东半岛地区率先利用国外引进的西门塔尔牛对本地肉牛开展杂交改良,之后肉牛杂交改良逐渐推广至全省范围,形成以胶东地区为代表的西门塔尔牛改良区,及以鲁西地区为代表的利木赞牛改良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引进肉牛品种扩大到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德国黄牛、皮尔蒙特牛、夏洛莱牛、蒙贝利亚牛等多个国外肉牛专用品种,这时山东省进入肉牛大发展时期,“洋品种”的引入大幅提高了本地肉牛的生长速度与出栏率,取得了良好的改良效果。但随着引进品种的深入推广与使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山东省的肉牛生产与育种工作带来诸多困扰,因此,进一步分析山东省肉牛遗传改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为规范与改善全省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 历史追溯

1978年,山东省在烟台地区率先建立黄牛改良站,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生产颗粒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当时,烟台地区的黄牛体形小、产奶少、出肉率低,经济价值不高。通过西门塔尔牛改良,杂种后代在肉、乳、役用性能方面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其改良面逐步推开、扩大。

1996年山东省开始肉牛良种引进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具体由山东省畜禽良种推广中心实施,从国外引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量推广细管冻精,在此期间,农业院校与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不同引进品种肉牛与本地牛的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的肉牛改良品种,对优良品种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家、省、地市的农业主管部门、科技部门通过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科技立项等方式,加快优良品种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使用,让广大养牛户切实感受到杂交改良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

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山东省的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及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趋于平稳,良种供应市场化程度提高,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受奶牛业快速发展、肉牛养殖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外流等因素的影响,肉牛基础母牛数量逐年下滑,再加之母牛繁殖周期长、役用功能降低、优良品种引进与培育不畅等原因,肉牛改良工作进展缓慢。

2 遗传改良现状

2.1 地方肉牛资源丰富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黄渤海之滨,自然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智慧的劳动人民培育了鲁西牛、渤海黑牛与蒙山牛三大肉牛品种,其中鲁西牛、渤海黑牛均被全国地方良种牛育种委员会列入中国八大名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相关企业已利用鲁西牛、渤海黑牛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档优质牛肉。处于濒危状态的蒙山牛也在省、地畜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沂蒙山一带积极进行搜集保护,亟待相关企业参与培育与开发[1]。

2.2 遗传改良体系逐步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已经形成了地方良种牛选育、引进良种牛扩繁、高代杂种牛推广、新品种牛培育的肉牛遗传改良新局面[2]。目前,全省共建种公牛站3处,地方良种牛保种场7处,引进良种牛扩繁场1处,新品种培育基地2处,这将为下一步全省肉牛种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引进的肉牛品种改良面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开展肉牛改良以来,先后引进肉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海福特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皮尔蒙特牛、蒙贝利亚牛等国外肉牛品种,经过30年的杂交改良,山东省肉牛肉用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对省内肉牛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山东省又有针对性地引进乳肉兼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在胶东地区开展改良,以提高本地牛的乳用性能。截至目前,全省23个项目市(县、区)共推广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近70万剂,改良本地肉牛约23万头,项目市(县、区)共存栏德系西门塔尔牛与本地肉牛的杂种一代牛约13万头,杂种二代牛2.5万头,杂种三代牛0.7万头。2009年以来,大连“雪龙黑牛”与山东布莱凯特公司培育的“山东黑牛”也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开展中试改良,其杂交后代可育肥生产高档牛肉,在全省肉牛改良市场占有一定比例。

2.4 良种繁育推广网络相对健全

随着国外品种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山东省建立了省级良种供应机构——种公牛站,经过多年建设,全省范围内形成以省级种公牛站为龙头,市畜牧站为纽带,县畜牧站为支撑,各乡镇改良站点提供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的繁育推广网络。但受良种供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肉牛基础母牛数量的下降等因素影响,市、县畜牧站的良种推广智能逐步弱化,良种供应由种公牛站与乡镇改良站点(或人工授精员、生产场)直接对接的扁平化趋势加强,降低了供种成本,提高了推广效率。

2.5 肉牛新品种培育取得一定进展

在山东省农科院肉牛研究团队的主导下,联合相关单位利用利木赞牛与鲁西黄牛,通过筛选不同的杂交组合,培育出了含有利木赞牛与鲁西牛血统的利鲁牛(暂定名),目前正在申请品种审定。

2.6 规划与管理

为推进肉牛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为全国的肉牛核心育种场进行生产性能测定、疫病监测与净化、品种登记、新品种培育及人工授精体系等方面建设做出了重点规划。为配合国家层面的规划指导,山东省畜牧主管部门也正在对本省的肉牛遗传改良工作进行规划,这将是山东全省未来一段时间肉牛遗传改良工作的总体发展方案。

与此同时,山东省还先后制定与发布了《山东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规划办法,对涉及全省肉牛遗传改良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标准。山东省畜牧主管部门每年发布一次全省的畜禽主推品种及主推区域,为良种的推广区域及改良提供指导。

此外,国家还实施了一系列对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有益的重点项目,如2009年开始实施的肉牛良种补贴项目,2014年实施的“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以及每年农业部财政专项涉及的良种工程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菜篮子”工程项目等。山东省级相关部门也通过设立良种场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及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对肉牛的品种保护、良种供应与推广、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山东省的肉牛遗传改良工作开展较早,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肉牛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亟待加强与解决。

3.1 遗传改良工作开展不系统,重改良轻育种

遗传改良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山东省未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改良规划及具体措施;未开展系统的杂交组合试验、配合力测定,父本选择盲目性较大;未对种公牛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及后裔测定,杂交优势存在不确定性;未开展肉牛品种登记工作,肉牛育种记录不健全,肉牛血统混杂,“杂交污染”现象严重;未开展体型鉴定、遗传评估等工作。

3.2 缺乏引进品种的种用母牛场,种公牛培育能力弱

多年来,全省各种公牛站均以引种为主,未规划建设引进品种的种用母牛场,不具备引进品种种公牛的自我培育能力,走不出“引进—推广—退化—引进“的怪圈。

3.3 地方良种肉牛保护开发不够,“洋化”程度加深

自开展杂交改良以来,山东省畜牧主管部门划定了鲁西牛、渤海黑牛的保护区,但随着肉牛产业化程度提高,保护区内的地方品种牛被“洋化”数量增加,肉牛杂交改良的秩序与基本布局被打乱,地方良种牛的保护与利用受到威胁。

3.4 肉牛育种体系尚未建立,新品种培育能力不强[3]

上世纪70年代开展杂交改良工作以来,国外的肉牛品种优点被一味地强调、放大,否定了中国黄牛的品种优势,从而忽视了本土品种的选育,而国外品种种公牛的培育能力都不具备,更谈不上育种了。育种体系各环节及育种技术人员的缺失,大大弱化了肉牛品种的培育能力。

3.5 种公牛品种单一、血统偏少,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亲交配现象

近年来,随着种公牛站企业化改制的完成,各家种公牛的实力不均,经营方针不同,个别种公牛站出现了公牛品种单一化趋势,血统偏少,杂交后代近交系数加大等问题,导致肉牛生产能力下降。

3.6 基础母牛淘汰增加,母牛存栏数量减少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母牛养殖效益下滑,农村劳动力减少,致使肉牛基础母牛的淘汰数量增加,母牛存栏数下降,制约了肉牛遗传改良相关工作的开展。

4 加强肉牛遗传改良的政策建议

4.1 制定规划

结合山东全省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和基础,根据不同品种的分布特点,制定全省的肉牛遗传改良规划,各市制定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为全省不同品种的肉牛改良选育提供指导[4]。

4.2 组建团队

以山东省肉牛遗传改良规划为纲,以品种为基础与依据,组建某一品种的育种团队,依托有实力的肉牛种业企业,将从事肉牛饲养、育种、繁殖、疫病防治等相关的政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企业家结合在一起,围绕切实可行的品种选育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该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4.3 开展登记

逐步开展肉牛的品种登记与良种登记,有计划地进行选种选配,避免近亲交配,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肉牛群体的生产水平。

4.4 完善体系

肉牛遗传改良要遵循“选育原种,扩繁良种,推广杂交种,培育新品种”的原则,完善育繁推体系。加强各品种肉牛原种场与种公牛站建设,提高原种场核心群数量,增强本品种选育水平,提高种公牛质量,完善各项育种记录。开展核心群及种公牛的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后备公牛的后裔测定,加大优秀种公牛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良种培育能力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业发展后劲。

4.5 加强监管

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核心育种场(原种场)与种公牛站的监管,强化生产性能测定等工作,切实提高种群的选育水平和生产性能,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将会有效提高种牛选择的准确性,加快肉牛各品种的遗传进展。督促种公牛站开展后裔测定工作,建立肉用种公牛的联合育种数据库,提高种公牛的市场准入标准。

4.6 稳定投入

遗传改良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政府部门要对其进行稳定的投入,保证规划实施、团队组建、体系建设、信息登记及监管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还可通过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加大投入的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推动肉牛遗传改良工作的进程。

[1] 张淑二,尹旭升,靳玉平.山东地方肉牛品种保护与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4,40(1):64-67.

[2] 刘海良,昝林森,王洪程.我国肉牛改良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6):61-64.

[3] 许尚忠,李俊雅.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畜牧杂志,2009(增刊):116-119.

[4] 倪俊卿,杜勇.河北省肉牛改良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J].中国牛业科学,2012,38(增刊):31-34.

S8-9

B

2095-3887(2015)04-0067-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4.021

2015-04-22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优质肉牛新品种培育”;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西×荷一代乳肉兼用杂交牛利用模式及效果研究”

张淑二(1977-),男,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肉牛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公牛母牛肉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贵州省种公牛站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公牛赞